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引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已在国内的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投入生产,并在铁道部多个铁路局投入运行。它们是我国铁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丰硕成果。高速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使铁路客运速度达到了200km/h,今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已在国内的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投入生产,并在铁道部多个铁路局投入运行。它们是我国铁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丰硕成果。高速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使铁路客运速度达到了200 km/h,今后  相似文献   

3.
我国引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已在国内的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投入生产,并在铁道部多个铁路局投入运行。它们是我国铁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丰硕成果。高速动车组的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4.
我国引进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已在国内的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投入生产,并在铁道部多个铁路局投入运行。它们是我国铁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丰硕成果。高速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使铁路客运速度达到了200km/h,今后的客运速度还将进一步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高速铁路国家的行列。作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之一的牵引变流器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典型应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它们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为此,本刊拟将“电力电子技术”杂志2009年第12期辟为“电力电子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专辑,以集中反映这一领域中国内外近期研究情况、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36(6):67-67
永济电机公司专为我国京沪高铁独立设计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由于在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功率比国外同类电机提升了10%以上,满足了铁道部的要求,在投标中顺利拿到了1/4的订单。永济电机公司借助我国铁路大发展的机遇,先后引进5家国际知名企业先进的电传动关键核心部件。目前,公司产品全部覆盖了我国铁路正在运营的时速200km、300km的高速动车组。我国新一代动车组独立设计的牵引电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速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运行在我国铁路上的4种高速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详细地比较并分析了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实现方案以及优缺点.最后,通过分析这几种高速动车组的辅助供电系统,提出了今后我国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电压标准建议以及确定辅助供电系统标准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控制是确保动车组平稳运行的关键,研究了模糊PID控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分析了高速动车组的牵引原理和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的基本原理。设计了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模糊PID控制器。最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进行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的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系统能够有利于高速动车组的平稳运行,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综合法和三电平特性的高速动车组暂态负荷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铁路随机性负荷带来的建模误差问题,根据动车组实际负荷构成和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综合法的高速动车组暂态负荷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PSCAD/EMTDC进行仿真对比,并与变电站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负荷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构建了冷却系统中空气—水热交换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热交换器温度场及空气流场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验证更高运行速度下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能否满足散热需求,设计并搭建了牵引变流器热容量测试平台,利用该测试平台在武广客运专线对CRH3型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温升参数及冷却系统通风量进行了动态测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行工况下,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进风量将减小,但CRH3型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仍然能满足动车组以330km/h高速持续运行的要求,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在国内首次对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热容量进行了实车测试研究,为新一代时速380km/h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铁路是快速解决地区之间人口运输问题的有效方式,而建设地铁则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捷径。将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将离不开大量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由于大功率IGBT模块是这些机车的必需组件,因此,受益于中国轨道交通市场,IGBT模块将迎来较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电线电缆》2016,(4):6-13
低烟无卤阻燃铁道客车用电线电缆在某次A4-Ⅱ检修时发现大量绝缘龟裂现象,严重影响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安全。通过常规绝缘材料电气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检测、耐热性评定和傅里叶型红外光谱分析,对高速动车组列车所使用的电线电缆绝缘材料耐热性参数和使用寿命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消除铁道客车用电线电缆的安全隐患,确保高速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之一,再生制动时高速动车组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牵引负荷带来的谐波问题更加突出。在建立高速动车组和全并联自耦变压器牵引网模型的基础上,仿真分析了高速动车组牵引工况和再生制动工况时牵引供电系统中的谐波特性及其传输情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谐波传输的机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再生制动工况时会在牵引网供电系统中引起更大的谐波畸变,但谐波的放大趋势与动车组的工况无关,当某次谐波的频率与牵引网的结构相匹配时,则会在系统中出现谐振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动车组在升弓过程产生的浪涌过电压对车载电气设备外绝缘频繁冲击的影响以及减轻过电压对列车控制通信系统的干扰,基于CRH2型高速动车组,利用Pspice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CRH2型高速动车组升弓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分析了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分布特性、动车组的接地方式和接触网网压相位对高速动车组升弓过程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在升弓时最高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可达6.73 k V,并在12?s内迅速衰减到100 V;采用直接接地方式,车体浪涌过电压可减少至2.3 k V;通过改变动车组的保护接地方式,在接地电阻器两端并联电容器,车体的最大浪涌过电压下降2 k V,并且并联电容值取5?F时最合适;在接触网网压相位为90°或者270°时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车体的浪涌过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值。以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降低高速动车组升弓浪涌过电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CRH3G高速动车组(EMU)内部照明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提出高速动车组内部照明可依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源世界》2014,(3):1-3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这为电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然而,国内铁路电源机车系统的核心应用市场,却长期被国外品牌所垄断。民族品牌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与国外龙头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强烈的企业民族感面前,国内领先的工业模块电源制造商——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宏飞表示,公司将加快加大在铁路电源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尽快推出能够替代国外品牌的铁路电源,致力于成为铁路行业的首选电源品牌。  相似文献   

16.
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的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建立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仿真系统;为了实现动车组在0~250km/h范围内任意速度下稳定运行,设计出一种基于双滞环调节的恒速控制器。引入控制变量k,通过牵引、恒速、再生制动控制之间的平滑切换,防止在不同控制方式之间切换时引起较大的转矩、磁通和电流波动;仿真模拟了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牵引、恒速(包括惰行)和再生制动工况,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满足高速动车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电气化铁路的运营速度、线路坡度和电力机车牵引定数的不断提高,相应大功率机车、动车组也陆续投入运行,列车牵引负荷逐渐增大,牵引回流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起较高的钢轨电位,当钢轨电位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会烧蚀铁路设施设备,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红兵 《电源世界》2010,(5):50-52,56
牵引电传动系统是高速动车组的动力保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速动车组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牵引传动系统中所用到的几种控制方式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策略、电机牵引控制技术、牵引变流器的控制方法,最后介绍了高速受流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速动车组屏蔽线缆受电磁干扰问题,在单层屏蔽转移阻抗解析法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双层屏蔽对屏蔽层直流阻抗和小孔电感的影响,提出用于计算高速动车组屏蔽线缆转移阻抗的双层屏蔽解析法优化模型。同时结合传输线与屏蔽效能理论,推导屏蔽效能与转移阻抗的定量关系,以及芯线受到传导干扰后的理论数学模型。最后,以某动车组屏蔽线缆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分析线缆受扰情况,对比CST仿真值与计算值,验证了本文所提优化模型的正确性。优化模型在各频段的计算误差均值低于10%,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了高速动车组屏蔽线缆的受扰机理。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车顶避雷器是抑制动车组车顶过电压的重要设备。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动车组避雷器过电压开裂故障,给高铁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并造成了经济损失。根据避雷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高速动车组避雷器电气击穿故障机理,并提出改进建议,保障动车组避雷器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