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试了安塞原油的基本物理性质,筛选出适合安塞原油的降凝剂,给出安塞原油添加GY3降凝剂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温度,绘制了相应粘温曲线和流变曲线,为安全、平稳、高效的管道输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蜡原油的集输工艺对降凝剂的降凝降黏作用有较大影响。使用降凝剂AE对吉林木南原油降凝处理,考察了集输过程中降凝剂加量和加剂温度、泵的高速剪切、原油的重复加热和输送过程中冷却速率等工艺条件对降凝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凝剂最佳加剂量0.7%,最佳加剂温度70℃,高速剪切温度应在析蜡点10℃以上,重复加热温度应不低于60℃,在55~40℃的析蜡高峰区应使原油温度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3.
西部某油田原油管道输送系统,原油凝点较高,管道输量近年来逐步下降,为保证管道在低输量条件下安全运行,提出了添加降凝剂综合处理的输送工艺,对几种降凝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降凝剂的最佳加剂量为100ppm、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5℃,此时原油凝点从13℃降至2℃,降凝幅度为11℃;现场条件对所选降凝剂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小。应用PIPEPHASE软件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输送过程中加入降凝剂后,BK原油管道最低输量低至59m3/h,原油进站最低温度要求减小至5℃,原油管道不易发生凝管的危险,解决了原油管道低输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文探索了长庆油田第三输油处靖安首站GY-3降凝剂的最佳加剂比例,探讨了加剂原油对出站温度的影响和流变特点,分析了原油降凝剂的处理条件,并对原油加注降凝剂输送的注意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最佳加剂条件的筛选,彩南原油在5512热处理温度下,添加100ppm降凝剂EvA+AA,不仅降低了彩南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使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边宽,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当重复加热温度低于55℃时,重复加热会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在原油反常点以上,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影响不大,在原油的析蜡高峰区内高速剪切会使降凝荆的效果变差;静态稳定性实验表明该降凝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苏丹3/7区块原油凝点高,流动性差,导致输油管线输油能力下降,已经影响油田生产和管输安全,针对苏丹3/7区输油管线原油,本文对四类35种降凝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含氮聚合物类降凝剂JNM05降凝效果最好,其次为酸酐类降凝剂降凝JNH06,再次为聚丙烯酸酯类降凝剂JNE12,EVA类降凝剂对其降凝效果较差;降凝幅度随着处理温度先增加后不变,最佳处理温度为90℃;降凝幅度随着加剂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加剂量为1000mg/L时,含氮聚合物类降凝剂JNM05使苏丹3/7区管输原油凝点降低最大为9℃。  相似文献   

7.
复配型降凝剂对大庆原油降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海飞  裴涛  樊竞泽  秦旭 《广州化工》2009,37(9):163-165
含蜡原油在低温下会析出蜡晶,使原油失去流动性,给原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几种不同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一种三元聚合物AMS,并和EVA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型降凝剂在不同温度、不同复配比例、以及不同加剂量下对大庆原油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剂温度为60℃时,AMS-EVA复配降凝剂的最佳加剂量为0.5%,可使大庆原油凝点降低10℃。这种复配型降凝剂可以降低大庆原油的黏度,改善其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对岔任管线所输送的原油进行室内降凝研究,筛选出合适的降凝剂,并确定出最佳的加剂条件。实验表明,降凝效果最佳的BEM-6N型降凝剂,最佳加剂浓度均为75 mg/kg,最佳加剂温度均为65℃。重复加热温度和高速剪切在一定范围内对原油影响较小,并且加剂原油静置时间应不大于24 h。该实验研究对指导岔任管线加剂输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添加降凝剂是原油管道运输的一种常用技术,但是现场使用有时却不见实效,本文分析了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就原油管道运输的现场应用要点做了总结,给出原油管道加注降凝剂方案的具体内容,为降凝剂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苏嵯输油管道管输混合原油进行室内降凝剂筛选实验,挑选并复配出对混合原油改性效果好的化学剂,确定了最佳加剂条件和最佳配比,并测得了在最佳加剂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屈服值。实验结果表明,苏嵯输油管道混输原油的最佳降凝剂为B,最佳加剂温度为70℃,最佳加剂量为600×10~(-6),在该条件下,可以使凝点降低10℃,降粘率达83.31%。该室内实验及结果对指导苏嵯输油管道加剂输送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共聚物降凝剂,并将其与改性蒙脱土复合制备出纳米复合降凝剂,最后将两种降凝剂应用于克拉玛依原油。对两种降凝剂进行降凝黏粘应用效果表征,对降凝剂和加剂前后原油进行FTIR和DSC表征以确定其合成效果和降凝机理。