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剖析建国60周年以来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历程,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发展逻辑和变化趋势:制度内涵从"身份评审"转向"契约聘任";制度功能从以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为主转向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为主;制度变迁方式从"政策调整型"转向"法制规范型":制度运行从行政导向的集权控制转向学术导向的分权管理;制度变迁模式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变迁逻辑反映从政府主导的传统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向现代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转型,是现代民主国家"法治"、"公平"、"效率"、"分权"理念在学术事业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的教师聘任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在吸收京师大学堂设立以来沿用的教师聘任思想和借鉴德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其内涵,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在以“学诣为主”的原则下,提出了延聘教师的具体标准,以此作为聘任教师的指导思想,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从而延揽了大批的人才,对北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思蔡元培教师聘任制的特点及影响,对今天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上,政府所颁法律法令对于“本土派”与“海归派”,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是,在国立大学的聘任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却往往是重“海归”而轻“本土”。不过,随着近代聘任制度的发展,此种聘任取向也逐渐地被得以修正。  相似文献   

4.
校规的法源地位及其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高校校规是学生的法律,校规的法源地位来自于大学自治,大学成员的集体契约所形成的权利让渡构成了对大学成员的约束力。我国没有实行大学自治制度,高校是独立的民事法人,这导致校规存在法理逻辑上的障碍。应该建立大学自治制度,理顺校规的法律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在现实的教育法律关系中,我国高校虽是一种法人身份,却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执业行为横跨多重法律约束关系。英、美、法等国公立高校除行使公权力之外,也具有一定的私权利行为能力。转型时期,我国法律并非没有设置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的定位即已暗示高校法律地位的独特复杂性。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对于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从主体资格分析,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主体是行政主体。从权力性质分析,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行为是行政权,而非内部管理权。从法律效果分析,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具有行政法律意义。因此,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具有可诉性,即高校教师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以获得正当救济。  相似文献   

7.
提出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定位方法,用于混流式水轮机的裂纹声发射源定位。理论和实验证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声发射源定位问题,为进行混流式水轮机裂纹在线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具设计,制造中都涉及到定位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些定位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新型柴油机汽缸体铸件干涉坭芯的定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多种方案比较和三维模拟,研究了铸造配箱组芯时干涉坭芯的定位技术,最终给出了其最为合理的干涉坭芯定位方案,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最终方案合理,适宜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的主流聘任制度,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它遭遇改革,但美国主要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仍为教师提供终身教职。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终身聘任制度的形成要素:教师参与同行的聘任、试用期、“非升即走”、正式地位获得之后解聘的充分理由与正当程序;认为终身教职制度之所以成为美国大学的主流聘任制度是它汲取了大学聘任实践中最合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人才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才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目前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着学校效益目标和学术目标 ,规模、质量和效益 ,引进与培养 ,流动与稳定等诸多矛盾。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措施 ,扩大师资队伍 ,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实施聘任制 ,做好教师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公立大学法人地位的实现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大学法人地位已在我国有关法律中确立,然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实现还有赖于具体制度和措施上的保障。这些措施包括:明确公立大学在行政法上的法人地位;采取有效的途径协调政府与公立大学之间的关系;结合公立大学自身的特点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北京市教委的委托课题“扩招后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谈等形式,对北京地区大部分高等学校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扩招使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主体,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的类型以及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看法都正在转变或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被认为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多六少” ,即高校数、学生数的地理分布上大都会多 ,小城市少 ;在高校数与校均学生数的比例上 ,高校数多 ,校均学生数少 ;在专业分布上 ,文科生多 ,理工科生少 ;在学习形式上 ,业余制多 ,全日制少 ;在教师结构上 ,兼职多 ,专职少 ;在校舍面积中 ,租用面积多 ,专用面积少。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探索多种办学模式的过程中,独立学院是依托高校的社会声誉、教育资源等无形资产,按民办机制运行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独立学院存在许多问题,而法律地位的确立对于其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从教育法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独立学院与政府、社会、投资方、所依托的高校以及它与教师、学生的法律关系,来探讨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同时,针对目前确立独立学院法律地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大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从以往的“知识的共同体”逐步转化为“知识的经营体”。从市场的观点出发,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关系,而其间各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则是连接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媒介物。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以及高校教育服务与社会需求的顺应性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研究通过2006年实施的学生教学评估问卷调查,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构体系以及学生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实施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传统高等教育思想,高扬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现代高等教育新理念;其实践的价值直接指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优化,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的若干政策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聘任制改革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其改革实施的艰难不仅仅是源自于高校内部牵涉变量的复杂性,从政策层面进行剖析也许有利于我们能够深入聘任制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聘任制涉及的高校办学自主权、教师的身份地位、社会支持条件、人才竞争机制这四个方面在政策上有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展望2020年”将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远景目标,经济将是发展的基础,包括众多受过教育的国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包括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本文分析了目前马来西亚在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重点和战略方面的改革动向及关于高等教育学分、文凭和学位认可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庆市具有丰富的医药产业底蕴和极佳的医疗资源,在我国药品注册审评制度改革紧密推进和重庆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大背景下,本课题从对重庆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下简称机构)管理人员调研的角度入手,旨在明确重庆市机构建设现状与问题,探讨可行的创新发展对策。方法:本研究对我市20家有药物临床试验资质机构的54位管理人员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比对相应的公共数据,系统分析我市机构建设水平。结果:问卷分析显示,我市机构仍以传统GCP架构模式为主;以承担国内企业项目为主(90.00%),65.00%的机构近三年承接项目总数在40项以下;机构管理者多数从事机构相关工作的工作年限多在6年以内(79.59%),且仍有部分机构管理者未接受系统的培训;对公共数据调查分析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我市机构总数目为22家,自2017年7月22日以来承接在Clinical Trails注册的在研项目数为81项,远低于机构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北京:61家,433项;上海:53家,326项)。结论:重庆市机构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应整合全市临床研究资源,构建区域化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体系,加速重庆市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