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特点,提出了世行贷款项目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阐述了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影响价和持续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T市内环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进行了项目后评价。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运行效益和产生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以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水平。在研究我国现有项目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灵志  张小建 《山西建筑》2008,34(15):287-288
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和程序的阐述,对项目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做好电网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是搞好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要做好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又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在分析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如何确定该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权重的问题,对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立炜  汪明 《山西建筑》2011,37(28):247-248
针对工程进度控制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工程进度措施的综合评价方法,重点就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的一般步骤进行了论述,对加快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公路的发展状况,以农村公路后评价特性为基础,介绍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分析了农村公路后评价的方法、体系指标的筛选和建立,最后提出了将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最直接的形象.一个城市道路的好坏有时会影响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评价.基于城市道路的重要形象特征,各级政府加大对城市道路的建设以及对道路景观的设计.于是,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质量好坏的评价就成为相关部门的一个重点工作.目前,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评价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明确的指标去衡量.因为评级工作具有不确定性以及较大成分的主观性,所以,尽可能的进行量化是比较准确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特征,联合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具体分析出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相似文献   

8.
DEA方法在项目评价及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中方案评价与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优劣。为克服目前可行性论证中单指标评价和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的弊端,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方法,结合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案例——不同规模炼油厂进行分析比较,对建设项目多方案的选取进行了多目标综合评价。在评价中利用基础数据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可获得不同方案投资效率的相对有效性以及方案的优劣顺序,同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能够反映出更多的有关方案内部的信息,如无效方案的主要影响指标及不同指标对方案的影响程度,便于决策者对方案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调整和分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大内需项目以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项目为主,项目实施过程与后评价具有方法及指标的相似之处,评价结果对调整投资方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项目后评价指标设计的若干原则,对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实际效果进行全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建筑与环境》2012,(6):105-106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运行效益和产生影响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以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水平。正是由于项目后评价的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项目后评价理论已发展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实施投资监督和进行项目管理的得力手段和工具。90年代以来我国的投资管理实践的经验教训表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由于风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控制是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建立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理论(FAHP)建立隧道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求解模型;结合改进集对分析方法(ISPA)建立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的半定量化;引入多元联系数的偏联系数(PCN)和集对势(shi)概念,建立FAHP-ISPA-PCN耦合的隧道施工风险动态评价模型。FAHP-ISPA-PCN模型实现了隧道两级风险评价指标模型的态势分析和发展趋势分析,完善了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张琦  李焕良 《建筑机械化》2003,24(12):34-36,41
基于层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在工程机械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价过程中的定性指标及定量指标,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为正确评价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施工方案中的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英南 《山西建筑》2003,29(5):201-202
阐述了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概念、程序、指标体系,并根据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介绍了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单指标法,采用此法,对方案的分析、评价最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施工会对邻近既有建筑物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首次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分析建筑物和隧道的影响因素,遴选出主要因素作为模糊层次评估方法的影响因子,建立了邻近盾构隧道的建筑物风险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层次分析中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邻近盾构隧道的建筑物风险模糊层次评估模型。运用本文方法,对武汉长江盾构隧道上方的武汉理工大学电教楼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到的评估结果符合实际工况,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精益建造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对新时期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助于建筑业企业改进施工生产模式,真正做到精益采购、精益施工以及精益交付。根据精益价值链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了一套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重点对采购流程中的准时采购、按需采购和施工流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消除浪费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建筑业企业的精益建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能力的评价与提升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建筑业现存的诸多问题,规范企业施工生产工艺、提升企业建造能力及建筑业整体水平,开展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研究。基于 TFV 理论分析了精益建造管理的内涵和内容,归纳了精益质量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精益工期管理、精益安全管理、精益组织管理包含的精益建造管理工具,根据精益建造管理内容和工具构建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 ANP 结构,通过专家咨询和 Super Decisions 软件分析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法开展了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通过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宁蕊蕊 《建筑节能》2009,37(7):22-25
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重点是建筑节能,而新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节能方案的设计。从设计方案、节能材料及措施、节能设备和新能源4个方面建立新建建筑节能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方案的模糊综合优选模型,并通过我校的节能示范工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监测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状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挣值法理论基础上,引入实际质量状况以及计划质量状况指数,改进 3 个质量挣值参数以及 4 个质量评价指标,提出基于挣值法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预测等指标分析方法,利用指标评判原则对实际质量管理状况以及计划质量管理状况进行确定。并对某市住宅楼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同时表明该方法可让企业随时监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状况,调整质量成本中的投入成本,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国内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的评估过程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目标的决策过程。本文从工程机械精确化管理这一思想出发,从构建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由专家给出相应指标所对应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作出完整、可靠的评价。文中综合考虑了评价过程中的定性指标及定量指标,为正确评价与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20.
常儇宇  郭清 《工程质量》2021,39(1):66-70
以实际地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测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评指标计算方法,并对实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