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堡尔谱学的发展,希望能获得更理想的穆斯堡尔源。本文报道了为穆斯堡尔实验制作这种源的程序:首先生产出纯度高的~(57)Co,配成电镀液,待~(57)Co沉积在源基体上后,经热扩散后测试所作源的各个参量。  相似文献   

2.
穆斯堡尔效应在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后,~(57)Co的生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导了从回旋加速器上照过的铁靶中分离出~(57)Co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57)Fe是在常温下就能测量穆斯堡尔谱的最常用和方便的同位素之一。应用同位素分离器把~(57)Fe同位素注入待测样品,然后测量样品中~(57)Fe受激发后的内转换电子(或X,γ射线)的穆斯堡尔谱,这是近年来己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穆斯堡尔实验技术。由于它可以对不含有穆斯堡尔核素的样品进行所需穆斯堡尔核素的离子注入,并可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测量,从而扩大了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利用~(57)Fe和~(151)Eu穆斯堡尔效应对EuBa_2(Cu_(1-x)Fe_x)_3O_(7-y)高温超导体作了研究。在液氮温区,分别测量了样品中有和无电流通过时的~(57)Fe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取代了Cu(2)位置的Fe的同质异能位移和四极分裂与通过超导体的电流无关,而取代Cu(1)位置的Fe的穆斯堡尔谱参数则与电流有关。不同Fe含量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超导电性和穆斯堡尔谱参数都与Fe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在回旋加速器上,用氘束辐照天然铁内靶来制备~(57)Co。以氯化亚铁法把铁电镀到铜衬上,制得高纯度的铁内靶。镀铁溶液为203.3g/l Fe~(++)溶液,以纯铁为阳极,电镀时电压0.5V、电流1.5A、温度94—96℃、pH~1、时间~30min。铁内靶在受到氘束轰击时,以~(56)Fe(d,n)~(57)Co和~(57)Fe(d,2n)~(57)Co反应产生~(57)Co。为避免~(56)Fe(d,2n)~(56)Co反应,把靶头伸进到D型盒内适当的位置,使氖束能量从12.5MeV下降至8.3MeV以下。内靶装置能自动上  相似文献   

6.
选用~(56)Fe(d,n)~(57)Co和~(57)Fe(d,2n)~(57)Co两个核反应,采用能量为8.7MeV氘核辐照电镀在铜片上的天然铁靶来制备~(57)Co,采用TBP-苯萃取和阳离子交换联合法分离纯化~(57)Co,得到的~(57)Co溶液的纯度用高纯锗γ谱仪鉴定,γ杂质含量小于0.2%。用电喷涂法在金属化的VYNS薄膜上电喷涂硅胶悬浮液形成衬垫层,称重制源,在高气压4πβ-γ符合装置上,对  相似文献   

7.
选用~(56)Fe(d,n)~(57)Co和~(57)Fe(d,2n)~(57)Co两个核反应,采用能量为8.7MeV氘核辐照电镀在铜片上的天然铁靶来制备~(57)Co,采用TBP-苯萃取和阳离子交换联合法分离纯化~(57)Co,得到的~(57)Co溶液的纯度用高纯锗γ谱仪鉴定,γ杂质含量小于0.2%。用电喷涂法在金属化的VYNS薄膜上电喷涂硅胶悬浮液形成衬垫层,称重制源,在高气压4πβ-γ符合装置上,对不同的工作气压和坪曲线的工作电压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在选定的条件下,用改变甄别阈的方法来进行效率外推,准确测定了~(57)Co溶液的比活度值,测定的总不确定度为±1.2%(3σ),通过国内比对证明,该溶液是均匀稳定的,定值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从回旋加速器上照过的铁靶中分离~(57)Co的实验结果。 采用电镀法将天然铁镀到铜靶托上,伸入1.5米回旋加速器的D型盒内,用7.5MeV氚核照射,由核反应~(56)Fe(d,n)~(57)Co生成~(57)Co。 将照射并经冷却过的铁靶用9N盐酸浸蚀,直到全部放射性物质进入溶液,滴加过氧化氢以保证铁的完全氧化,蒸发近干,用4N盐酸溶解,使铁的浓度小于10mg/ml,用磷酸三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57)Co/Pd为放射源,将K_4[Fe(CN)_6]·3H_2O置于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γ射线方向,得到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穆斯堡尔谱。[Fe(CN)_6]~(4-)是典型的抗磁性配离子,Fe~(2 )处于O_(?)对称性的配位场中,其电子构型为t_(2(?))~6e_(?)~0,因而晶体场电场梯度和价电子电场梯度均为零,在无外磁场的情况下,得到单吸收峰的穆斯堡尔谱。当外磁场存在时,由于核Zceman效应,铁原子核的磁偶极矩与外加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发生了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从1.5米回旋加速器上照过的铁靶、镍靶中分离出~(57)Co的化学分离流程。所得的产品收率高、杂质少、核纯好。很适宜制作质量较高的~(57)Co穆斯堡尔源等。  相似文献   

