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层地震映像法在堤坝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达到准确而有效地对堤坝裂隙(或裂缝)进行无损检测之目的,在建立垂直裂隙(或裂缝)反射波运动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垂直裂隙(或裂缝)模型进行了数字模拟和超声波物理模拟,对其结果作了综合讨论和分析。并对某钢筋混凝土大坝采用浅层地震映像法检测的实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震映像法探测垂直裂隙时,必须采用偏移距不为零的等偏移距映像法才能得到垂直裂隙(或裂缝)的反射,否则难以对垂直裂隙(裂缝)进行有效检测;不管激发和接收点处于什么位置,在水平界面上的反射点均在与激发和接收点同侧,距垂直裂隙1/2偏移距处;浅层地震映像法是一种无损检测堤坝裂隙(或裂隙)及不良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前言地震学理论表明,在距震源一定距离处,瑞雷波的能量最强,特别是在松散土层中尤为突出SWS系列多功能面波仪的问世,以其快速的存储采集功能使进行固定偏移距的面波剖面采集成为可能因此,在工程物探中一种新的方法出现了,人们暂称之为“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应用得知,它在探测地下埋设物、空洞、浅部岩溶、土洞调查、浅部构造、堤(坝)松散或软弱层隐患、堤坝的横向不均性、地下暗滨等诸多方面有着其它常规工程物探方法所不具有的快速、准确、直观等特点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是以固定的偏移距激发宽频带弹性波,以共偏移…  相似文献   

3.
面波勘探是一种新兴的工程物探方法 ,将它应用于水利勘察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以此 ,我们利用浅层反射波法的观测系统 ,采用适当频率的检波器、偏移距和道间距 ,可以采集到面波信息和反射波信息。具有信息量大、解释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浅层工程多波勘探现状,阐述了小波分析和τ-ρ变换在高分辨率地震多波勘探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该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应用实例。分析表明:(1)引进小波可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2)τ-ρ变换可对地震记录中折射波、反射波和面波作有效分离,提取和识别;(3)多波勘探在实际工程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大坝为黏土斜墙堆石坝,其黏土防渗层的状态(密实性、一致性等)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瞬态瑞利面波探测技术可用来检测堤坝松散层和土坝渗漏水异常区.可控震源激发波形精确可控,可激发高频地震波,以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进行浅层薄层地震勘探.本文应用研制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系统对大坝进行了实地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频散分析,衰减系数与能量分析,波速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局部区域存在低速点;研制的可控震源系统可有效地进行浅层地震信号勘探.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水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层地震勘察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水上工程地质勘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也不断在增多。但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地震多次波干扰,爆炸震源的气泡效应,水上锤击震源棒顶多次反射及震源能量弱等因不使得水上地震资料的品质降低。为此,提出高精度水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采用映射法和反射法联合勘探,勘探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和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对于解决浅层地质问题具有分辨率高和成果直观的特点,受到工程、环境、水利等领域的极大关注。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资料采集系统和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日趋完善。该文采用水利部"948项目"引进的S-FLEX全数字化纵横波两用多功能工程地震勘探高保真数据采集系统开展防洪堤、水库坝体病险问题勘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获得了一些坝体结构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对基于地震波方法的类似堤坝病险勘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宇波  王耀  付志红  周结 《人民长江》2018,49(16):60-64
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地震不规则观测系统,利用该观测系统对隧道超前方向软弱夹层进行了正演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当炮数不变时,增加1个检波器可以明显改善偏移效果;当观测系统纵向偏移距越大时,偏移剖面画弧区域更小,当观测系统横向偏移距越大时,偏移剖面的镜像假像越弱。将该观测系统应用于重庆缙云山隧道,探测结果与开挖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观测系统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互相关成像条件的隧道地震波逆时偏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成  顾汉明 《人民长江》2014,45(21):25-29
目前关于隧道地震反射波超前预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波场正演数值模拟或单程波的波动方程偏移,基于双程波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算法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成像效果。将逆时偏移应用于隧道地震反射波成像,通过建立理论的断层、低速夹层、不同倾角地质界面等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地震超前预报问题。基于声波方程,进行波场逆时延拓的偏移成像,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并压制噪音干扰,实现了二维隧道逆时偏移成像。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偏移的数值试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相关时间成像条件,并对逆时延拓过程中反射波采用特征值法压制,对比激励时间成像条件效果更好,基于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的逆时偏移应用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能够对地质界面进行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映像的河湖水下抛石精准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下抛石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 2-D建立含有水、抛石、填土及基岩的水下抛石模型并对其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震源子波频率和偏移距时的地震响应特征,最终确定震源子波频率为600 Hz,偏移距为5 m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采用一种新型的"轻型气压式浅水域全自动触发器"震源设备对龙河口水库水下抛石进行实际探测。实践表明,地震映像能够识别抛石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与实际情况吻合的较好。这为利用地震映像法实现对浅水域水下目标体的精确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震反射波法采集的地震数据对抛石体的识别能力,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对采样周期、震源主频和炮检距3个地震采集参数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周期的选择与震源主频有关,采样频率应大于或等于原始信号最大频率的2倍;随着震源主频的增大,地震数据中所能识别抛石体的最小厚度和信噪比逐渐减小;炮检距影响着抛石体顶、底界面反射波能否区分开来,从而决定能否获得抛石体的厚度信息,最大炮检距随震源主频和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保定圩水下抛石探测实例,验证了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现有电压闪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方检测法和补偿迭代检测法提出了抵消基波分量法,借助LabVIEW平台建立了闪变检测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此平台上采用基于抵消基波分量法建立的闪变检测系统,低频段具有精度高和实时性好的特点,多频调幅信号时更具优越性,更加适合风电场电压闪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龙感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合提取长江中下游湖区地物变化特征的分类方法。