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2011年,辽河石化在"不惑"之年实现加工原油500万吨的跨越,步入中型炼化企业的行列。其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辽河油田为依托,走特色发展之路。依托油田抓住机遇辽河石化的前身是盘锦炼油厂,始建于1970年4月。随着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盘锦炼油厂应运而生。由于原油资源限制,当时只有一套50万吨/年常减压蒸,  相似文献   

2.
锦州采油厂是辽河油田的主力采油厂之一,年生产能力230万吨。1998年辽河局实行油气承包指标和计划指标并轨,他们承包的原油商品量指标较上年增加17万吨,而可变成本却较1997年减少5184万元。考虑到工资调整、物价上涨等成本增长因素,预计全厂成本缺口在7000万元左右。而且,面对国际油价下跌,国家即将取消原油统配价,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形势,辽河局于1998年初提出了限产增效的要求,该厂原油生产计划由233万吨调整为226万吨,使他们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加剧。在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下,锦州采油厂…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CO2)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炼化企业作为碳排放大户,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从长远看,需要从工艺路线改进、流程优化、碳捕获、清洁能源利用、设备节能改造、能源有效利用等多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短期看,有一个投入少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线性规划技术构建CO2排放预测模型,并和炼化企业计划优化模型相结合,计算最少碳排放下的原油采购方案及生产加工方案。介绍了利用线性规划技术构建炼化企业CO2排放预测模型的方法,借助该方法可预测出特定的生产方案或原料方案下的CO2排放量,将CO2排放量作为优化目标或约束目标,求解出较少CO2排放量下的生产加工方案、原油采购方案,助力炼化企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沙特混合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原油组成、加工工艺路线以及化工原料优化等,探讨不同原油加工方案对炼化一体化总加工流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多产化工原料为目标,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下,可以统筹炼油工艺优化和化工产品生产;在“新型化工型炼油厂的总加工流程”中选择重油催化裂解、二次柴油加氢处理、C4馏分综合加工、石脑油正异构分离等工艺技术,可减少成品燃料油的产出,多产化工原料,适量增产芳烃产品;通过优化炼化一体化的产品方案,可以提高全厂经济性、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汽油、柴油产品的质量升级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市场需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以三个不同原油加工量为比选方案,对各方案下的全厂加工负荷、全厂产品结构、新增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进行了优化比选,并对各工艺装置技术改造方案及工程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北海炼化产品质量升级及消瓶颈改造优化方案。方案实施后,北海炼化全厂汽油、柴油产品质量可由国Ⅳ升级到国Ⅴ标准、原油加工能力由5 000 kt/a提高到6 500 kt/a,轻油收率由74.8%提高到75.7%,炼油综合能耗由2 357 MJ/t降低至2 340 MJ/t,吨油利润增加16.6元,达到了改造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在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节能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辽河油田公司通过实施注锅炉节能降耗工程项目,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排放,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辽河油田目前在用各类注汽锅炉350台,是油田主要耗能设备,辽河油田每年自用各类原油、燃料油达100×10~4t以上,其中90%左右是注汽锅炉消耗的。巨大的能耗基数也隐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辽河油田经过研究提出实施注锅炉节能降耗工程项目。辽河油田从改善锅炉燃烧效果、减少锅炉  相似文献   

7.
炼油企业的油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原油短缺、加工手段允许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自营原油和进口原油,优化加工方案和产品结构,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线性规划优化系统对不同炼油厂进行不同方案的测算,就炼油企业如何优化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8.
1996年我国原油产量创历史新纪录,达1.5645亿t,比上年增加 800万t左右.以大庆为首的东部陆上油田石油产量仍占全国总产量的80%.1996年全国陆上油田生产原油1.414亿t、天然气164.4亿m~3,分别比1995年多产160万t和2.9亿m~3.东部油田通过加强滚动勘探开发,努力提高采收率,基本实现了稳产.大庆油田继续保持5600万t的产量;胜利油田完成了2910万t;辽河油田完成了1500万t.吉林、大港、华北、中原、河南、江苏、江汉等油田也基本实现了稳产或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新疆三大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形势继续看好,1996年原油产量达1540万t,比上年增加256万t:塔里木盆地去年建成了年产430万t的原油生产能力;准噶尔盆地发现了3个5000万t或亿吨级储量规模的油田;吐哈盆地发现了5000万t以上储量规模的含油富集带.四川东部地区、陕甘宁中部地区和新疆地区又发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天然气田.1997年我国石油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全国石油总产量可望达到1.65~1.67亿t,将比上年增长4.2%~5.5%.  相似文献   

