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创造性叛逆最早由法国埃斯皮卡提出,后引入国内,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中张白桦译本由于运用了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策略,成为诸多中译本中最为成功的译本。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探讨该译本创造性叛逆在女性主义倾向和文化差异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的男性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双性视角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双性同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的女性主义小说《紫色》中译本为例,论述译者的性别身份流动,指出译者在同一译本中为发挥主体性或由于客观条件制约,既能从自身也能从异性的性别视角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著名戏剧典籍《牡丹亭》的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前二十章节的译文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传神达意"理论,分别从"字词达意""比喻达意""形似""神似"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白氏《牡丹亭》译本和汪氏《牡丹亭》译本均属优秀译本,且各有特色。但是相比而言,汪译本比白译本更适合于典籍英译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提出女性主义译者对原作的操纵和干预能够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赢得男女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女性主义在弥补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所暴露出来的不足时,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理性等根基提出质疑,进一步颠覆科学的权威地位.从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建构主义范式的理解出发,阐述其对现存的科学知识的批判以及试图建构新的女性主义科学体系的相关思想,探讨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性别和科学关系的理解、对传统社会的批判以及在此建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翻译方法和风格上比较《简·爱》的两个译本.祝庆英译本侧重于直译,黄源深译本偏重于意译.黄译本对许多内容的"意译"处理其效果好于祝译本的直译.对文学作品的翻译,采取意译的方式往往更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介入翻译研究催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对性别的探索使翻译所处的低等的、再生的地位得到重新关注.翻译本身的被性别化,为整个翻译理论提供了隐喻框架.性别和翻译的隐喻成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条件,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批评,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往对女性主义的理论反思大多只限于梳理源流和进行分类,这于女性主义是少所补益的。女性主义在其批评活动中采用的最主要的策略是各取所需,此策略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表层的不同派别分歧发展到内部争论,直到最后陷入深层悖论中,成为矛盾的大杂烩和悖论的合成体。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比分析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标点符号在两个译本章回标题中使用的情况不同,译本也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