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UMT-2型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溅射沉积MoS2/Sb2O3复合固体润滑膜的滑动摩擦磨损寿命,采用显微镜分析球-盘摩擦副在不同磨损阶段的磨损形貌与磨损状况,并对磨痕位置S、Mo元素进行XPS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寿命试验过程中,摩擦副的接触方式最开始的点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MoS2固体润滑膜对滑动摩擦副的延寿作用是基底材料表面的有效厚度润滑膜及MoS2对摩擦偶件(钢球)的转移;机械磨损的剪切剥离效应是润滑失效的主要原因,MoS2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润滑失效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基础理论方面的新发展(干摩擦) 1.1 界面源对金属-聚合物接触中的摩擦化学的影响,Belyi Y.A等(英文) 1.2 聚乙烯在振幅振动中的磨损,Kennedy F.E.Jr.,Smidhammar L.等(英文) 1.3 聚乙烯UhmwpE的摩擦与磨损,第3体的行为:考虑温度和边界条件的流变学,Play D.等(法文) 1.4 金属基体和固体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固体化学膜构成的影响,Eischer F.G.等(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和避免滚动轴承保持架与套圈接触表面的冲击滑动磨损,Mo S2等固体润滑膜被广泛用于轴承保持架表面和套圈引导面的润滑改性。为研究冲击滑动条件下Mo S2固体润滑薄膜的摩擦磨损特性,在自制的冲击滑动磨损试验装置上,在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下对9Cr18轴承钢表面制备的Mo S2固体润滑膜进行不同冲击频率、冲击力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Mo S2固体润滑膜的失效模式主要受润滑状态和冲击力的影响,随着冲击力及冲击频率的增加,Mo S2固体润滑膜表面摩擦力矩增大,且油润滑比干摩擦下摩擦力矩显著减小;黏结工艺加工的冲击试样表面失效以疲劳裂纹及剥落为主,喷涂工艺加工的回转试样则展现出稳定的表面磨损。  相似文献   

4.
磨粒磨损中微观接触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磨粒压入被磨损材料表面、磨粒在材料表面滑动和卸载脱离接触的过程,研究了这三个接触阶段材料表层的应力应变、接触压力和接触摩擦切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微观接触过程不仅存在材料的非线性作用和摩擦接触的状态非线性作用,而且存在着由于材料表面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作用,被磨损材料表层的应力应变和接触压力的分布和大小与材料表面变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 在国际学术界,摩擦学的定义是“研究有相对运动时互相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和有关实践”。这里强调摩擦副要有“相对运动”和“互相作用”,其“表面”的含义也较广泛,它包括固体与气体、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的表面。摩擦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摩擦、润滑与磨损。它涉及机械工程、接触力学、表面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冶金学和化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6.
三、磨损磨损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层材料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因此,磨损不仅是材料消耗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机器设备使用  相似文献   

7.
摩擦界面内夹杂的固体颗粒物,会影响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可能导致摩擦副异常振动和温度升高,应用表面织构可改善摩擦界面的摩擦学特性,为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介绍摩擦界面夹杂有固体颗粒时的摩擦、磨损机制,概述颗粒-摩擦副的力学模型、颗粒被卷吸进入摩擦接触界面前后的力学行为,以及颗粒存在时表面织构的作用。展望颗粒-摩擦副系统的研究方向,包括非球形颗粒的力学行为研究,摩擦接触界面间颗粒的运移规律研究,摩擦体系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和制约机制研究,润滑脂作为润滑剂时固体颗粒的力学行为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粉末涂料固体润滑膜滚动/滑动复合干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M-2000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经过一次处理和经两次处理的40Cr钢环表面喷涂3种粉末涂料型固体润滑膜(P型、H型、E型)试样,在线载荷为104N/m、相对滑动速度为0.042 m/s、干摩擦滚动/滑动复合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磨损表面以及磨屑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底材经过一次处理(化学底膜处理)的复合固体润滑膜试样,P型和E型在磨损后期的摩擦因数分别稳定在0.38和0.32,而H型在0.40左右跳动;P型和H型的涂层磨损脱落期为60 m in左右,E型为120 m in左右;质量磨损从小到大顺序为P型相似文献   

9.
PTFE三层复合材料摩擦过程的界面动态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PTFE三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了其摩擦过程转移膜形成的动态过程,分析了其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PTFE三层复合材料在与对偶钢件摩擦时,会在摩擦界面上发生界面迁移,导致在对偶件表面形成一层转移膜。界面迁移的动态过程是:转移膜的形成开始是由于微切削机制使得PTFE复合材料镶嵌于对偶件表面的凹坑和微沟槽处,进而在机械和摩擦化学的作用下得以生长变大,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转移膜在形成与长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局部脱落以及再修复的过程,在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后处于动态平衡。摩擦过程中转移膜的形成可以有效地稳定摩擦因数,减小磨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摩擦学角度探讨了TiN涂层高速钢的边界润滑摩擦磨抽特性及切削磨损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在含硫润滑剂作用下,TiN涂层表面受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磨损,而反应边界膜在摩擦副之间起到部分隔离金属直接接触,避免TiN涂层发生机械摩擦磨损;在切削过程中,在Ti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刀-屑接触边界片TiN与大气中的氧化合,生成有益的氧化物,致使TiN涂层刀具抗缺口磨损能力较强,但刀一屑接触长度减小,因而  相似文献   

