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散热器风扇是固定转速,在满足笔记本散热的前提下,存在电能浪费的现象,本文针对笔记本电脑散热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555时基芯片的直流电机风扇PWM控制系统,实现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实现了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2.
《新潮电子》2010,(5):154-154
罗技N700笔记本音箱散热托架整体采用弧线设计,放在脚上能完全贴合你的膝盖。同时根据2个底部笔记本电脑托架的距离可以判断。无论是10英寸左右的上网本,还是15.4英寸笔记本.均可放置在上面。  相似文献   

3.
简讯     
卓越品质成就企业应用之大——联想昭阳K系列商用笔记本全天候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联想针对商务用户的不同需求,以12寸的昭阳K26和14寸的昭阳K46A两款笔记本电脑领衔联想昭阳K系列笔记本家族,以严格的测试标准、强大的稳固性设计和独特的三级散热设计,构筑磐石般的坚强品质,助力企业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笔记本散热底座智能控制的需求,本设计以红外温度传感器MLX90614和单片机为核心,以温度监测软件SSCOM3.2为显示平台,设计了一种笔记本散热底座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使笔记本散热底座具备了智能启停,自动调速的功能。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笔记本的散热效果,确保了散热底座的低噪音、低功耗运转。  相似文献   

5.
佚名 《电子科技》2002,(21):29-31
与主流全内置笔记本电脑相比较,超轻薄笔记本复合程度更高,其重量、尺寸、散热等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因而在配置和性能上总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于是超轻薄笔记本总是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数码》2009,(11):161-161
简洁舒适实用.却不失格调是商务精英对待生活的要求.飞利浦笔记本散热内胆包给你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带来贴心的爱护,它独有的HeatProtect功能,所附加的三层防热材质:EVA材质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铝片作为热的良导体,帮助笔记本从点散热变成面散热:泡沫橡胶层很好的隔离了空气.三层保护在提供良好隔热性能的同时,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可以有效地预防机器过热。内胆包平稳的顶部硬质表面为笔记本提供了稳定的操作环境,底部软垫直接放置在腿部上,感觉舒适柔软。  相似文献   

7.
《新潮电子》2007,(9):62-62
散热历来是笔记本电脑面临的难题.各个厂商想尽办法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现在,联想ThinkPadT61给人们带来一阵清凉。ThinkPadT61是联想面向商务精英新近推出的具有高端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就在于散热性能的全面改进。原来.联想ThinkPadF程师们从安静飞行的猫头鹰身上汲取灵感.参照猫头鹰独特的翅膀形状改进7ThinkPad的散热系统。”鹰翼”风扇使ThinkPadT61在性能和散热这一对看似永远的矛盾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散热,历来都是笔记本电脑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对于业界来说,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散热问题是笔记本电脑“轻北设计的紧箍咒,在保持完备性能的情况下,使得笔记本电脑的尺寸极限难以有本质的突破。对于用户来说,散热性能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到使用感受和笔记本电脑的寿命。目前正直盛夏时节,更是笔记本电脑中暑的高发时期,解决您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于宽屏笔记本电脑来说,屏幕的增大能给人带来完美的视觉享受和多媒体娱乐功能,但也由于高配置带来的散热问题,使宽屏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和重量都相应地增加。迅驰技术的运用,对15.4寸及以上的宽屏好像并不“见效”,但对14.1寸屏及以下的笔记本,却可以把轻薄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主流的14.1寸笔记本开始呈现出横向发展的趋势,14.1寸宽屏的出现,完善了宽屏系列,12.1寸的轻薄型、14.1寸主流型以及15.4寸的功能型应有尽有,而且也改变了人们对宽屏笔记本的一些误解,14.1寸的宽屏笔记本不仅仅是具备多媒体娱乐功能的电脑,还是宽与轻、大与薄能够…  相似文献   

10.
《电子科技》2003,(10):15-16
长期以来,笔记本电脑都是为商业应用而设计,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家庭和个人为目标用户的消费笔记本细分市场逐渐火热,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第一品牌联想日前接连推出两款强调娱乐功能的精品笔记本电脑———L800和L510,业内专家分析,以联想为代表的IT厂商已经开始挖掘消费笔记本市场蕴藏的金矿。消费笔记本为何升温专业人士认为,以联想电脑为代表的硬件厂商纷纷进军带娱乐功能的个人消费笔记本市场,主要是因为电脑数码应用的广泛普及。最近,数码应用技术在个人的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数码产品和应用呈席卷之势…  相似文献   