结果显示,当降凝剂加入量为600mg/kg时,两种降凝剂可分别使原油凝点降低15℃和20℃,黏度降低30%和50%,且降凝剂的加入,在显著提高原油的析蜡温度和析蜡速率的同时使得原油热蜡焓降低,即降凝剂影响了原油中石蜡的析出过程和析出后蜡晶形态,使得原油体系更加稳定,最终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高含蜡量使原油的开采以及储运过程产生诸多困难,降低原油凝固点和改善其流动性将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含蜡原油的生产和输送成本。讨论了国内外降凝剂发展历程与降凝剂的主要分类。分析了降凝剂的降凝作用机理,普遍认同的降凝剂降凝机理主要有晶核作用,吸附作用及共晶作用等。指出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比如原油组成及性质,降凝剂组成及结构影响,热处理温度,冷却速度,降凝剂加入量和剪切作用等。最后指出降凝剂发展方向并提出降凝剂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高碳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过硫酸铵引发聚合制备了原油降凝剂,对陕北某油井原油降凝效果良好。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5∶1,引发剂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h。并对引发剂用量和降凝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哲  马贵阳  赵状  宋博 《当代化工》2014,(12):2588-2590,2593
输送含蜡原油一直我国原油管输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一方面要保障含蜡原油的顺畅输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节能、安全等问题。对国内外原油降凝剂技术的发展概况和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和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列举现场实例。另外,针对凝剂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降凝剂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段文猛  叶晴  王金龙 《化工进展》2016,35(3):884-889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醇、苯甲醇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合物降凝剂(BS),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及GPC分子量分析。通过降凝效果评价,确定了聚合物BS的最佳合成条件:n(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甲基丙烯酸苄酯)=15: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7%,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最佳条件下合成的降凝剂在10%的含蜡模拟油中的最佳加量为0.4%(占模拟油的质量分数),降凝幅度为4.5℃;当0.4%降凝剂加入到5%的含蜡模拟油中降凝幅度为9.5℃,并考察了其对多种原油的降凝效果,发现降凝剂对不同含蜡原油都有一定的降凝效果,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原油效果较好,其降凝幅度最高可达11.5℃。  相似文献   

16.
高含蜡原油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主要油田,该类原油在温度降低时存在粘度激增、结蜡等问题,给生产和运输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利用降凝剂化学降凝的技术已成为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降凝剂种类、降凝影响因素和降凝机理三个方面对油田常用降凝剂开展调研,为降凝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蜡原油输送过程中,添加化学降凝剂可以有效改善高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实现原油的常温输送。对常用降凝剂的种类、降凝剂复配理论以及复配型降凝剂的发展概况和现场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客观地指出了降凝剂在复配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6,(8):1558-1562
阐述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历程、原油降凝剂的分类(包括传统型与纳米型)、降凝剂的几种降凝原理和降凝效果的约束条件。还归纳总结了现今国内外原油降凝剂关于管输等方面的应用,并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管输工艺列于表中。对目前原油降凝剂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在原油中添加某些化学品以改变原油中的蜡晶结构,降低原油中蜡晶体形成网络结构的温度和强度,从而降低原油的倾点,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这种现象称为降凝。这些化学添加剂称为降凝剂,也叫蜡晶改进剂或倾点抑制剂。降凝剂大都是具有长烷烃主链和极性侧链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4,000—100,000。一般说来,原油中蜡的碳原子数分布最集中的范围,其平均碳原子数最好就是降凝剂的长烷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降凝剂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正交试验表明聚合物中极性和非极性基团比例适当、侧链上长短链并存,其降凝效果较好。偏光显微镜观察加剂后原油中蜡晶状态变化,降凝机理主要是共晶作用,降凝剂改变了蜡晶在不同方向上的生长速度,阻止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流变实验显示,降凝剂的加入扩大了原油牛顿流体的范围,降低了原油在较低温度下的粘度,并使原油由塑性流体转变为假塑性流体,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