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提取姜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姜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姜油得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法的3.8倍,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特别是得到了含量较高为12.82%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姜酚,而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油中则未见。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青皮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正二十烷、(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丙基酯、(Z)-9-十八碳烯酸甲酯、γ-谷甾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1,2-环已二醇、棕榈酸甲酯、2-甲基-1-鲸蜡醇等,为青皮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皮挥发油超临界 CO2 萃取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青皮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正二十烷、(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丙基酯、(Z)-9-十八碳烯酸甲酯、γ-谷甾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1,2-环己二醇、棕榈酸甲酯、2-甲基-1-鲸蜡醇等,为青皮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珊瑚姜进行提取分离,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即萃取时间150 min、萃取温度45℃、萃取流速20 L/h、萃取压力25 MPa.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提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超临界CO2萃取珊瑚姜方法简便、快速、高效,操作温度低,不破坏热敏性成分,无溶剂残留.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瘤果黑种草籽为原料,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研究了瘤果黑种草籽油的萃取工艺。运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等四因素对黑种草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CO2流量25kg/L。在此工艺条件下黑种草籽油的出油率为36.33%。利用GC-MS鉴定了黑种草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黑种草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60.95%,油酸20.54%,8,11-二十碳二烯酸2.43%。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84 %。。  相似文献   

7.
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树兰净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树兰净油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22种组分,大部分为倍半萜烯,其中α-石竹烯含量为40.6%,外石竹烯含量为18.2%.与石油醚萃取的树兰净油比较,这两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得到金银花提取物,通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对产物进行GC/MS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55℃、CO2流量9 L/h、萃取压力25 MPa,得率为2.94%,共鉴定出18种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5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以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小茴香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凌育赵  曾满枝  严志云 《精细化工》2005,22(10):766-769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虎舌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46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46个组分中,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17.20%、α-石竹烯9.02%、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7.03%、兰桉醇5.54%、龙脑5.51%、α-萜品醇5.02%、水杨酸甲酯2.23%、芳樟醇2.10%、苯乙醇2.19%、α-杜松醇4.45%、己酸4.55%、α-没药醇2.51%、丁子香基乙醇2.11%、金合欢醇1.78%、β-没药烯1.71%、3-己烯-1-醇1.67%、氧化石竹烯1.62%等,它们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24%。  相似文献   

12.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挥发油和水蒸汽蒸馏法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萃取率明显大于水蒸汽蒸馏法.并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实验,得出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50 ℃,二氧化碳流量20 L*h-1,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收率为0.708%.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利用超临界CO2精密分离技术从薄荷原油中提纯薄荷脑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分馏塔温度梯度、升压速率等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精馏塔内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或在一定的温度梯度下改变升压速度都可以有效改善分离效果,当塔内温度梯度为20℃、升压速率为0.1 MPa·(15 min)-1时,ω(薄荷脑)>90%,产物产率为80%;对ω(薄荷脑)=90%的产品进行二次分离,可获得ω(薄荷脑)=99.9%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李敏洁 《当代化工》2016,(5):954-956
随着化工工程的发展,超临界技术得以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二氧化碳、乙醇、丙烯等气体都可作为流体萃取的溶剂,而在石油工业中,二氧化碳萃取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以二氧化碳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蛋黄油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设计了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作为分析化学中一种新兴技术,迅速显示了其特有的效果和广泛的运用前景。文章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原理和特性,重点阐述其在油气开采和石油炼制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茗荷嫩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志伟  余爱农 《精细化工》2008,25(3):234-23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茗荷嫩茎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6.5%。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正十六烷酸)=17.39%、w(石竹烯氧化物)=11.21%、w(4-异丙基-2-环己烯-1-酮)=10.93%、w(二十三烷)=7.81%、w(桃金娘烯醇)=4.54%、w(三环[5.4.0.0(1,3)]十一烷)=3.55%、w(松香芹醇)=3.05%、w(1,2-15,16-二环氧十六烷)=2.77%、w(9,12-十八碳二烯酸)=2.41%、w(对-1-薄荷烯-8-醇)=2.34%、w(9-油酸酰胺)=2.20%、w(对二甲苯)=1.85%、w(冰片)=1.56%等。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亚麻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元  杨基础 《化学工程》2003,31(1):22-25,29
采用半连续流程 ,以亚麻籽为原料、超临界CO2 为溶剂萃取亚麻籽油。通过对不同操作压力、温度、时间、CO2 流量条件下萃取曲线平衡段的直线拟和得到亚麻籽油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 ,并回归了Chrastil方程的参数 ,得到计算亚麻籽油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的方程。将萃取过程考虑为CO2 通过亚麻籽固定床的模型 ,由Stastova提出的传质方程对不同压力、温度、CO2 流量下的萃取过程进行模拟 ,并分析了传质系数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新分离技术,其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种子油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在众多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种子油的研究中,传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在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种子油中传质方面的研究概况,并着重论述了其中几种重要的传质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