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南宁市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南宁市2020年水资源需求量作出预测,同时探讨了当前南宁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水和谐,合理开发水资源等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宁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南宁市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水资源供求基本平衡,但前景不容乐观,在实际的供水中仍存在水污染、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源地保护不力、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必须提高现状供水能力,采用经济手段,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治水,才能保证南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在枯水期用水高峰供水仍有很大缺口 ,而且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水环境日益恶化。通过分析南宁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找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南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唐军  梁小侦 《人民珠江》2007,(Z1):50-52
分析邕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预测南宁市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阐述维护邕江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的必要性,提出了维护邕江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的指导思想、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水利部现行评价方法对南宁市 2015 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此方法的不足,细化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15 个比例关系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隶属度函数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初评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临界状态, 5 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 2 个处于不超载状态; 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不超载状态, 2 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 5 个县区处于不超载状态。由此结果进行分析可得结论: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根据模糊综合评分值有效区分同等级下各个县的承载情况,更能全面反映南宁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具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和广泛性,同时可为南宁市不同县区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合理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水利部现行评价方法对南宁市2015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此方法的不足,细化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5个比例关系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隶属度函数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初评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临界状态,5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2个处于不超载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不超载状态,2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5个县区处于不超载状态。由此结果进行分析可得结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根据模糊综合评分值有效区分同等级下各个县的承载情况,更能全面反映南宁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具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和广泛性,同时可为南宁市不同县区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南宁市"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8.69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0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以上,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以上。为确保节水工作目标,南宁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  相似文献   

8.
从南宁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统计分析,市区水资源在现状年的供求问题没有出现矛盾。但从城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10年规划指标对水资源需求量的预测结果,却出现了供求矛盾。为适应城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城市用水供求关系的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军  梁小侦 《人民珠江》2007,(A02):50-52
分析邕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预测南宁市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关系,阐述维护邕江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的必要性,提出了维护邕江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的指导思想、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宁市各跨县(区)河流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跨县(区)河流流域用水量,按照水量分配原则,重点考虑水资源量、河道生态需水量、预留公共水量等,提出各跨县(区)河流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至各跨县(区)河流所涉及的各县(区),制定南宁市跨县(区)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