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PMl)改性酚醛树脂为原料、以硅油为分散和导热介质,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单分散性较好的树脂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炭化前后树脂微球的形态;采用热重分析(TG-DTG)研究了N-PMI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不同炭化温度树脂微球官能团的变化.研究表明,N-PMI改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线型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乳化法可制得微球。为了揭示微球的成型,考察了在制备过程中酚醛树脂乙醇溶液的浓度、搅拌速率、成球终温、固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的数量对酚醛树脂基微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球径随着树脂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亦随搅拌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当搅拌速率为400r/min左右,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0.28mol/L~0.74mol/L,固化剂量的质量分数为6.0%(基于酚醛树脂)时,可得到球形度良好的微球。在高于树脂软化点以上成球终温对成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解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改性酚醛树脂微球制备炭微球。采用SEM、粒径分析仪研究炭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分布;采用XRD研究炭微球的微观结构;采用恒电流法研究炭微球的充放电性能。研究表明:炭微球具有很好的球形度和分散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炭微球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减小,不可逆容量降低;炭微球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循环20次容量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无机纳米微球的微乳液制备及其应用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纳米微球在催化、吸附和新型光电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自20世纪末以来,微乳液法成为制备无机纳米微球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不少研究机构开展了微乳液法制备无机纳米微球.无机纳米微球表面基团改装或修饰、以及无机纳米微球的麻用等方面的研究。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微乳液法制备无机纳米微球的文献进行了检索,现将部分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5.
以BJO-0930酚醛树脂空心微球为原料,通过酸洗、预氧化、碳化三步工艺,成功制备球形度好、强度高的碳空心微球,并与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热压成型得到轻质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碳化温度、循环酸洗、预氧化等对碳空心微球强度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分别通过压缩性能以及热导率测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直接碳化得到的碳空心微球破球率高、强度低;通过循环酸洗可以有效去除树脂球的灰分,破球率由28.07%降低至18.03%;进一步预氧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碳空心微球的强度,其破球率和等静压破球率分别为10.03%和17.34%;制备得到的酚醛树脂/碳空心微球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热导率降低至0.115 W·m~(-1)·K~(-1),压缩强度为46.02MPa。  相似文献   

6.
包建民  闫志英  李优鑫 《材料导报》2018,32(17):3060-3067
微米级多孔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微球粒径通常在1μm至数百微米,干燥状态下内部有几埃甚至几千埃的孔隙,具有球形度好、比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吸附性强、力学强度高、与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环境保护、催化剂载体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除了具有高分子微球的一般特点外,还有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工业应用前景广等优点,同时微球的苯环反应活性高,易于进行一系列的功能化反应,从而扩大其应用领域。基于上述优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使得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和功能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出现了多种微球制备方法。悬浮聚合法是制备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传统方法,其操作简单,产物后处理方便,但是得到的微球粒径呈多分散性。种子溶胀法被普遍认为是制备单分散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较好的方法,该方法在制备表面功能化、单分散大粒径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沉淀聚合法也可以用来制备单分散的微球,但是该方法制备的微球交联度低、产量低,而且不易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功能性微球。近几年利用微工程乳化技术制备微球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微孔膜/微通道乳化法和微流控技术。这类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单分散性良好,粒径、孔径等重现性好,为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功能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开发,通过在微球上引入各种功能基团改善微球的疏水性、溶解性和生物亲和性等,制得的不同特性的微球可应用于高效色谱填料、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吸附剂等领域。本文首次详尽地分析和综述了微米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讨论了影响微球孔径及孔分布的重要因素,并总结了该类微球近几年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各种制备方法,主要为分散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其中重点介绍了改进的无皂乳液聚合法-超声波无皂乳液聚合法、紫外光引发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微波加热无皂乳液聚合法;同时,还介绍了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种类和应用,诸如:温敏性聚丙烯酰胺微球、磁性聚丙烯酰胺微球、pH值响应聚丙烯酰胺类微球以及聚丙烯酰胺与无机微粒形成的复合微球。并对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类常见的制备光子晶体的材料。综述了分散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光子晶体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苯乙烯胶体球在蛋白石结构、反蛋白石结构和可调制光子晶体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呈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2类制备方法,综述了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微球的研究近况,主要分析了传统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以及无皂乳液聚合等制备技术,展望了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微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一种新的微球制备方法液滴-冷凝法,以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acid),PLLA]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H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微球。采用正交试验,以复合微球的粒径、球形度、成球率和孔隙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PLLA溶液浓度、PLLA/HA质量比及冷凝液的温度梯度对复合微球成型和性能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SEM)对聚乳酸微球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球径可控,其表面和内部都存在丰富的微孔,且孔间互相贯通。当采用较低浓度的PLLA溶液和适中的冷凝液温度梯度时,复合微球的各项指标均较好。该微球材料有望在骨缺损填充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中空玻璃微球和中空酚醛微球对硅橡胶绝热材料工艺性能、绝热性能、烧蚀性能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显著降低材料的密度和热导率;预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改善材料的工艺性能,而且可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中空酚醛微球对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明显优于中空玻璃微球。  相似文献   

