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双缸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运动控制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在线性均变的斜坡偏载力、非线性变化的指数偏载力两种典型负载力,以及载荷幅度大的非线性正弦偏载力和线性三角全波负载力两种复杂变化的偏载力作用下的系统动态特性,通过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双缸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的整体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搭建了完整的双缸液压同步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设置了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对该系统在几种典型负载力以及复杂负载力下的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得到了不同负载力下双缸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液压同步控制系统控制性能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负载敏感液压控制系统在多执行器复合工况下,液压泵容易出现流量饱和工况,使得系统的负载敏感特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混合型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负载敏感压力补偿系统定差阀前置支路具有大流量优先特性,且液压泵出现流量饱和时,在满足流量优先的条件下,剩余流量能够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实现抗流量饱和。研究结果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AMESim的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液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 kN·m/500 kN·m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工作特性,利用Pro/E三维软件建立了操作机实体模型,得到较为精确的负载质量;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大车行走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操作机大车行走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操作机大车行走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重新定义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四通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传递函数,建立了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校正,结合具体系统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论证了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整流器所需的功率控制模型,根据功率控制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直接功率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与传统的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的控制系统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DPC系统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并且结构简单,无需PWM调制模块,高功率因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对20 MN自由锻造油压机同步平衡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AMESim(R)和Adams仿真软件,分别建立同步平衡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和活动横梁运动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通过优化PID参数,使系统在不同负载干扰下均能具有较好的动静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同步平衡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补偿工件锻造偏心导致活动横梁四角的同步误差,同时在上升时间、调整时间、稳态精度方面均有较满意的效果,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气比例阀的容腔压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利用电/气比例阀的容腔压力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采用Simulink对其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负载容腔的变化将会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造成很大影响。在理论上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压力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了一些意见,为进一步采取自校正控制算法改善系统动态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轧机液压压下为负载的恒压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液伺服阀控缸系统中,液压压下系统是控制复杂、负载力大、扰动因素多、交联耦合严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高的设备.以该系统作为负载,研究恒压源的特性具有代表性.以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为负载,建立恒压源-轧机压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恒压源压力波动对控制系统产品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分析轧制力变动与恒压源压力波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恒压源压力波动越大,负载频率变化越快,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越低.为合理确定设备参数,改进供油系统的质量,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与鲁棒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液压和机械耦合干扰下的系统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负载压力、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的波动幅度的增大,系统的控制精度明显变差,转矩控制系统受负载压力波动的影响大于转速控制系统,转矩波动对转速控制系统的影响大于转速波动对转矩控制系统的影响。为了消除系统耦合干扰的影响,利用鲁棒补偿方法,即在PID控制基础上,加入归零因子环节和低通滤波器,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使系统实现了解耦,并同时使系统获得了很强的鲁棒性,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般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对电机参数时变的鲁棒性差,转矩子系统与磁场子系统耦合,没有实现全局解耦等问题,采用了不同于常规PI的新型控制策略一将自抗扰控制器(ADRC)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ADRC的矢量控制系统较基于PI调节器的矢量控制系统,在负载扰动、被控电机参数变化、以及建模误差等情况下,前者在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等方面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