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输电线路OPGW接地方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胡毅  刘凯 《高电压技术》2008,34(9):1885-1888
为了减少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中的电能损耗,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OPGW逐基接地方式,分析和计算了逐基接地带来的电能损耗;试验说明了这种接地方式会使OPGW遭雷击的概率增大。根据OPGW逐基接地产生的问题,提出了OPGW经导弧间隙的接地方式,分析了导弧间隙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及对线路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导弧间隙接地方式代替逐基接地方式可有效解决OPGW的环流损耗和易遭雷击断股问题。  相似文献   

2.
750kV输电线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接地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50 kV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大、负荷电流水平高,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上会产生很大的地线环流及环流损耗.为此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750 kV输电线路OPGW接地方式与地线环流损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结果表明在普通地线与OPGW均逐基接地、普通地线分段绝缘一点接地而OPGW逐基接地、普通地线分段绝缘一点接地而OPGW换位接地3种接地方式中,以普通地线分段绝缘一点接地而OPGW换位接地时地线上的损耗最小.基于该研究结果,输电线路OPGW地线架设采用换位接地方式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地线系统短路电流的准确计算对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热容量的校验及地线的选型有重要意义。OPGW在地线系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为降低地线系统损耗而出现的新地线接线方式,如分段绝缘、换位及开环等,使得地线系统的接线变得较为复杂。通...  相似文献   

4.
赵丹丹  韩政  郭洁 《高压电器》2013,(2):67-73,79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压等级升高,输送容量增大,地线感应环流损耗比例虽然不大,但总量却越来越大,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笔者对多种750 kV架空地线接地方式下地线的感应电压、电流以及损耗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对系统产生过电压时地线的运行状况以及地线接地方式对系统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光纤复合地线(OPGW)采取分段绝缘一点接地时,地线电能损耗最小,电气性能最好;不建议OPGW采用全线绝缘或者全线绝缘首末两端接地这两种接地方式;地线的接地方式对线路过电压也有影响,其中采用分段绝缘一点接地方式时,线路过电压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杰 《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1):18-20,24
结合大量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工程设计实践,对于110~500 kV架空线路中的2条良导体地线,为了防雷逐塔接地所带来的电能损耗值得关注。如果能把良导体地线绝缘,节省的电能不可忽视,同时也给地线载波通信方式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节能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架空地线与导线之间存在电磁感应,由此带来架空地线电能损耗问题。对架空地线节能接地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架空地线感应电压的控制原则,区分单回、多回线路提出架空地线节能接地方式以及地线分段节距计算公式。提出地线绝缘子及间隙选型要求,给出标准大气压以及不同海拔、温度、湿度条件下间隙距离参数,对冰区绝缘子还提出了覆冰绝缘配置和直流融冰技术要求。提出多种光纤复合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OPGW)节能接续方案,并介绍了OPGW常用金具。提出的架空地线节能接地技术已在广东电网冰区、非冰区线路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交流输电线路由于相线和地线的磁耦合而导致的地线损耗,逐渐成为电力网络经济运行的一个指标.目前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新的地线接线方式来降低此损耗,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分段绝缘和地线换位.以特高压线路为例,研究了不同相序下地线的感应电动势特性和不同导线换位方式下的地线损耗特性.指出了导线采用逆相序反向换位的方式,地线采用普通地线绝缘...  相似文献   

