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可控硅输入电压控制系统,包括同步脉冲电路、触发电路、隔离电路、显示电路、人机接口以及电流检测单元等。通过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的控制角,使系统的输入功率改变,从而使压缩机的起动平缓并具有连续可调的排气量。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直线压缩机的活塞行程不受结构限制,为实现压缩机起动、停机和流量调节,防止活塞撞缸,减小余隙,需要一套控制系统来运行。通过分析直线压缩机的控制需求,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依据控制需求产生相应的触发脉冲,经过触发脉冲调理电路导通双向可控硅,实现输入电压的控制,进一步控制直线压缩机的运行。实验测试证明该控制电路能有效控制直线压缩机的运行,从而为直线压缩机控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电路原理水仙牌XQB30—11型洗衣机驱动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是一个强电回路,因所控制的电机、电磁牵引器、进水电磁阀都采用交流电源,在整个洗衣机电气控制系统中,双向可控硅充当了交流开关作用。如图1所示,该机型驱动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由单片机8048、触发器74HC174、双向可控硅TR1—TR4及相关驱动元件组成。单片机8048的(12)~(15)脚  相似文献   

4.
在输出电压能大幅度变化的直流稳压电源中,为了能达到减少串联调整管功耗的目的,一般采用可控硅整流技术。控制可控硅导通的触发电路一般是取样于调整管两端的管压降。当输出电压调低时,调整管两端的管压降升高,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脉冲相位后移,使可控硅导通角减小,于是输入电压减少,调整管两端电压也随之减小,从而抵消了因输出电压调低而引起调整管两端电压的升高,最终使调整管两端电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片机的单相可控硅触发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单片机P89LPC935设计单相可控硅触发电路的方法.该电路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片上资源,可控硅导通角除了可以在面板上用电位器或按键调节,还可以通过接收外部的直流4~20mA信号或RS-485接口的通信来调节,实现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舟山发电厂使用的电磁振动给煤机,其控制器型号为DK-2A,由于其设计不合理,使生产过程存在不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改进。1 原控制器存在的问题 原控制器为架装式仪表,外形尺寸为80 mm×160 mm×430 mm,输入电源为单相AC380 V、50 Hz,最大工作电流24 A。控制器由控制回路与主回路组成,控制回路是单结晶体管移相角触发电路,是一块插件式电路板。主回路是由可控硅组成的一个单相可控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输入、输出部分都有导线通过电路板锡焊后再与接线端子、可控硅相连。主回路的其它元件布置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这种控制器存…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采用通常由电源变压器供电的办法,当CMOS组成的电路作功率控制时,输出功率要受到变压器容量的限制。利用CMOS集成元件低功耗、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输入阻抗高等特点由市电220V(或380V)电阻降压供电,使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简化了电路。 CMOS集成件输出直接控制灵敏度高的通用小功率可控硅,通过小功率可控硅接成的所谓准双向可控硅,便可作交流负载控制。再由准双向可控硅与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组成的复合可控硅,便几乎能控制任意大安培的可控硅。见图(1)。  相似文献   

8.
郑乐 《电源世界》2006,(10):59-6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的直流电源传输电路。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特性,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该电路可以使输入与输出之间不存在电磁耦合通路。因此该电路不仅可以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而且可以完全隔离来自输入端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中压10 kV可控硅补偿电容器(TSC)装置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即串联可控硅同步触发和触发控制与主电路间的电气隔离问题.采用了1种Buck型恒流源作为触发功率源,以高压电缆和磁环变压器为触发耦合单元,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控制触发功率源的交直流运行模式,实现10 kV TSC的触发控制.整个设计包括TSC...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SSL2101T的支持可控硅调光的LED驱动电路。该电路采用反激式拓扑结构,输入220V/50Hz交流电,外接常规的可控硅调光器,可实现无闪烁平滑调光。该驱动电路在支持可控硅调光的同时,兼顾了效率和功率因数。这里对可控硅调光器和调光驱动电路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调光控制原理,阐述了变压器设计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演示样板满载效率为73%,功率因数达到0.762,可在0~347.7m A范围内平滑无闪烁调光。  相似文献   

