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与储采比合理界限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大庆长垣各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证实,油田稳产期结束后,产量将以n=0.5的双曲线规律递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计算油田储采比的理论公式,并对油田合理储采比进行了论证。油田合理储采比应保持在9以上。储采比低于9以后,油田产量将以很快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2.
本在大量统计资料基础上,得到了油气田累积产量与年产量的关系方程。利用该方程可预测油气田中,后期年产量与可采储量。对油田生产和规划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油田储采比合理界限与产量递减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分析了油田开发过程中递减指数的变化特征,证实了大多数油田或油井产量的递减遵循n=0.5的双曲线递减规律,由此给出了油田产量递减的预测方法。 文中提出了一个计算油田储采比的重要公式,根据储采比与初始递减率之间的关系证明,油田稳产期末,合理的储采比界限应当保持在10以上。根据合理储采比界限,对某油田不同开采条件下的稳产期进行了分析,并对稳产期结束后产量的递减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贝塔函数(B-函数),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藏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新模型。在该预测模型中存在m,n,b和α等4个参数,改变这些参数的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现在通用的预测油气藏产量和可采储量教学模型。最后,用实际资料对新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外通过不同合作方式进行开发的油田达数十个,其中许多油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为了提高油田产量和采收率,均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开发调整.对于以我国为作业者的油田,从经营管理角度出发,都需要进行可采储量、产量和储采比等开发指标的预测.本文利用油田开发递减阶段的资料,提出了适用于海外合作开发油田预测可采储量、产量和储采比的方法.应用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预测产量及可采储量的广义数学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数学模型是油藏工程的重要预测工具之一,不但可以全程预测油气田的产量,而且可以预测油气田的可采储量。目前能用于实际预测工作的数学模型有广义翁氏模型、威布尔(Weibul)模型,瑞利(Rayleigh)模型、t模型、HCZ(HuChenZhang)模型、逻辑推理(Logistic)模型、哈伯特(Hubbert)模型和龚帕兹(Compertz)模型,每种数学模型都有一次线性试差求解法。在对上述8种数学模型的综合理论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2类广义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新的二重线性试差求解法,可以大大提高数学模型的实用范围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从数理统计学原理出发,在细致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及可采储量的新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且也可以预测油田的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现场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美石油产量与可采储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W、3Y1、bt(c)因子型、bttc因子型4种增长曲线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和美国石油产量变化,计算了它们的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对比表明,4种增长曲线计算的产量—累积产量关系与实际数据拟合得相当好,其中美国用4种增长曲线的计算结果更加一致。分析表明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的性能略优于其余3种增长曲线。用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计算美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1975年,年产5.0077×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70年,年产5.3088×108t,两者比较接近。计算中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2002年,年产1.6265×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98年,年产1.6082×108t,两者也比较接近。计算还表明。中国石油可采储量为79×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44×108t;美国石油可采储量312×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52×108t.  相似文献   

9.
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简易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提出将瑞利(Rayleigh)分布模型用于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模型的参数C是最高产量发生的时间tm,油气田的可采储量等于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乘积的1.6487倍。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无待定常数,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只要给出正确的油气田最高年产量与其发生时间,即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计算可采储量和预测递减期的年产量。通过我国两个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在进行油田规划配产、计算可采储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预测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剩余可采储量是油气田未来开发的物质基础,储采比是分析和判断油气田未来开发形势的特殊指标。当储采比接近于10时,油气田开发可能会进入递减阶段。基于威布尔预测模型的扩展推导,提出了预测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广义Usher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具有更大灵活性和更广适应性的新的生长曲线模型——广义Usher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萨马特洛尔油田产量与可采储量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对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且其拟合精确度不低于Usher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开发实践使油田规划工作者认为储采比与递减率紧密相关。为研究二者的相关程度,从储采比和递减率定义入手,详细研究并推导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产量变化规律储采比与递减率的理论关系式,并尝试性地应用于辽河油区不同油品油藏中。同时对储量一定(目前储量)及变储量两种情况下,分油品对该油区储采比与递减率的关系进行细致研究探讨。指出该油区储采比的确是影响递减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与递减率呈反向关系。但是,将理论曲线应用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辽河油区递减率预测中还存在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13.
从储采比与递减率的定义出发,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单一结构指数递减条件下储采比变化趋势.推导了储采比与阶段递减率的关系根据油田开发中多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结构储采比的概念,确定了多结构油田的储采比与各结构储采比和各结构产量的定量关系.从理论上推导了结构储采比与结构递减率的关系,对多结构油田储采比分析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针对喇萨杏油田典型的多结构的特点.应用结构储采比的概念,分析了喇萨杏油田储采比的变化,通过对水驱各类井网及聚驱产量递减及储采比的分析,得出喇萨杏油田储采比基本保持在12左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分析对比了Rayleigh模型、HZC模型以及Weibull模型,并建立有关参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对比表明,Rayleigh模型的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为可采储量的39.35%,适用于产量快速上升,到达最高年产量后又快速下降的油气田;HZC模型的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与可采储量的关系由参数B控制,较Rayleigh模型适用范围广;而Welbull模型最高年产量时的累计产量与可采储量的关系由参数α控制,其适用范围较前2种模型更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油气储量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开发界限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为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石油生产系统分析提出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研制出了一套先进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系统软件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论:经济可采储量评价系统软件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新油田选择采油方式时对不同时期油井产能数据的需要,从油层岩石的压力敏感性试验结果出发,首先导出采液指数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从而确定出油井的供液能力;再结合井筒举升能力预测不同举升方式下油井的产量变化规律。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Arps递减模型的递减特征和Weibull预测模型在递减阶段的递减特征,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通用模型:Qt=atq-1/(1+pbtq)1/p,当q=1时,该模型可简化为Arps递减模型;当p→0时,该模型又可简化为Weibull模型。该模型可用以描述开发全过程的产量变化规律和递减率变化规律,因此,适用于各类油气田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油田产量递减曲线与衰减曲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推导,首次把衰减曲线和递减曲线表达为一个统一的方程式,并进一步闸明了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同时证明衰减曲线是递减曲线在n=0.5时的特殊形式,而不能代表其它各种递减规律。虽然衰减曲线应用于递减分析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的矿场递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