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废旧塑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政策、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论述了废旧塑料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2.
煤制油工艺等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溶解性好、提供/传递氢能力强且热稳定性高,其溶剂选择、使用是影响煤制油工艺经济运行的关键。本文以煤液化溶剂作用为基础,通过对液化自身产物、废塑料及FCC油浆等煤直接液化溶剂的组成、性质及作用效果的综合评述,指出煤、溶剂、氢气间的混合并非理想混合,与煤H/C适宜、极性相近的溶剂在共处理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液化过程的转化率、轻质产物选择性明显提高。分析表明,协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煤、溶剂的组成、性质匹配。煤-重质烃共处理工艺利用富芳烃油浆溶解性好、提供/传递氢能力强的特点强化了煤热解加氢反应的进行,同时煤加氢液化产生的多孔残煤具有吸附性强的特点,有助于重质烃改质,使共处理转化率显著提高、轻质产物选择性增大。最后指出,煤-重质烃共处理的协同作用为改善煤、中质/重质芳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煤与废塑料共液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和废塑料共液化技术产生的背景、共液化理论及影响液化效果的主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煤与废塑料共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前人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氢的有效转移、塑料的传热与结焦;今后的研究重点是煤-废塑料的相互作用、合适催化剂的制备、共液化反应机理等,认为煤与废塑料共液化对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志忠 《煤炭转化》1990,13(3):13-19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内外在煤与石油基重质油共处理制取液体燃料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煤油共处理工艺结合了传统的煤直接液化工艺和重油加氢裂解工艺的特点,有可能成为第三代煤液化新工艺,为煤的转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煤的温和液化及共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煤的温和液化及煤与有机废弃物共处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煤直接液化的发展方向是温和液化;煤与废塑料的共液化为这类有机废弃物及煤的非燃料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娟  武亮 《中国化工贸易》2013,(10):271-27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一直是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为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洁净煤技术,对煤直接液化的研究又重新成为热点。本文对新疆硫磺沟煤的液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在500ml间歇液化反应釜装置上,研究了氢初压、催化剂加入量、液化气氛等工艺参数对硫磺沟煤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沟煤具有良好液化性能。硫磺沟煤直接液化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2液化气氛CO/H2为0.5时,硫磺沟煤的转化率和油产率与纯氢气氛条件下相当。添加O.5%的Ni后,油产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经减压蒸馏产生了约30%左右的煤液化残渣,煤直接液化残渣主要由未分离的重油、未转化的煤、催化剂等有机质与无机质构成,开发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清洁利用方式,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有利于提高煤液化工艺的完整性、降低液化成本。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与结构,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中有机沥青烯、前沥青烯、有机大分子残渣、无机灰渣、催化剂的化学组成,通过不同的萃取方式,可以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萃取及应用。系统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气化制氢、气化制浆、共气化工艺及气体排放等方面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可以制备煤焦油,共热解方式改变了煤焦油的结构,提高了煤焦油的产率。煤直接液化残渣作为碳素制品可以为其提供碳源,同时煤直接液化残渣中的无机催化剂促进了新型炭材料的形成。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结构与天然湖沥青结构相似,是潜在的沥青改性剂,利用族组成分析法评价了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其能够实现对石油沥青的改性;通过相容性评价,进一步优化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改性性能。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应用做了进一步展望,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性质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当一部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煤直接液化残渣的萃取与应用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煤与生物质共液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介绍了木质素结构及其液化、煤与木质素共液化工艺及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煤与其它生物质的共液化情况,对煤与生物质共液化研究发展方向以及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煤结构、煤相关模型化合物反应及煤与生物质共液化的研究进展 .着重讨论了煤结构的研究方法、煤的物理结构及煤分子结构的发展情况 ,供氢溶剂、金属及其硫化物在煤液化中的作用 ,模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性的关系及模型化合物反应的动力学 ,煤与废塑料和木屑共液化等 .指出基于煤分子结构和煤液化理论研究的突破 ,可望开发出可行的煤液化工艺 ,实现煤的高附加值转化 .  相似文献   

10.
随着塑料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得到关注。近年来,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相比于传统填埋与焚烧,绿色节能废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研究和工艺获得较快突破和发展。本研究对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工艺进行综述,且选取最具有回收前景的几种通用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状况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唐剑 《塑料助剂》2021,(1):71-75,43
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加,难以自然降解的废旧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为废旧塑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辟了新途径.国内外对废旧塑料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针对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发布了相关政策,相关部门研究开发了各类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废旧塑料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我国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现状及应用领域,通过大数据回归分析建立了废旧塑料利用率的算法模型,测算我国2009—2019年的废旧塑料利用率.2009—2014年,废旧塑料利用率从12.0%升至16.0%,2015—2019年略微下降.2009—2015年,塑料回收利用量持续增长,2016年,回收利用量有所下降,2017—...  相似文献   

13.
废旧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阳  李宗佩  廖传华 《塑料助剂》2014,(2):11-16,25
分别介绍了物理循环利用废旧塑料与化学循环利用废旧塑料的原理、分类及其优缺点,指出化学循环利用是实现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对各种化学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宁武煤和废塑料的共处理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50mL的小型反应器内 ,进行了煤和废塑料共液化处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废塑料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有效地促进煤的转化 ,提高转化率 ,降低氢耗量 ,缓和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塑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 塑料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旧塑料,无疑对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的污染。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物理回收法难以满足环保和资源化的要求,发展高效化学回收资源利用势在必行。文章针对8种典型量大面广的塑料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含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废弃塑料的化学回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特别是近10年内的新技术,对废弃塑料化学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其有效处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废塑料裂解后产生的废塑料油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是废塑料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目前废塑料裂解制油的发展状况和常用工艺,并比较各种工艺优缺点。介绍所得废塑料油后续精制加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废旧聚苯乙烯塑料在粘合剂、回收苯乙烯单体、涂料、增塑剂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煤与废塑料处理及共焦化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福军  李文 《煤化工》1997,(4):29-33
本文综述了当前处理废塑料的几种方法,结合国外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研究的新方向,以期实现煤与废塑料共焦化工艺。该工艺的初步设想为“废塑料的收集→预处理→与煤共同粉碎→共焦化”,为解决“白色污染”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蔡毅  田晖  谢淼雪 《中国塑料》2021,35(8):77-83
塑料是家用电器中广泛使用的原材料,如何高效高值地回收利用废旧家用电器塑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种塑料依据其性能优势在家电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轻量、健康和环保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政策和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动下,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行业可采用智能化高效分选设备与复合处理工艺提升资源化利用价值;开展再生塑料行业的相关标准化工作;构建与完善再生材料的应用市场;加强生态设计提升原生塑料的可再生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