11.
该晶闸管触发器采用集成运数放大器,移相触发脉冲的形成是根据三相交流电的各相与移相控制电压直接比较原理实现的。触发器具有优良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控制品质,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电路,且成本很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片机的低压脉冲发生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用于电力电缆短路和断线故障测距的低压脉冲发生器.利用单片机的I/O口产生一定宽度和频率的脉冲,用此脉冲控制触发电路,产生相应宽度和频率的触发脉冲,此触发脉冲又触发具有快速开断性能的MOSFET产生相应的脉冲,通过脉冲变压器耦合输出到测试电缆上.所实现的低压脉冲发生器的脉冲宽度和周期可通过编程调节.该低压脉冲发生器的最窄脉冲宽度较小,可达到0.14μs;频率采用常用的100 Hz,也可灵活调整;电压幅值可达300 V以上,可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电压幅值,以便检测不同长度的电缆;阻抗可调节,以匹配不同性能的电缆.  相似文献   

13.
利用LabVIEW RT、LabVIEW FPGA软件模块和CompactRIO硬件平台,设计了一种具有先进触发控制的励磁控制器。控制器由上位机、励磁调节器和励磁触发器构成。励磁调节器和上位机分别完成PID控制和人机交互功能。基于CompactRIO内嵌FPGA电路开发的励磁触发器则实现同步信号的频率可靠追踪和可控硅触发脉冲的高精度控制。搭建试验验证平台对新型励磁控制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各部分可靠运行,整体协调有序,脉冲触发控制满足高精度要求;该控制器提高了励磁调节中的触发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同步发电机的自动励磁调节装置中,移相触发模块用来触发整流桥中的晶闸管,使其控制角随着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达到自动调节励磁的目的,因此移相触发技术是自动励磁调节装置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简要介绍自动励磁控制器的主功能和辅功能构成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叙述了三相晶闸管数字移相触发电路的各个组成单元的原理、抗扰动技术和脉冲故障检测技术,以及移相触发模块的研究现状,并预测了自动励磁调节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一种基于集成触发器TCA785的三相可控桥式整流电路。介绍了集成触发器TCA785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方法,将其应用于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由于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数字触发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江  杜太行 《低压电器》2006,(8):28-31,38
在深入分析目前晶闸管数字触发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触发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的电压同步检测电路的原理与设计,保证了同步信号对电源频率的跟踪;设计了以单片机89s51、计数器8253为基础晶闸管触发电路,并通过相序检测、校正电路实现了相序自适应触发;提出采用高频互补对称触发脉冲设计方法,有效地减小了对脉冲变压器的功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制一套具有快边沿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射流装置。该装置由基于Marx电路的并带有尾切开关的全固态纳秒脉冲发生器和具有针环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射流装置组成。其中,纳秒脉冲源主要由直流电源、控制电路和主电路组成,主电路为10级模块化设计的Marx电路,使用MOSFET作为主开关和尾切开关;控制电路产生同步触发脉冲信号,通过光纤进行隔离后同步驱动MOSFET工作。输出纳秒脉冲电压参数为:幅值0~8k V可调,脉宽100~1 000ns,重复频率1Hz~1k Hz,上升沿30ns左右,下降沿50ns以内。等离子体射流装置使用氩气作为工作气体,其结构为针-环电极结构。搭建等离子体射流实验平台,并能够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为进一步探索大气压等离子射流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晶闸管三相交流调压光耦隔离驱动电路中的过触发现象,即以自然换相点为起点,当触发脉冲大于120°时,输出电压有效值可能骤然增加的现象。过触发现象可能造成异步电机失控,从而带来破坏性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分析了过触发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避免过触发现象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锁相环技术,通过拾取某一相的信号,经过相位比较、低通滤波、压控振荡实现触发信号脉冲与拾取的相位信号同步.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经过PID调节,送C8051F310单片机的ADC单元,经程序处理产生同步移相脉冲输出,送由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032完成脉冲成型及放大,由触发器电路输出控制三相可控硅全控桥实现交流调压,...  相似文献   

20.
双反星型整流电路在电解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电解行业普遍采用模拟控制电路带来的参数漂移大、控制策略过于简单、可靠性低等缺点,采用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晶闸管整流电路,使用锁相环技术捕获同步信号以及相应的数字触发装置能有效地跟踪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克服电网电压波动和畸变的影响,并且能精确地输出晶闸管整流电路所需的移相触发脉冲。实验结果表明:配套运用锁相环技术和数字触发装置提高了控制精度,实现了对整流电流的控制,并可对电解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