12.
以阳离子PS微球为模板, 钛酸四丁酯为钛源, 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中空TiO2微球, 通过物理共混法将中空TiO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 考察了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径及用量对复合薄膜光反射性、导热系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空TiO2微球的引入可显著提升聚丙烯酸酯薄膜的各项性能, 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径和用量对复合薄膜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中空TiO2微球空心粒径和用量的增加, 复合薄膜的性能基本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当中空TiO2微球空心粒径为300 nm、用量为1%时, 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保温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评述了一种高性能轻质填料——空心玻璃微球的制备和性能,并对几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概述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的功能化研究,综述了以空心玻璃微球作为核芯材料,通过功能微纳米壳层的定向组装制备核壳型复合功能微球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鲍艳  王程 《材料导报》2015,29(11):1-8
中空ZnO微球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渗透性好、光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中空ZnO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首先,主要阐述了硬模板法、软模板法、自模板法和无模板法4大类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中空ZnO微球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中空ZnO结构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甲酸铜-辛胺配合物为前驱体,油胺为表面活性剂,在熔化液态石蜡中通过热分解法单步制备Cu空心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导热系数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及光热转换测试装置表征Cu球,研究其光热转换性能,分析Cu空心微球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3h、油胺物质的量为0.005mol的条件下,能够获得Cu空心微球,其平均粒径为380nm,壁厚约为70nm。Cu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油胺吸附的Cu纳米晶在界面能最小化的驱动下,沿着前驱体热分解反应,生成的气泡和液态石蜡所形成的气-液界面聚合生长而成。Cu空心微球悬浮液的热导率、光热转换性能均优于实心Cu悬浮液的。  相似文献   

16.
空心微球型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心微球型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空心结构而致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喷雾反应法、模板法、微乳液聚合法等,并简要介绍了空心微球型材料在药物输送系统、催化剂及建材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水性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纯丙和苯丙乳液为基料,制备了具有热反射和低导热协同作用的隔热涂料。通过对颜填料太阳光反射率和隔热性能的研究,选择以空心玻璃微珠和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为颜填料,空心微珠的最优含量为4%~10%(wt)。研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基础性能优异,可见光反射比达到90%以上,半球发射率大于85%,隔热指数大于60%。  相似文献   

18.
Preparation of PS/TiO2 core-shell microspheres and TiO2 hollow sh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S/TiO2 core-shell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at 105°C. Different-sized PS/TiO2 core-shell microspheres were obtained with various PS cores, which w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seeds polymerization. Furthermore, intact hollow TiO2 shell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 were obtained by calcining PS/TiO2 core-shell microspheres at 600°C. Light scattering of core-shell microspheres and hollow shells was tested.  相似文献   

19.
Li Jie  Liu Hongyan  Wang Shujun 《Materials Letters》2011,65(17-18):2696-2699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olycarbonate (ABS/PC) alloy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weight ratios of ABS to PC being 2:1, 1:1 and 1:2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water/oil/water (W/O/W) 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SEM imag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big cavity and some small cavities inside the hollow microspheres and the microspheres with weight ratio of ABS to PC being 2:1 presented best morphology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pheres prepared at weight ratios of ABS and PC of 1:1 and 1:2. Thermal analysi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PC content could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hollow microspheres and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the hollow microspheres became more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20.
Novel PEGylated pH-sensitive poly[methacryl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methacrylate] [P(MAA-co-PEGMA)] hollow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two-stage distillation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PMAA@P(MAA-co-PEGMA) core shell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econd-stage polymerization of MAA and PEGMA, using the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Am) as crosslinker in the presence of non-crosslinked PMAA microspheres. The cavity was formed by selective removal of PMAA core in ethanol. The resulted PEGylated hollow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shrink and swelling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pH was studi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