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洁  张晓 《浙江化工》2016,(4):50-51
研究了伏安极谱仪在电站锅炉水汽检测过程中的应用。采用对同一未知样品,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复铁、铜含量的测定,来验证伏安极谱法的重复性,并且通过对三个已知样品铁、铜含量的测定,来验证伏安极谱仪的准确性,从而来确定伏安极谱仪在电厂水汽中铁、铜的测定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可以将这方法在电厂水汽中铁、铜的测定中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新极谱法测定样品中痕量硒的方法及测定所需的仪器药品等。用极谱催化波测定硒已有报告,但硒一般都是在示波极谱仪〔1〕〔2〕和脉冲极谱仪  相似文献   

3.
用滴汞电极进行电解的方法是在1922年研究成功的,在1924年制出了第一架极谱仪。1925年科学杂志上第一次出现了已为现在大家熟知的极谱图。但是直到三十年代末,极谱方法才在分析化学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现在已发表的极谱方法研究文献已经超过八千篇。叙述极谱学的成就以前,首先必须正确地规定“极谱学”的概念。作者的意见认为极谱学是一种科学,它被用来研究在表面能够更新的汞电极上所进行的过程。它不仅研究电流与电压间的曲线关系,也研究其他如单个汞滴的“电流时间”曲线、“电势时间”曲线、电毛细管现象与电解质旋动等的数量关系。除极谱仪外,极谱法应用的仪器还包括显微镜、弦线电流计与阴极射线示波器。微小汞滴所  相似文献   

4.
成都仪器厂生产的 JP—1A 型示波极谱仪是目前颇受欢迎的极谱仪。该仪器性能稳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不足之处是扫描电压幅度窄,仅0.5V,对于多元素的连续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记录极谱图虽然采用长余辉示波管,但仍觉不方便,仅能用照相方法将极谱图保存下来进行比较、测量和检查。然而照相方法较费时,使示波极谱的快速测定的特点难于体现。采用直读方法,测量误差较大。为了克服该仪器所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进行纯铅中锌的测定,须用大量双硫腙,先行净化试剂,并用四氯化碳萃取。手续繁杂,分析时间冗长。汞膜电极阳极溶出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近年来,在痕量杂质分析的应用上又有新的发展。我们参考铜合金和海水中锌的测定,结合经典极谱法,应用75—3A型晶体管极谱仪对高纯铅中锌进行测定,获得了极为满意的结果。避免了滴汞电极所造成的水银污染和化学分析法中有机溶剂的毒害,操作简便、快速,对配合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极谱分析极谱分析法是目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电解分析。在电解时,电解池中每一电极都有它的极化曲线。这一曲线与在该电极上进行电极反应的离子有关。通过对极化曲线的测量与分析,可以确定溶液中在电极上反应的离子(定性)和相应离子的浓度(定量),所以把这种分析法称为极谱分析法。极谐分析法测定的离子浓度一般都很小(10-~3~10-~5M)。  相似文献   