9.
3月5日,全国首单原油线上竞价交易在大连自贸区完成.承接交易的主体大连石油交易所成立于1996年,属中石油辽河油田全资,具备现货贸易、电子交易、智能储运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交易平台.这次成交的品种为超稠油5000吨、重质油10000吨.8家具有原油配置指标的地方炼化企业参与竞价交易,竞争激烈,最终交易商品在趋于市场最好价格下成交.中石油在原油市场化销售改革背景下做出的尝试,标志着原油等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本文从我国原油生产、销售实际情况出发,以辽河油田为分析对象,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原油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分析了石油生产企业利用现有原油库存设备增加油田经济效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曙一区超稠原油室内脱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田曙一区兴隆台油层是超稠油藏,为解决超稠原油脱水技术难题,进行了热化学沉降脱水和高温脱水试验,分析了温度、破乳剂品种、加药浓度、沉降时间等因素对超绸原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脱水工艺参数,使净化油含水达到3%以下,污水含油达到2000mg/L以下,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蔡萌 《石油钻采工艺》2022,44(5):546-555
随着大庆油田60多年的高效勘探开发,采油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满足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需求,但随着油田进入“后油藏、非常规”勘探开发阶段,智能化、新能源等新技术飞速发展,采油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大庆油田的开发历程,系统梳理了60多年来采油工程在快速上产、5 000万 t不同时期稳产、4 000万 t稳产和高质量发展等不同开发阶段形成的技术系列,概述了长垣水驱、三次采油、外围油田、人工举升、修井及清洁化作业等领域目前的采油工程主体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推动采油工程技术系统全面布局,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全面突破为发展目标,探索并展望了未来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长春弱挥发油油藏的开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油田是1988年发现的弱挥发油油藏,油田属于断块油气藏,油田开发采取边外注水,高速开发的政策。1990年达历史最高年产油量63.4×104t,1994年降为7×104t,1999年已降到2.85×104t,综合含水从初期的不含水增大到86.3%,油田处于晚期开发。油田开发表现的特征与溶解气驱开发类似。预测采收率仅为27%左右,较数值模拟理想方案低23%。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该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烃类流体类型,总结了油田开发的历程、开发特征和开发经验。提出了开发挥发油及弱挥发油油藏,保持饱和压力以上是开发好此类油藏的关键,应列为此类油藏开发的最重要原则。强调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油气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CO_2混相驱替试验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收率达到47%,比水驱油的方式提高15%。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已累计注入CO2气5 842×104m3,增产原油3×104t,提高采收率2%,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CO2混相驱油是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三次采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稠油油藏开发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难采储量的评价研究,到地质储量大规模的升级和预定产能的完成,系统阐明了勘探开发一体化过程中,各种新技术的创新使用为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三维地震-地质精细解释、测井多井解释、水平井和直井相结合井网布署、蒸汽吞吐加热水驱开采方式等。这些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大幅度的增储上产,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6×104 t,新建原油产能13.75×104 t。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适用于边远沙漠小型油田的原油外输方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输油管道水热力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应用管道轴向温降公式计算了不同产能阶段的热力允许最小安全输量,发现仅依靠出站温度和压力不能顺利将原油输送至终点。根据最低经济流速对四个产能阶段进行管径初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阶段不同管径管道输油的水热力参数,结果表明:产能为10×10~4t/a、20×10~4t/a两个工况时不适合采用管道输油,应考虑建立原油中转库并使用汽车罐车外运原油;产能为30×10~4t/a工况时,管道输油需要沿线设置2~3座加热站及2座泵站,但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产能增加至50×10~4t/a时,管线水热力状况明显好转,可以采用管道输油。  相似文献   

17.
泵上掺水技术在孤东油田稠油开采中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目前稠油开采工艺现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稠油开采工艺方法──泵上掺水工艺技术。目的实现井筒降粘和稠油常规开采。结果通过在现场24口井的实施,累计增油1.192 6x104t,投入产出比达1:10.36。结论泵上掺水工艺技术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为提高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之一,河南油田每年产出近5×104 m3的含油污泥,为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引进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剂处理,使其变成活性稠化的调剖剂,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提高回注污水水质,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 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烷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烷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Han Yun 《中国油气》2007,14(1):38-39
Liaohe Oilfield,the largest heavy oil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features in various reservoir types,deep burial,and wide range of crude oil viscosity.For many years,a series of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oil products and reservoir types of the oilfield,of which water flooding,foam slug drive,steam stimulation,steam drive,and SAGD are the main technologies.Aft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y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 in the oil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