该方法的数据源来源于高效稳定的高分一号 WFV 遥感影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 6 种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空间和精度对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更接近湖区地物实际分布情况,总体精度和 kappa 分别为 92.35%和 0.8933,两者参数均高于其他分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在长江中下游典型湖区地物分类时适用性相对较好,能够更准确有效地提取湖区地物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现有电压闪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方检测法和补偿迭代检测法提出了抵消基波分量法,借助LabVIEW平台建立了闪变检测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此平台上采用基于抵消基波分量法建立的闪变检测系统,低频段具有精度高和实时性好的特点,多频调幅信号时更具优越性,更加适合风电场电压闪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受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影响的极度干旱荒漠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选定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简称"景电灌区")为研究区,分别利用ArcGIS空间插值中的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法及普通克里金法对2017年的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监测数据进行插值,结合误差矩阵选取最优插值方法,并对研究区1994、2008和2017年三期监测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再通过重分类消除量纲进行叠加,将土地盐碱化难易程度划分为5级,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平均值在1994年至2017年间呈不断上升趋势,灌区土地盐碱化转变概率西南低东北高,地下水埋深较深区域不易形成盐碱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区域,矿化度越大越易形成盐碱地,研究可为干旱荒漠区区域地下水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有河岸边坡情况下开底驳船和翻板船抛投沙袋的漂移、偏移落距和落点范围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抛投方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岸边坡的存在会导致沙袋发生滑动或滚动,增加沙袋的漂移和偏移落距,且坡度越大,沙袋在顺水流方向的落点越分散;沙袋平均漂移落距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流速较大时,边坡坡度变化对沙袋漂移落距影响较小,流速较小时,开底驳船抛投时沙袋平均漂移落距随边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翻板船抛投沙袋在顺水流方向的落点越集中;开底驳船抛投方式比翻板船抛投方式的沙袋落点更分散,但落点范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Line transect distance sampling was employed in aerial surveys of double-crested cormorants (Phalacrocorax auritus) along the coasts of Georgian Bay and the North Channel, Lake Huron. A double-observer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detection probability near the transect line (g(0) = 0.724). Detection of cormorants was not consistent but varied based on group size, location (water, land, flying), and season.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in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survey was often below 0.5. Incorporating both lack of detection on the flight line along with lack of detection over the covered area inherent in distance sampling provided defensible density estimates of free-ranging double-crested cormorants. Most cormorants were detected loafing on shore (land) among the many islands defining this area of the Lake Huron coast. Land detections exceeded the combined detections of birds on the water and flying. Density in 2004 ranged from a peak of 2.30 cormorants per km2 (95% CI = 1.72–3.03) in late July to 1.21 cormorants per km2 (95% CI = 0.78–1.70) in late August in the sampled areas extending from shore to approximately 20 km offshore. Aerial surveys employing distance sampling can be useful tools in monito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free-ranging double-crested cormorants and other waterbirds in the Laurentian Great Lakes.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水中硫化物的最优检测方法,方便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本文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析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3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均能实现硫化物的测定,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线性范围、试剂种类少、分析速度快、可在线自动检测和自动稀释等优点,适用于间断分析、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是水中硫化物的最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分辨遥感影像和GIS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数据的土地利用自动变化监测方法。分别采用马氏距离、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3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模糊分类,然后通过多分类器模糊决策融合分类方法对3种分类结果进行融合,提高总体分类精度。在获得高精度分类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时期GIS专题数据和分类结果,计算对应的图斑多边形内各类别成份,并与其历史属性对比分析,自动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实验数据选取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1万土地利用GIS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模糊决策融合分类能够明显改善分类效果,获得比单一分类器更为精准的结果。利用决策分类结果并结合GIS数据进行变化区域判定实验,结果表明,对区域中存在较大变化能够准确自动判定为变化区域,而区域中存在较少部分变化则存在部分误判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供水管网的工程投资,提出了一种环状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方法,把环状管网布置问题用K-Means算法分解成许多小规模的环状问题,对于每一个小规模的环状管网用Hopfiled连续型神经网络求解环状的最短距离,然后把各个基环当成一个点,再用Hopfield神经网络以较大的概率求出最优路径。对某小区58个供水点进行了供水管网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供水管网的质心间最短距离为2.893 7 km,能量函数为递减状态且最终的能量函数值为1.447,再连接相邻聚类中的最接近的两个点就形成供水管网的环状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