7.
半微分、多次半微分电分析法的出现,使伏安法、极谱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显著提高,有关理论和应用正在发展,唯未见用于催化极谱方面。本文对半微分、1.5次微分电分析法用于Cr(Ⅵ)的极谱催化波测定作了研究,建立了测Cr(Ⅵ)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已报导的Cr(Ⅵ)催化波的灵敏度可检测10~(-9)浓度,而本法灵敏度达10~(-11)M。且采用快速扫描,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示波极谱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银汞固体电极在电流-电压型(单扫式)示波极谱中的应用,则尚未有研究报导。我们认为:这种电极表面应具有与滴汞电极相似的极谱性能,探讨这种电极在示波极谱方法条件下的一些性能,将有助于寻求一种适合于分析用途的固体电极。一、实验技术1.仪器装置我们装置了电流-电压型(单扫式)示波极谱仪,仪器中加于电解池两端的电压以每秒0.6至50伏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俞继梅 《江西化工》2012,(4):116-118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既快又准地检测出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农产品上的化学药物残留成了我们分析工作者的一道课题。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分析法在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量检测方面的应用与前景,重点介绍了单扫描极谱法在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目前,在我国不少工矿企业、研究机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中均已相当普遍地采用国产871型照相记录式极谱仪。但是,由于这种仪器在结构上、元件上以及机械加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因此,往往在操作时感到不够方便。作者曾仔细地分析了它所存在的缺点,然后把它改装成类似捷克V301型极谱仪的形式。经过改装后的871型极谱仪,不仅克服了原有的若干缺点,并且扩大了极谱分析的范围。除了一般的极谱分析外,还能进行“逆向极谱”和用悬汞滴电极的“阳极溶出法”。灵敏度提高到可以测定10~(-7)克分子浓度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侯晋  王镇浦 《化工时刊》1999,13(9):5-10
综述了1993-1998年国内光度法粮谷中痕量金属元素的现状,并简要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含铝沉积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蓄积作用,以及原水水质、水处理药剂、溶液pH和水流状态等因素改变时对含铝沉积物结构稳定性和微量金属元素释放特性的影响。为减少输配水过程中微量金属元素的释放,保障管网稳定运行和居民饮水健康,建议通过水质调节控制管网中含铝沉积物的生成量。该研究给出了常见微量金属元素的最大允许蓄积量,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江俊芳 《辽宁化工》2010,39(11):1182-1183
利用蒸发浓缩同时测定水中多种微量金属,以提高分析速度,节省试剂。采用蒸发浓缩-火焰原子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锰、铜、锌、铅、镉。结果显示,有效扩大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范围,能充分满足低浓度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其它水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王阳 《辽宁化工》2007,36(4):240-242
试验探讨了低温下降低UASB处理食品加工废水出水挥发酸(VFA)的控制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参数。试验中分别考察了碱度、微量金属元素、回流比对出水挥发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的最佳投加量为2530mg/L;微量金属元素以ZnCh浓度计投量为3mg/L时,对颗粒污泥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最佳回流比为100%。采用投加碱度、微量金属元素,回流等措施能有效的解决低温厌氧工艺出水VFA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烟草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并对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展望了烟草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铭 《山西化工》2013,(3):17-19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测定水样中痕量重金属的常用方法,但水样中的有机胺等干扰物严重影响该方法的定性和定量。采用臭氧消解技术对加入模拟干扰物的水样和排污口水样进行了消解,并对铜、锌、铅、镉等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干扰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并且操作简便、高效,易于实现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使用氨水溶解样品I、CP-ASE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PTA)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内标元素完全可以校正对苯二甲酸带来的基体干扰的影响。该方法简单、快速、环保。PTA中常见金属元素的回收率在98%~104%,适用于PTA产品分析和生产过程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红薯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凤 《辽宁化工》2013,(12):1500-1502
用高压罐硝化法,以正交试验原理处理样品,利用ICP—AES法测定红薯叶与红薯中Mn、Zn、Fe、Mg、Ca、Sr、Se、K、Cu、Ge、P、S共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5.33%-102.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5%。ICP—AEs法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等优点,且多元素同时测定,更适合红薯叶勺红薯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试验证明,红薯叶与红薯一样富含Mn、Zn、Fe、Mg、Ca、Sr、Se、K、Cu、Ge、P、S等微量元素,说明红薯叶是一种既营养又绿色的蔬菜。  相似文献   

19.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ashes from feed coal, coal extract solution and filter cake from a two-stage coal liquefaction process have been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EM/EDX). Hydrocracking experiments using alumina support only, in place of the active Ni/Mo catalyst on alumina, were also carried out, with trace metal analysis of the coal extract solution feed and hydrocracked extracts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major mineral transformations occurring were of pyrite to pyrrhotite and the fixation of organic sulphur by calcium carbonate. Mineral particles were not observed in the coal extract solution ashes, even under high magnification, and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size alone was not a determining factor as to whether a coal mineral was to be found in a coal-derived liquid. None of the trace metals was deposited on the alumina support under hydrocracking conditions, in marked contrast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normal Ni/Mo catalyst. Thes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or the deposition of trace elements to occur a reaction must take place and hence the trace elements must be chemically bound in some form.  相似文献   

20.
D.A Spears 《Fuel》2004,83(13):1765-1770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se fly ash for trace elements using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ndividual particles in polished blocks proved difficult to analyse because of the fine grain size of the particles. Identification of particles was one problem and another was loss of sensitivity for key trace elements with a very small diameter (10 μm) laser beam. Analysis using transects covering many particles mounted on slides proved more successfu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using major elements to measure the variation in key components in the ash showed: (1) that the glass is an important location for V, Cr, Cu and Zn; (2) Cr and V are thought to be concentrated in magnetite, although the major source in the ash is the glass; and (3) As, U, Pb, Tl, Mo, Se and probably Ge and Ga to a lesser extent, have a major association with the surfaces of the ash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