8.
交流输电线路由于相线和地线的磁耦合而导致的地线损耗,逐渐成为电力网络经济运行的一个指标。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新的地线接线方式来降低此损耗,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分段绝缘和地线换位。以特高压线路为例,研究了不同相序下地线的感应电动势特性和不同导线换位方式下的地线损耗特性。指出了导线采用逆相序反向换位的方式,地线采用普通地线绝缘和换位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地线损耗。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器》2016,(5):176-180
500 k V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通常采用一根GJ钢绞地线,一根OPGW光纤复合地线架设方式。研究表明,GJ钢绞地线采用分段绝缘、中点接地方式,OPGW光纤复合地线采用分段绝缘、一点接地方式,既可以限制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幅值,减小地线感应环流及损耗,具有良好的雷电保护性能。该次研究以浙江金华一条实际运行中500 k V输电线路为对象,结合中国110~750 k 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电力行业标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 832—2003)以及制定中的110~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接地技术的新标准,采取EMTP-ATP软件仿真计算的方法,对该500 k V架空地线目前实际采取的以及可能采取的多种接地方式进行了感应电压、感应环流、能量损耗的综合研究、比较。为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接地方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OPGW光缆和架空地线按照绝缘地线设计和改造,对于节能和减少接地环流线路损耗以及线路融冰都是必要的。文章结合高压架空线路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从绝缘OPGW光缆和架空地线的感应电中抽能,给塔上在线监测设备供电,取代目前塔上不可靠的太阳能供电方式,创新设计一种架空线路节能降耗的自供电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ATP-EMTP的高压电缆回流线设置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高压电缆工程中回流线的作用,利用ATP-EMTP仿真软件,按照工程中典型的敷设方式、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等条件,对有或无回流线的单、双回路电缆进行建模.根据规程规范的要求,对其中回流线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线路正常运行和单相短路时回流线抑制感应电压效果,研究双回电缆共用回流线和利用并行回路电缆的金属护层做回流线的可行性.为降低线路正常运行时回流线的损耗,提出调整回流线布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排列导线相序降低送电线路避雷线的电能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双回并架的送电线路避雷线中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用导线相序排列来降低避雷线中电能损耗的方法,此方法降损效果显著,对线路施工和运行无任何附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加强变电站接地线管理、明确接地线使用规范、杜绝误操作事故发生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与总结,提出变电站接地线配置科学化、日常管理标准化、使用执行规范化的接地线管理措施,实现了变电站接地线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500kV乔司变电站实测结果,分析架空地线接地方式对金具发热的影响。架空地线直接接地的接地环流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并带来输电损耗;采用分段绝缘单点接地虽然可以消除环流、降低损耗,但架空地线的感应电压高,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奇数段接地、偶数段换位的接地方式。利用500kV双架空地线感应电压近乎反相的特点,通过换位策略中和架空地线的感应电压.减小了接地环流和输电损耗,换位后的架空地线分流系数变化不大,对跨步电压的影响不大.保证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500 kV线路绝缘地线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康平 《电力建设》2001,22(11):11-0
合理选择绝缘子、并联间隙,可使绝缘地线在正常情况下减少潜供电流,节约能源,又可用于高频载波通信、电流熔冰和电容抽能;在雷击或接地短路故障时将并联间隙击穿使地线接地,起到防雷保护、降低线路零序阻抗、降低工频过电压和降低对通信设施的干扰影响等作用。文章结合广东500 kV 电网,就合理选择地线绝缘子、布置并联间隙及整定间隙距离等方面,介绍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6.
曾韵梅 《华中电力》2010,23(6):61-63
针对220kV坪江线30号~45号塔导地线展放施工这一特殊情况,对施工期间的电力分配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保证施工期间电网安全运行的特殊运行方式,并针对该方案进行了负荷分析及风险评估。最后,就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事故预案,以保证施工期间电网设备安全和220kV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彭毅  安宁  刘胜春  杨光  郭学健 《电力建设》2011,32(11):89-92
甘肃河西地区输电线路地线的微风振动非常强烈,常发生防振锤滑移、地线疲劳断股等事件,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此,结合线路地线参数及地形、气象条件特点,研制了专用的预绞式线夹防振锤,并提出布置方式;对微风振动特别强烈的地区,推荐采用“预绞式线夹防振锤+阻尼线”联合防振装置。经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微风振动现场测试,新型预绞式线夹防振锤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防振效果,已成功应用于甘肃河西750 kV输电线路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