11.
D-Cool     
有些人买笔记本电脑重量是越轻越好人对笔记本电脑的要求是实用就好有些人则是看笔记本的造型,只要够炫就好。重量,东芝PR150绝对符合你所要求的轻薄短小论造型,它的弧形设计给人一种很活泼的感觉,金色的闪亮外壳是PR150的标志色,就像年轻人的活力,散发着金属的光泽,你完全可以把这样的笔记本当成是可以拿在手里接受行人注目礼的时髦玩意儿,相信会是许多年轻人的最爱。有时候,笔记本的价格并不代表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表现在笔记本的硬件性能方面,外观设计和做工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设计和做工的成本都非常大,人…  相似文献   

12.
6月下旬AMD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APU,面向主流笔记本、超轻薄笔记本以及入门级笔记本电脑。新产品不但提升了整体性能,同时也令笔记本电脑市场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电子》2008,(9):12-12
南太平洋小岛国纽埃政府官员和美国知名慈善机构“学童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OLPC)”联合宣布,将向纽埃所有中小学生发放由OLPC设计的XO笔记本电脑。纽埃也由此成为全球首个向所有中小学生发放笔记本的国家。OLPC又称为“100美元笔记本”项目,于2005年创建,其产品为XO笔记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迅速成长,用户对于笔记本外设的需求也将进入同步快速提升的阶段。作为笔记本电脑外设领域的知名品牌,罗技充分考虑了用户在笔记本使用中各个环节的需求,推出一系列全新的笔记本外设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专用托架、无线光学鼠标、无线数字小键盘、摄像头以及笔记本电脑用背包等多款新品。现在,赶快开始武装你的笔记本电脑吧!  相似文献   

15.
《电子科技》2003,(20):32-33
10月15日,华禹邦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长城饭店正式推出了其自有品牌———邦甲笔记本电脑,这是国内首款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它一改长期以来国产笔记本单一的代工、贴牌模式,引领国产笔记本电脑步入一个新纪元。邦甲系列产品全部采用镁合金外壳设计,它的问世,结束了笔记本电脑塑胶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在全球尚属首家。此次邦甲共推出两大系列,其M系列将主要面对的是商务和行业应用,风格偏向典雅、稳重。而I系列则针对个人消费,个性、时尚。两大系列笔记本将笔记本市场细分成消费和商用两个领域。锁定不同消费人群,相信将在市…  相似文献   

16.
《新潮电子》2010,(2):57-57
在英特尔(Intel)推出酷睿i7与i5然理器之时,海尔也推出了全新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T6,这款笔记本电脑采用了GT跑车动感太空纹流线型设计,使笔记本摆脱了传统边框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笔记本设备散热底座达到智能优化控制的技术水准,根据设计活动中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经验,配合单片机作为核心支撑结构,使用温度监控程序当做显示平台,专门设计出某种笔记本散热底座智能优化管理系统,这类措施令设备底座发热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完成向自动鉴别和调速的过渡工作。按照实际测试结论阐述,这类系统能够全面、稳定地挖掘笔记本散热需求,进而克制底座低噪音的蔓延状态,满足低能耗的运转效果,维持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性价值,促进设备长期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发挥。  相似文献   

18.
设计便携式PC或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时,为了有效地利用电池资源,同时确保非散热区能够工作在保持其最大特性的工作温度,必须考虑一系列的散热问题。  相似文献   

19.
1、移动图形:从功能到性能 由于对空间占用和部件散热的严格要求,笔记本电脑不可能无限制提高部件的速度和存储容量,因此它的性能和同时期的台式PC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现在台式机处理器主频已达2.2GHz,而笔记本的移动处理器主频还只有1.2GHz.此外,笔记本与台式机性能差异最大的地方是图形系统--对台式机来说,第一款3D显卡的推出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以nVIDIA为例,从RIVA128到即将发布的GeForce4、产品整整发展了七代!而笔记本电脑的3D时代却是从2000年底才真正开始的,不过由于ATI与nVIDIA之间的激烈竞争,短短的一年之内笔记本电脑的3D性能突飞猛进、现在已达到与主流型台式机相当接近的水准.  相似文献   

20.
这年头极大与极小的产品都能引人注目,最近笔记型电脑在发展到16寸屏幕的大款式后,又吹起一股迷你风,沉寂了两年多的迷你笔记本电脑再次成为笔记本市场的一个亮点。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设计时尚的迷你笔记本电脑以其小巧的身材、超强的移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受用户的青睐。那么迷你笔记本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相比有何独到之处呢?市面上又有那些品牌的产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