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使用煤制乙醇和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92#)配制出不同比例的乙醇汽油。实验研究乙醇含量、水含量、温度、添加剂等环境因素对乙醇汽油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的温度内,随着温度降低,E10的相稳定性逐渐变差;对比E10、E15和E20乙醇汽油,随着乙醇体积百分含量增大,相稳定性逐渐变好;水含量在0~0.4%内,随着水含量增加,E10的相稳定性逐渐变差;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变乙醇汽油的相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和乙醇汽油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阐述我国发展乙醇汽油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在我国推广乙醇汽油还需开展的研究开发工作。对建立乙醇汽油调配中心及销售网络、降低生产成本、确定生产总规模和单个生产装置规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家在乙醇汽油方面的政策、法规、市场监督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乙醇汽油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车用乙醇汽油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分析影响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因素,阐述相关设备的选型及在生产经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对乙醇柴油的相溶性、低温稳定性、自然储存稳定性进行的研究工作.以相分离温度来评价乙醇柴油的相溶性,结果显示在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0%时,乙醇柴油的相分离温度基本不变,乙醇含量增大,相分离温度升高;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相分离温度为最大值.加入助溶剂能明显增强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并延长低温稳定时间.自然储存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柴油密封储存三个月没有明显的乙醇溶解不均匀或分层现象,储罐内各个位置油样中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乙醇柴油开口储存导致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车用乙醇汽油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0.15%时,对乙醇汽油造成的污染及加油站采取的措施,指出在油罐通气管口如使用装有颗粒硅胶的干燥器,干燥剂必须及时更换,并增加通气管直径,强调解决乙醇汽油免受水污染的关键是防止雨水、雪水进入储油罐。  相似文献   

6.
我国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车用乙醇汽油的发展近况,并对乙醇掺混汽油后的性质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分析了我国在推广车用乙醇汽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后探讨了为在我国更好地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仍有待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将煤制乙醇与不同来源的生物乙醇按不同体积比加入到汽油中配制成乙醇汽油.考察了采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放射性同位素14C丰度区分煤制乙醇与生物乙醇的适用性、测定乙醇汽油中生物乙醇含量的准确性以及在国内外4个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再现性.结果表明:利用14 C同位素丰度计算生物基含量的方法可以区分煤制乙醇等化石基燃料与生物...  相似文献   

8.
车用乙醇汽油的储存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意义,介绍了车用乙醇汽油在加油站的储存要求,总结了车用乙醇汽油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及车用乙醇汽油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含水乙醇汽油分层问题的环境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汽油是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可再生燃料,影响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推广应用的主要关键是它的分层问题。通过试验考察了含水量、温度、乙醇含量等环境因素对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分层问题的影响程度,并深入分析了含水乙醇汽油的分层机理。  相似文献   

10.
1. Introduction As an alternative fuel, ethanol is used possibly asblending stocks for gasoline when petroleum runs short.Gasohol programs were started in Henan Province andJilin Province in 2001 and, more recently, also inseveral other provinces. Conside…  相似文献   

11.
文中运用PIMS模型对炼油厂装置的柴汽比进行优化测算。重点从降低炼油厂生产柴汽比的角度进行挖潜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向和措施,收到理想的效果。柴汽比由原来的2.30降至1.36,减产柴油970.7 kt/a,同时增产汽油、石脑油、航空煤油及乙烯裂解原料510 kt/a。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内汽油市场需求增长高于柴油需求增长,成品油消费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柴汽比不断降低。介绍了某炼油厂优化生产方案、降低柴汽比取得的较好效果。采取增产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原料、提高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负荷、重整汽油重组分馏分进催化裂化回炼等措施,柴汽比逐年降低,2012年柴汽比达到1.23∶1,比设计值降低20%,相当于减产柴油增产汽油359.1 kt/a,增效24 781×104RMB$/a。  相似文献   