11.
主轴轴承的润滑机理及故障分析王大成(兰州轴承厂)在设备运行中,摩擦是原因,磨损是结果,润滑是克服摩擦和磨损的重要措施。减少摩擦和磨损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用一层粘性流体膜或固体转移膜将两个固体摩擦表面隔开,降低其摩擦系数。这种方法将对设备的润滑起到良好...  相似文献   

12.
镶嵌PTFE镍基固体自润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镍铬钼合金中镶嵌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镶嵌PTFE镍基固体自润滑材料具有显著低于基体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基体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表现出很明显的粘着磨损特征;由于PTFE及鳞片石墨在摩擦面上的转移成膜性,镶嵌PTFE镍基固体自润滑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固体材料的摩擦与磨损陈贵耕等译国防工业出版社 15.40元,该书共分九章1.引论;2.固体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状态;3.界面摩擦力的产生和传输:摩擦的生成;4.材料与表面摩擦力;5.金属的滑动磨损;6.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摩擦与磨损;7.由硬质点和硬质粗粘表面引起的摩擦和磨损: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损;8.由化学不稳定性引起的磨损;9.提高滑动表面摩擦学特性的新方法。 ▲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及其制品赖盛刚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年5.00元该书共分六章1.概论;2.膨胀石墨;3.膨胀石墨密封材料;4.膨胀石墨材料的机械性能;5.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在静密封中的应用;6.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在动密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M-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P涂层(聚酯树脂)、E涂层(环氧树脂)和P/E涂层3种粉末涂料型固体润滑膜摩擦磨损性能,并与溶剂粘结型固体润滑膜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粉末涂料型固体润滑膜摩擦磨损性能优于溶剂粘结型固体润滑膜;摩擦偶对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时,P涂层表现了极好的润滑耐磨性能,摩擦偶对相对滑动速度较小时,WE涂层表现较好的润滑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重型汽车中桥减速器在工作过程中其摩擦副接触表面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磨损颗粒进入润滑油中,导致润滑油性能下降;磨损颗粒随润滑油进入摩擦副接触表面,摩擦副磨损加剧。根据重型汽车的运行特点,每隔一定里程数对减速器润滑油进行取样,综合分析在用润滑油中磨损颗粒物的大小、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减速器在用润滑油中磨损颗粒主要成分是铁屑和铜屑,磨损颗粒主要来自于球面垫片(铜)及其配副的摩擦以及齿轮副间的摩擦。具体分析磨损颗粒产生过程及形成机制,为重型汽车中桥减速器中运动摩擦副的设计及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械动力装备中常因为作业工况恶劣导致关节端面摩擦副间隙处磨损严重,为了探讨关节端面摩擦副间隙处作业过程中磨损变化行为及作用机理,以某型号挖掘机为例,基于动力学模拟分析两种典型工况下得到动臂关节处动态载荷数据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修正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得出端面摩擦副间隙处磨损深度与磨损次数的关系,在端面磨损试验机上验证两种工况下关节间隙处耐磨垫片磨损变化过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分析磨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磨损区域均为环形区域;偏载工况磨损主要与接触应力值大小和偏载角度有关,磨损过程中表面产生锥刺凹坑和交叉犁沟等,磨损机制由疲劳磨损向黏着磨损转化,同时伴随有少量的磨粒磨损;满载启动回转工况磨损主要与接触碰撞程度有关,磨损形式主要为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此分析方法对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其它动力装备关节摩擦副和工程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硬质合金YT5表面利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小孔,并装填MoS2固体润滑剂以改善基体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在UMT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装填固体润滑剂MoS2的微孔表面比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改善了摩擦表面磨损工况,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润滑效果.结合SEM和EDX分析微孔固体润滑的机理:在摩擦过程中,存储于微孔中的固体润滑剂受到相对摩擦和挤压作用而粘着、拖覆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从而起到减摩润滑作用.表面微孔润滑技术是提高基体表面摩擦磨损特性的有效方法,但需通过合理设计微孔结构尺寸,兼顾微孔表面的减摩润滑作用和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空发动机石墨密封常用的摩擦副浸渍磷酸盐石墨(M234Ao)和9Cr18Mo不锈钢材料,在UMT-TriboLab试验机上进行球-盘、销-盘接触摩擦试验,研究其低速轻载、高速重载工况以及干摩擦、油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接触式形貌仪、金相显微镜等对摩擦副表面进行观察分析,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油润滑及面-面接触下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明显低于干摩擦和点-面接触下;添加油介质可以降低界面摩擦剧烈程度,抑制金属氧化以及降低摩擦因数,特别是在高速重载工况下;M234Ao和9Cr18Mo配副间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伴随有犁沟、微裂纹及擦伤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在45#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并填充不同的黏结MoS2基复合固体润滑剂;在销盘线接触的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含不同配比复合固体润滑剂的织构表面的滚动摩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织构表面填充黏接型复合固体润滑剂改善了其摩擦性能,其中填充含质量分数50%MoS2复合固体润滑剂的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最低;在线接触滚动过程中,黏结MoS2基复合固体润滑剂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均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这是因为高速重载促进了转移膜在对偶面的形成,该转移膜显示出良好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0.
摩擦是摩擦副(如滑动轴承副)的接触表面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相互阻碍作用。因此摩擦性能的好坏是评定滑动轴承的滑动性能和承载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的技术资料显示,动压轴承仍然是当今世界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种轴承形式。但是由于普通动压轴承在起动和停机的某瞬间总是会发生表面固体接触,从而产生磨损,因此当人们对滑动轴承材料或结构进行试验时,还特别对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感兴趣。也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