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色谱顶空法测组分活度系数及三元液液平衡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清源  黄德荣 《化工学报》1993,44(2):192-198
用气相色谱顶空分析法测定了9组水-正烷烃-醇部分互溶三元系在完全互溶区3个组分的活度系数.由活度系数实测值拟合出UNIQUAC过量自由焓模型参数.再用UNIQUAC方程对部分互溶区液液平衡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文献预测比较,均方根误差均较后者(在2.5%以下)小.同时实测了环已烷—正丁醇—水三元系的液液平衡数据,结果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实验测定了水-醋酸-二异丙醚三元体系在293.15 K、303.15 K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分别采用Othmer-Tobias和Bachman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可靠性检验,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83.绘制了三元液液平衡相图.  相似文献   

3.
吕秀阳  侯虞钧 《化工学报》1993,44(5):549-557
由Gibbs—Duhem方程可得纯流体与等压下二元流体混合物变量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类比法,得到了与现行状态方程相同形式的g~E模型.采用3种不同的温度函数,并引入临界共溶点条件,选择与Martin-Hou方程类比而得的g~E模型进行了研究.关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E模型能成功地用于关联液液平衡和汽液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降比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别研究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大,小锥角变化对其压降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液液雾化特性与粒径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液雾化过程是液液循环流化床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流化床常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实验流量范围内液滴形成过程的图像以及形成液滴的粒径信息,运用数学分布函数对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得较好;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形成液滴的区域有单液滴形成区域、过渡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且液滴中位径的总体趋势是减小的,当水的流量为50 ml·min-1时,形成液滴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7~1.0 mm之间;在单液滴形成区域和多液滴形成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呈减小趋势,但在多液滴形成区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小,在过渡区域,液滴粒径的均匀性与中位径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液液循环流化床基于设计粒径的要求合理选取运行流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邰德荣 Stev.  GW 《化工学报》1991,42(1):124-129
<正>众所周知,分散相液滴的大小影响液液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传质效率.Garg和Pratt对脉冲筛板柱的研究及Hamilton和Pratt对填料柱的研究均表明,液滴大小受液滴聚结和破碎速率控制.聚结速率对混合澄清槽的澄清室设计极为重要,并已成为许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如Jeffreys等对连续澄清器性能的宏观研究及水平界面上单液滴聚结特性的研究等.单液滴研究有助于判别聚结时作用在液滴上的一些重要的作用力.一般说,聚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相似文献   

8.
含辛烯醛体系的液液、汽液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瑶芬  傅吉全 《化工学报》1992,43(1):98-104
测定了水-辛烯醛、水-正丁醇二元系在常压下的液液平衡数据及26.66kPa下的正丁醇-辛烯醛二元系和水-正丁醇-辛烯醛三元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测定的3对二元数据求取了NRTL常数及有规参数,并与三元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台良好,液液平衡与汽液平衡得到了统一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Liquid-liquid equilibrium (LLE) data for the ternary system water-ethanol-dimethyl succinate have been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98.15 to 318.15 K at 5 K intervals. Complete phase diagrams were obtained by determining solubility and the tie-line data. Tie-line compositions were correlated by Othmer-Tobias method. The universal quasi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 activity coefficient (UNIFAC) and modifiedUNIFAC method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hase equilibrium in the system using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between groups CH3, CH2, OH, CH3COO and H20. It is found that UNIFAC and modified UNIFAC group interaction parameters used for LLE could not provide a good predic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and separation f~ctor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immiscibility region.  相似文献   

10.
长庆气田储层属于"三低"储层,因压裂酸化等改造措施进入地层及井筒的液体,返排非常困难,长期滞留不仅对储层造成伤害,而且直接影响试气速度和资料的准确录取。对于致密地层的气井,由于气藏的渗透率较低,流通性差,导致天然气的生产速度较低;另外,大量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因素导致地层堵塞,造成气井产量下降,对于低压气井,返排压井液就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反应技术在化工过程强化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快速复杂竞争反应体系。对于液-液两相快速竞争反应,反应过程受传质限制,显著影响反应转化率和收率。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孔射流毛细管反应器(MJCM),采用微孔射流强化进口处液-液两相传质性能,分别采用水-苯甲酸-煤油体系和水-氢氧化钠-甲苯-苯甲酸-氯乙酸乙酯体系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流量、流量比、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结构参数(孔径、管长)下液-液两相传质特性和反应选择性,并获得了舍伍德数Sh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两相流量的增加,传质效率E呈下降趋势,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呈增加趋势,反应选择性指数Xs则先减小后增大;孔径的增大则会减弱液液传质和反应选择性;随着毛细管长的增加,EXs逐渐增大,kLa则逐渐减小;水相-有机相流量比的变化对EkLa会产生不同影响,而温度的适当升高则可以提升反应选择性,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降低了传质和反应选择性。与其他液液传质设备对比,MJCM在液-液两相传质、反应选择性方面性能良好,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进行液液传质与反应过程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铵—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由一种无机盐(硫酸铵)和一种高聚物(聚乙二醇)及水所组成的三元体系(不含生物物质)的平衡浓度分析方法,实验共测定了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1540,2000和4000四种共43组在25℃下的液-液平衡数据(包括临界点数据)。将UNIQUAC和UNIFAC方程分别扩展,并与Fowler-Guggenheim长程静电项相结合,关联了此双水相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结果表明:扩展的UNIFAC方程对此三元体系具有预测推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煤矿井下液力偶合器中使用的传统的传动工作液是矿物油,矿物油容易引起火灾。用高水基液力液代替矿物油,能防止因喷油而引起的火灾,对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设计了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选择水-甘油为萃取剂。考察了静置时间、萃取剂组成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70 min,萃取剂组成比(V水:V甘油)为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后,丙酸甲酯质量含量可达99.26%以上,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以醋酸正丙酯—正丙醇—NaCl的复合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多级错流液液萃取法对醋酸水溶液进行分离。考察了静置时间、溶剂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60 min,溶剂比(S/F)为3∶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后,萃余相中醋酸的质量含量为0.54%。文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姜文选  车五一  王晓理 《当代化工》2003,32(4):196-197,201
介绍了在己内酰胺废水中萃取回收己内酰胺的过程中,测定了4套己内酰胺—水—硫酸铵—苯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水相己内酰胺质量分数小于13%)。实验结果表明,用苯从废水中萃取回收己内酰胺时,pH在2~5.7范围内,pH值升高对回收有利。同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关联式并成功地关联上述平衡数据,已用于萃取塔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化学偶合法研究液-液相的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研究了搅拌转速、加料速度与位置等操作条件以及桨型对分隔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