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机动车雷达测速仪(以下简称“雷达”)工作原理 当雷达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向目标发射连续波信号时,如果目标相对于雷达运动(接近或远离),则雷达收到的反射波将会发生频率变化,且相对运动的速度越快,接收频率相对发射频率的变化量就越大。这种雷达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J.C.Doppler)在1842年发现的,该效应引起的频率变化量称为多普勒频率机)山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如下数学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在核辐射监测系统中,针对门式车辆污染监测仪采用通道红外测速方案而带来误报率高、短距离测量精度不够等制约因素,提出一种门式车辆污染监测仪的雷达测速方案。该方案中由红外开关时间变化量测速,改进为多普勒雷达测速,从雷达测速原理出发,以SRR189型雷达为据进行数据实测,参数配置后在实际车辆20km/h速度定速巡航开过测试区时,雷达测速仪反馈的实时速度为19.5km/h,实测数据准确度可达到97%。在满足车辆污染监测的同时对车辆实时速度进行测量,并根据速度数值大小对目标车辆进行管控,达到降低误报率,提高测试精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测速仪模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概述机动车测速仪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计量器具,主要用于行驶机动车速度的监测,其测速原理主要包括雷达多普勒测速、脉冲激光测速、地感线圈测速和视频测速等。目前,我国使用的三种主流机动车测速仪类型包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测速雷达测速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达测速法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普勒测速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且对其测速中的误差来源和大小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5.
设计研制了一个基于GPS的道路测速系统校准仪器。该仪器可通过一个GPS接收机记录运动载体的行驶速度及时间、行驶路程,工作人员还可以方便地从软件中提取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速度或任意时间段、任意路段的区间速度,并将其与其他测速系统的测量值进行比对校准,从而完成对其他测速系统如雷达测速仪的校准溯源。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机车测速仪的不足,研发一种基于非对称发射角度的双天线雷达测速仪。该测速仪由双雷达微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双雷达微波模块与地面分别构成不同的发射角,以不同的频率发射雷达波,根据能量和频谱特征接收各自发射的雷达波产生的反射波,将其传入信号调理模块分别处理后,再输入数据处理模块利用多普勒效应相关算法分别进行分析解算。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速仪具有测速精度高、系统稳定、数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路交通中雷达测速仪的检定问题,分析了《雷达测速仪检定规程》(JJG528-2004)中规定的检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两种新的雷达测速仪检定方案--测试数据记录比对法和测试数据实时比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速度标准装置(测速误差≤0.5%)。该装置与具体测速原理无关,能够实现对多种雷达测速仪的实时在线检定。路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漫谈雷达测速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仲扬 《中国计量》2006,(10):44-45
在各种交通违章中,超速行驶占了很大的比率,超速行车也一直被认为是道路交通肇事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交通执法的角度而言,取缔超速是维护交通安全的手段。国内取缔违规超速的工具多数为雷达测速仪辅以照相设备(俗称“电子眼”)。在新《交通法》出台之后,公安交管部门有了更加明确的对行车超速者处罚的依据,雷达测速仪开始普及。行车速度的计量与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雷达测速法、激光测速法、影像处理法、线圈法等,其中因雷达测速仪携带容易而且准确度高,在运动中能够实现检测车速,更加适合于“移动电子警察”,所以雷达测速仪是我国公安干警…  相似文献   

9.
肖永生 《中国计量》2009,(5):99-100
一、概述 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检定装置模拟速度多普勒频率发生器(以下简称“频率发生器”)是根据JJG528—2004《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检定规程第7.2.2条款的技术要求研发制造的。该装置是以多普勒频率形式输出模拟速度校准信号的,所以,该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速度量传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金佩玉 《中国计量》2009,(8):111-112
检测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机动车自动超速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其测速原理而言,不同厂家生产的测速系统采用的测速原理不尽相同.概括起来,目前常用的测速原理有雷达、地感线圈、激光、视频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比较区间测速系统和雷达测速技术在车辆速度监测方面的计量特点,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区间测速系统通过车辆经过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速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非接触式的特点,适用于需要测量多辆车辆通过某一区间的速度的场合。雷达测速技术利用雷达波的多普勒效应来实时测量车辆的瞬时速度,具有灵活性和广泛适用性。然而,雷达测速技术在计量准确性和多车辆测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等影响。文章通过比较计量准确性、检测范围和适用环境、外部干扰和影响,以及多车辆测速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估了区间测速系统和雷达测速技术的优劣。此外,还探讨了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改进和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和需求变化。研究结果对于交通管理和安全控制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技术参考,推动测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杜磊  孙桥  白杰  徐天琪  何国权 《计量学报》2022,43(3):378-385
为了推广在线检定方法在机动车测速仪现场实车检定中的应用,研制了一套基于多目标三维跟踪雷达的移动式机动车在线测速标准装置.首先介绍了该套移动式在线测速标准装置的设计要求;其次分析了标准装置中的速度、距离和角度测量工作原理,描述了标准装置速度测量值的溯源方法,并对速度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最后进行了实验室全量程模拟...  相似文献   

13.
频率调制多普勒全场测速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滤波和多普勒频移现象的流场速度测量方法,在高速、超高速及大尺度风洞流场测量方面潜力巨大.我们设计开发了采用CCD相机作为接收探头的FM-DGV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片光光学系统、碘分子滤波器、图像采集相机、频率监测单元等.基于该系统进行了谐波幅值比和转盘线速度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工作正常,速度测量误差最大值小于2m/s.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交通秩序的管理,我国研制、生产了定角式、手握式雷达测速仪。雷达测速仪对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本文将介绍手握式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并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和回归分析方法,讨论微波发射频率、低频部份及温度的变化对速度值的影响,作一近似的估计与分析。从理论上为手握式雷达测速仪的误差分析与计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杜磊  孙桥  林峰  白杰  王肖磊  叶振洲 《计量学报》2018,39(2):207-212
为了满足机动车测速仪现场检测新方法的需要,研制了基于真实交通流量状态下的固定式机动车现场测速标准装置。介绍了该套现场标准装置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分析了现场标准装置中所用的现场标准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现场速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在20~250km/h速度测量范围内,现场标准测速仪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12%(k=3)。通过2款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样品的大样本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机动车测速仪现场检测新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该套现场标准装置在真实交通流量状态下的实际测速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普勒雷达测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外部干扰的情况,建立了机载多普勒雷达测量飞机相对地球速度的状态方程,采用鲁棒H∞滤波器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综合方法,设计了鲁棒H∞滤波器。此滤波器不需要知道外部干扰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并且使多普勒雷达速度测量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得到改善。计算机仿真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雷达测速仪辅以数码照相设备(俗称"电子眼")是目前治理超速违章的主要科技手段。现将有关知识简单介绍如下:一、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即移动物体对所接收的电磁波有频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雷达多普勒频移原理的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的检定.包括雷达测速单元的检定和现场测速误差的检定。现场测速误差的检定在JJG527—2007《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检定规程中有明确的方法,这里重点讨论雷达测速单元的计量和检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国内外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检测方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检测过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进行了探讨,给出提高雷达测速仪模拟检测准确度的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20.
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常采用复协方差算法测量多普勒频移,当回波信号出现限幅时会产生频移测量偏差,进而导致测速偏差。文章基于复协方差算法分析了回波信号限幅引起多普勒测速偏差问题的原因,得出限幅后频移测量偏差随真实频移变化而呈现正弦振荡变化的规律,分别使用窄带和宽带发射信号完成回波限幅仿真计算。基于声学多普勒测速仿真器和海上试验完成了对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回波限幅数据的采集,仿真和试验数据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