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立项背景 2003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9年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将设区以上城市的总体规划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但既有的针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手段远不能满足规划环评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对城乡规划地方法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制定,也给城乡规划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充分把握《城乡规划法》的立法精神,加强与相关法律的协调1.《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立法的统一2007年10月28日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是在《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国家法律层面将原一法一条例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城市和乡村规划立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部已经开始为将于10月1日起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做准备。该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就《条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未依法组织开展规划环评的部分重点行业,暂停受理和审批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同时,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相关理由的说明要作为审查意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一、发展现状虽然我国200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没有提到城市设计,但近年来城市建设实践广泛地运用城市设计,突显出它的生命力,而且都认识到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并以各种方式与法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然而当前城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凯 《城乡建设》2007,(12):57-58
一、新中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回顾 上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经验,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84年,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发;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559号国务院令,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日从建设部城乡规划司获悉,2008年,城乡规划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抓紧修订《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抓紧制定或修订有关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使《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具体化。积极推进地方规划条例或实施办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修改与《城乡规划法》不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规定。  相似文献   

8.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该法第一次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规划执行和建设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该法明确规定,无论是建设项目还是发展规划,都要先环评、后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约6000字,分为5章、38条,现摘录部分刊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和《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的陆续颁布实施,北京市规划研究范畴开始从城市向城乡全面推进。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为了便于开展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界定村镇的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语境中,村和乡基本被界定为农村性质,其相关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更多强调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而镇则更多被归于城市性质,  相似文献   

10.
适应形势要求切实肩负起科学编制规划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光焘 《城市规划》2007,31(7):10-17
<正>制订颁布《城乡规划法》是着力完善城乡规划基本法律制度的重要措施。去年底《城乡规划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报全国人大,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组织进行了一审,我们将全力以赴,力争今年年底前能够颁布。《草案》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城乡规划基本法律制度。这将是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引导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部重要法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我们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并依法保障规划的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着城乡规划编制任务,是保证规划科学性的关键,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加快自身改革,切实承担起科学编制城乡规划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市政技术》2012,30(3):21-21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发文对该省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3点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市政技术》2011,(4):130-130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发文对该省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提出3点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易峥 《规划师》2012,28(3):64-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促进了城乡统筹。各省市依据地方实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地方城乡规划条例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为理念对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改革。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国家在规划编制体系方面所进行的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和总结了地方在省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城市层面、县(市)域层面、镇层面、乡层面和村庄层面对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改革的途径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东建设信息》2007,(2):23-24
从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06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确立了城乡规划是公共政策的定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健全了城乡规划体系,完善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立了省级规划委员会制度,推动了规划审批政务公开,开展了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建立和健全了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城乡规划法(草案)》已报全国人大审议,“一法(《城乡规划法》)三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保护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法律架构正在建立。总的来看,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工作机制和体制基本建立,当前的主要问题在编制城乡规划环节。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中国正在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在不久前召开的有关《城乡规划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与《城市规划法》相比,该法强调城乡统筹,进一步鼓励采用先进的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效能。新形势下如何利用规划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新要求,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值得规划信息化工作者深思。本文就《城乡规划法》颁布的几项重要内容,结合当前规划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存在及今后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珠海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部关于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丰富完善了规划管理的内容,针对新形势下规划管理的新特点,对规划管理“一书三证”的办理程序和前置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顾浩 《城市规划》2008,32(1):42-43
<正>1依法编制法定规划是规划编制的工作重点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以统筹城乡为目标,构建了科学的法定规划编制体系。今后一段时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城乡规划法》要求的规划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的背景下,文章将系统论理论引入城市总体规划,从认识论、编制体系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探讨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乡规划环评是规划环评制度在城乡规划体系中的落实,实施城乡规划环评有利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然而,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环评存在编制主体单一、介入时机滞后、评价方法局限、工作程序形式化和成果应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推行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完善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制度、开展多层次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试点,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环评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