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给房屋建筑带来的破坏性伤害是很严重的,为了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就要加强对房屋抗震设计的分析和研究,切实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本文从我国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规定起笔,寻找出抗震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对房屋建筑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钧 《中国科技博览》2014,(14):151-15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且地震区域分布较广泛,震害频率较高、破坏性地震较多。经历了2008年四川汶川和之后不久的青海玉树等几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后,国内工程界对于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所发生的震害表现和相应的抗震能力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总结和理解。伴随着抗震规范的修订,结构工程师应当更加重视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数值分析并在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切实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犬震不倒。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总结和发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汶川地震给我国建筑工程事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未来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抗震设计以及抗震结构的构建,努力通过抗震设计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固性,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有着广泛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本文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建中  管仲国 《工程力学》2011,(z2):24-30,53
首先对基于强度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回顾、分析;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梁式桥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梁桥基于性能设计的目标位移和目标延性的计算公式,研究、讨论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民建结构抗震一直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在抗震的研究中结构抗震和概念设计的提出,为建筑结构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在抗震设计思想指导下从整体设计上增加建筑结构抗震的性能,增加建筑的安全性。本文从结构抗震设计、概念设计及构件优化设计的几种方法中探讨了目前结构抗震设计的状况,对一些设计方法做出总结,并对以后设计方向作了展望,从而完善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熊惠莉 《硅谷》2009,(10):72-72
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案中,抗震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中现行规范抗震分析与设计的内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总结高层建筑抗震的方法。预测将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多层砖混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抗震资料和作者工程经验,就抗震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保证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架桥-地铁站-桩-土复杂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对机场航站区高架桥与其下通过的地铁车站的交叉处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建立了高架桥-地铁站-桩-土相互作用复杂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同时与桥墩墩底简化为固定端模型单独来分析计算上部桥体以及取消地铁结构替换为承台和桩基础的整体模型进行了地震时程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相互作用后,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刚性地基假定下的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不但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并且前几阶主要振型也有很大改变;整体结构的最大位移增大,但顺桥向与横桥向增大幅度明显不同;而对于最大位移节点的加速度、桥梁支座及桥墩墩底反力,三者的顺桥向与横桥向的差别更加明显,其顺桥向比固定端模型减小,而横桥向出现增大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对复杂结构体系进行抗震设计分析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复合自复位结构,该结构在体系层次上由主、次两个子体系组成。主体系承担结构基本的使用功能,可以简化为剪切梁;次体系承担控制结构损伤模式、耗能和自复位的功能,可以简化为底部带有弹性转动约束的弯曲梁;二者组成复合自复位结构的剪弯梁分布参数模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体系振型方程的闭合解。将剪弯刚度比和弯曲梁与底部弹性转动约束刚度比作为参数,分析了二者对体系的特征值、振型、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转角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了体系控制损伤模式的机理。利用该分布参数模型,可以合理地选择两种刚度比参数,使体系的层间位移分布均匀。结合振型叠加法计算结构响应,该模型可以为体系的初步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规范体系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应设计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其对二道防线的设计有明确的规定,即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框架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国外的一些规范(如美国规范ASCE7等)则允许单重抗侧力体系,即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担,框架部分只承担竖向荷载。因此,为了比较单重与双重抗侧力体系的抗震性能,该文首先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一典型框架-核心筒双重抗侧力体系模型,然后在保持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混凝土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基于以下调整原则设计了框架-核心筒单重抗侧力体系模型:1)在双重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取消结构二道防线,即取消结构框架部分的楼层剪力调整;2)为了减小框架构件截面尺寸,该研究取消了框架构件抗震等级的要求,使筒体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该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和构件损伤情况,进而讨论两种体系的倒塌机理以及抗倒塌性能。最后讨论单重与双重体系在不同地震水准下,框架所承担剪力和剪力分担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应关键构件的破坏情况。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双重抗侧力体系结构的响应略大于单重抗侧力体系,两者的抗倒塌能力相当。然而,单重体系的用钢量比双重体系少。  相似文献   

14.
叶列平  曾勇 《工程力学》2002,19(3):74-77,104
本文根据双功能带缝剪力墙的试验研究,利用所建立的弹塑性受力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受力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双重抗震结构模型,由双功能带缝剪力墙反复荷载试验得到滞回曲线,选择了Takeda滑移型滞回模型,对其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功能带缝剪力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半刚性悬挂结构体系,并在该体系中合理设置磁流变阻尼器。阐述了该体系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模型,推导了其运动方程和动力响应函数。通过时域内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以及天津波,验证了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减振避震性能。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体系的随机振动响应表达式;以主体核筒顶点位移和半刚性层的层间位移为目标函数,对体系中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压进行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响应,半刚性层层间位移较大,主体结构顶点位移和悬挂楼层层间位移较小;对于该文给定的算例,输入电压存在最优值,最优值约为16V;当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压为最优值时,主体结构动力响应和半刚性层层间位移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结构达到最佳避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振动力学的角度,以某大型升船机建筑结构为背景,对升船机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作用下升船机结构的确定性和随机反应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首先建立了升船机建筑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对升船机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及时程响应特征分析。然后,在总结与分析有关地震动随机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选择了具有较全面描述输入地震动随机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升船机结构的功率谱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结构反应特征分析,给出了升船机建筑结构抗震可靠度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纵向地震反应问题,采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根据自由场地震反应确定隧道纵向反应最不利变形和最不利内力发生时刻,即最不利时刻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该方法通过自由场静力分析模型,根据隧道埋深位置处的自由场最不利变形确定等效地震作用,通过隧道结构-地基整体模型的静力计算获得隧道结构的最不利地震反应。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出平面剪切波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将二者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概念明确、过程简便,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下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璐  吴斌  李伟  欧进萍 《工程力学》2016,33(1):188-194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特殊的恢复力模型使得安装有这种支撑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传统结构大不相同,因此开展此种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首先根据较高的性能目标提出一种简单且足够精确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然后结合单自由度自复位防屈曲支撑体系的运动方程确定影响该种结构地震位移反应(即最大非线性位移及位移比谱)的所有独立参数;并证明了无刚度和无强度退化结构的非线性位移比与地震动的幅值无关。最后通过两个例子证明了该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的云图-条带法。该方法通过引入经验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传统云图法无法处理海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局限。为说明该文提出方法,选取100条地震动作为输入,针对23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云图法分析。基于所有结构的云图结果,采用云图-条带法建立了群体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计算得到了群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表明:云图-条带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海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建立较为合理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在输入地震动的强度范围内,群体结构整体发生严重破坏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很低,而主要以发生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性能的重力坝-地基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地震风险研究中的三个(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主要方面之一,可以预测大坝-地基系统在不同等级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各级破损的概率。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得到抽样组合样本,对重力坝-地基系统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根据坝体-地基系统地震破损等级指标,给出了坝体破损、坝基交界面屈服和地震滑动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了坝体-坝基系统整体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对坝体-地基系统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