13.
降低柴汽比是炼化企业满足市场需求、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轻柴油与加氢尾油共裂解可作为降低柴汽比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验室评价装置上进行轻柴油、加氢尾油的裂解性能试验,并在USC工业裂解炉上进行了不同裂解炉出口温度、混合比例的轻柴油和加氢尾油共裂解标定试验。结果表明:裂解三烯和C_5C~+_5收率总计达到76%以上,轻柴油裂解低碳烯烃收率远低于加氢尾油,但高附加值的裂解C_5C~+_5收率高10%~15%;轻柴油和加氢尾油比为2∶5、在COT为835℃下共裂解,乙烯、丙烯和三烯的收率分别达到31.48%、15.29%和53.05%;而轻柴油和加氢尾油掺混比例为1∶3、在841℃共裂解烯烃收率更高,即轻柴油与加氢尾油共裂解降低柴汽比技术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柴汽比是炼油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近年来受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柴油消费放缓,汽油消费增长,柴汽比呈下降趋势.为适应市场需求,某炼油厂结合自身加工流程,通过采取优化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柴油加氢装置操作条件、优化常减压装置重柴油加工流程、应用新型催化裂化催化剂、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MIP技术改造、对烷基化装置进行扩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石油化工厂RFCCU装置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采取降低装置反应苛刻度,优化操作条件,改变柴油的切割点,选择适当的催化剂等措施。使装置柴汽比提高了0.2以上,总液体收率达到85.34%,比以前提高了1.23%,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芳烃化合物对航空汽油基础油抗爆性能、蒸气压及馏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芳烃化合物苯胺、均三甲苯、甲苯、异丙苯均能有效提高基础油抗爆性能,且在相同的加入浓度下,苯胺对基础油抗爆性能提高最优。研究同时发现,尽管邻二甲苯及环戊烷的马达法辛烷值大于基础油辛烷值,但基础油中加入邻二甲苯反而降低了基础油辛烷值。此外,航空汽油基础油中加入苯胺、甲苯或对二甲苯均会导致基础油蒸气压降低,且随着基础油中芳烃含量的增加线性减小。尽管间二甲苯及均三甲苯与基础油混合后燃料终馏点满足标准中对航空汽油馏程的要求,但其50%或90%时的馏出温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基础油中加入多种芳烃化合物所引起的基础油辛烷值的增量等于每一种芳烃化合物所引起的基础油辛烷值增量的加和。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汽油调合模型发展历史,对国内外清洁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我国应建立适合国内汽油特点的在线优化调合模型,强调了在线调合规则的核心地位,它是整个在线调合系统准确运行的根本保障。同时提出,必须从全厂设备、原料、运行的实际出发,使在线优化调合系统模块与其他优化模块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炼油企业整体集成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紧盯市场需求,通过优化装置操作、提高直馏汽油和催化裂化汽油干点、提高催化裂化和焦化装置的汽油收率、拓宽催化汽油加氢装置原料、降低MTBE硫含量、控制汽油加氢装置汽油加氢深度、提高重整汽油辛烷值、将拔头油进汽油加氢装置回炼、将苯分离切割后的C5组分调入汽油池、选用非金属汽油抗爆剂等措施,使全厂柴汽比降低0.16,汽油收率提高1.27百分点。这相当于增产汽油25.4 kt/a,全年增效1 143万元,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150 kt/a重整装置的生产实际,从催化剂性质、原料性质、反应条件、设备问题等方面分析并总结了影响重整汽油辛烷值的影响因素、调节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际生产中,以RON为考察目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重整辛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按工艺参数对加权平均反应温度、循环氢中C_3/C_1比值和水氯比设定了位级水平,发现加权反应温度为472.5℃、循环氢中C_3/C_1比值为0.59、水氯比为2.14时,重整汽油RON为95.6,此时效益最佳。在操作温度(加权温度472℃)、原料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在0.93~0.96 MPa进行调整,可以提高重整汽油辛烷值且又不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1.8×10~(6 )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使用Axens公司Prime-G~+工艺进行国V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和改造内容,分析了装置改造后开工运行初期满负荷工况和初步优化情况。对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Prime-G~+工艺成熟可靠,轻、重及混合精制汽油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V汽油指标要求,通过减缓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的脱硫率等初步优化措施,可降低辛烷值损失,降低辛烷值损失的措施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