11.
The neutron monitor cross sections for ~(59)Co(n,x)~(56, 57, 58)Co,~(52, 54, 56)Mn,~(59)F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recent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oretical cal culations from threshold energy to 100 MeV.  相似文献   

12.
在15℃和—150℃下,用多通道恒加速穆斯堡尔谱仪测量了Fe(Ⅱ)-水杨醛肟(1)、Fe(Ⅱ)-2-羟基苯乙酮肟(2)、Fe(Ⅱ)-2-羟基二苯甲酮肟(3)及Fe(Ⅱ)-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肟(4)的穆斯堡尔谱。解谱结果表明:配位体结构的电子效应对I.S.和Q.S.值影响不大,肟基碳原子上的氢(络合物(1))不论被推电子的甲基(络合物(2))或拉电子的苯基(络合物(3))取代后,~(57)Fe核上s电子密度无显著改变。这是因为这类络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从化学法~(57)Fe增半的HRP因变性因素作用导致穆斯堡尔谱和酶活性的改变,探讨了珠蛋白对辅基中卟啉铁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P部分变性后其穆斯堡尔谱的四极分裂双峰没有改变,但在谱线中部出现类似游离辅基卟啉铁的附加峰。当未变性的珠蛋白与辅基卟啉铁结合成全酶后,即使后者的穆斯堡尔谱明显  相似文献   

14.
掌握高选择性的费-托合成铁催化剂的制备规律是尚未解决而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工作用~(57)Fe穆斯堡尔谱、高分辨电镜观察不同铁盐浸渍液、担体及预处理条件制备的铁/担体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从回旋加速器上照过的镍靶中分离~(57)C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穆斯堡尔源~(57)Co的纯度要求很高,杂质含量应小于0.12μg/mCi~(57)Co。稳定性钴含量的增加,使源的线宽加宽甚至发生劈裂现象。降低稳定性钴含量的办法,即可在照射前对靶材料进行纯化,也可在照射后利用核衰变特性和放化分离法相结合,进行钴的同位素分离。本文报导了采用α-粒子轰击镍试制~(57)Co的实验结果。 1.照射靶的制作 天然镍有五种同位素,其中~(58)Ni的丰度最高(67.88%)。α轰击天然镍除得到~(57)Co外,还可生成十多种其  相似文献   

16.
由于R_2Co_(17)型稀土钴永磁合金具有高的磁能积、磁晶各向异性和居里温度,且较RCo_5型稀土钴永磁合金节省钐钴,因而发展成为高性能的实用的永磁体。 本文报告我们制备的一个含铁量较实用的、要求高的Sm_2(Co,Fe,Cu,Zr)_(17)永磁合金铸态样品,其成分是:26Sm-39.5Co-24.5Fe-8Cu-2Zr,在自制等加速穆斯堡尔谱仪上用~(57)Co(Pd)源测得室温下的透射谱。拟合实验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Fe-V合金系中~(57)Fe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当x≤0.1时,Fe_(1-x)V_x合金中超精细场和同质异能移位可表为:  相似文献   

18.
穆斯堡尔谱的测量通常有透射法和背散射法,使用的探测器有闪烁计数器和正比计数器等。如常用~(57)Co作穆斯堡尔源时,透射法是用闪烁计数器或正比计数器测量无反冲吸收后被吸收体~957)Fe核放出的X射线。背散射法是用正比计数器,可测量放出的K壳层X射线或内转换电子,测量背散射穆斯堡尔谱是研究固体表面物理性能的有用方法,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应用在簿膜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表面化学和冶金、扩散、腐蚀和离子注入等诸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穆斯堡尔效立,结合X射线衍射实验对实用稀土钻永磁合金26.5Sm-(52.6-x)Co-xCu-18.5Fe-Z.4Zr(x=0,3,5,8)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Cu样品是2:17型单相合金,穆斯堡尔谱可分解为四套亚谱;加入Cu后,析出第二相——1:5相,谱则可分解为六套亚谱。各亚谱所对应的晶位根据核磁共振,R_2Fe_(17)穆斯堡尔效应实验的结果及对R_2Co_(17)和RCo_5各晶位的对称性来确定。对于无Cu样品,CoⅢ、CoⅣ、CoⅠ、CoⅡ(Inomata标记法)晶位的超精细场分别为328、287、281、242kOe;同质异能移位为0.13、-0.03、-0.03、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不同地区与产状的48个铬尖晶石类矿物进行了~(57)Fe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穆斯堡尔谱表明,铁在铬尖晶石类矿物的晶体结构中有四种占位方式:1) Fe_A~(2 )Fe_B~(3 );2)Fe_A~(2 )Fe_A~(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