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VRML技术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虚拟实验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教学科研中,迫切需要开发一个演示系统结构与运行过程的虚拟实验室系统。以VRML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和UG三维实体建模为单元,构建了具有交互功能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虚拟动态实验系统,实现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虚拟拆卸与装配以及脉冲爆震发动机系统的虚拟运行。该虚拟实验系统避免了实际试验过程的危险性和涉密性等问题,具备远程教学科研的演示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概述了发动机爆震现象的产生机理以及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发动机爆震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而介绍了一款新设计开发的爆震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李洪 《中国科技博览》2009,(35):213-214
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汽车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时的几种信号。对其三个方面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分别是通电时间控制、点火提前角控制和爆震控制。  相似文献   

4.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是指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电子控制系统。它主要包括:燃油喷射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脉冲爆震燃烧室(PDC)及由压气机、PDC和涡轮组成的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HPDE)在不同点火频率、不同当量比和充填系数下的噪声辐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两种结构的噪声峰值声压级均随爆震频率的提高变化不大,但随当量比和充填系数的上升而增大;脉冲声压级均随爆震频率、当量比和充填系数的上升而增大;HPDE比PDC的峰值声压级减小约4dB,脉冲声压级减小约2dB;HPDE的推力壁压力、管壁压力和爆震室出口峰值压力比PDC相同位置处的的压力大;在当量比不变时,随充填系数的上升,HPDE爆震室出口峰值压力经过涡轮后的衰减量减小,且充填系数越大,衰减得越小,在充填系数为1.0时可衰减29.74dB。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PID算法,很难满足发电用发动机在各工况下的转速控制要求。为了改善发动机调速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型数字式电子调速器设计方案,根据此方案设计的电子调速器能够根据发电机组的不同工况,自动调整PID参数,从而避免发动机转速超调、震荡的情况发生。实际使用效果表明,该电子调速器控制效果良好,有效地改善了发动机的调速性能,满足国标2820一类电站的调速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飞机、发动机的发展,发动机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技术代表着当前发动机控制技术的先进水平,并且广泛的应用于涡喷、涡扇发动机领域,但在航空活塞发动机控制领域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FADEC系统原理的分析,介绍TFADEC系统在小型活塞发动机领域的控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温米油田干气的组分.应用瓦克夏抗爆震指数计算程序时其进行评价,分析了运用该干气对F3524GSI发动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试对策.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温米油田干气的组分,应用瓦克夏抗爆震指数计算程序对其进行评价,分析了运用该干气对F3524GSI发动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试对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的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将继续加速发展,有可能出现革命性变化。传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超燃冲压发动机以及涡轮和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应用,高超声速飞行将成为现实,并有可能迎来以高超声速空天往返飞行为标志的新的航空时代;脉冲爆震发动机、超微型发动机等新概念发动机必将登上历史舞台;新能源航空发动机将占据一席之地;航空动力技术将继续在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发动机转矩与转速控制的AMT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的换挡品质,分析了影响其换挡品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发动机转矩与转速控制的AMT换挡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换挡过程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实现了发动机与离合器之间的联合控制,有利于提高AMT汽车的换挡品质.为验证该策略是否正确有效,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了电控液动式AMT的仿真模型,并通过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完成TCU的快速控制原型,进行了实车测试.仿真和实车测试结果都表明,基于发动机转矩与转速控制的AMT换挡策略能够有效提高AMT汽车换挡过程中的舒适度,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二台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由两台单机并联组成,发动机系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AVR单片机的柴油机油-水在线乳化自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一套基于AVR单片机的自动控制柴油机在线乳化系统。本系统通过将柴油机的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送入电控单元(ECU),由控制中心分析处理实时工况信号,根据试验测得的此工况下的最佳喷水量,控制喷水电磁阀的开启时间,以实现最佳油-水比例的在线调节,在不改变柴油机的结构参数和不添加任何乳化剂的前提下,在1135单缸柴油机上对该油-水在线乳化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在掺水率为15%时,油耗降低4.39%,同时,氮氧化物和碳烟排放的降低幅度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台以目标燃料电池车辆动力系统为参照设计,包括负载系统、燃料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CAN网络交互各部件的运行信息。根据车辆运行要求,借鉴内燃发动机测试规范,初步设计了一种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试验工况,并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台对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的提高,特别是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车用发动机振动状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用发动机振动状态大样本数据分析困难问题,提出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大样本数据进行特征信息提取,将高维相关特征参数转化为低维互不相关的特征参数,从而建立了某型车用发动机振动状态综合评价函数。应用该方法对某型车用发动机振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信息量损失较小的前提下,定量评价车用发动机振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动力总成悬置隔振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探讨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某国产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良,因此合理地选择发动机的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内传递,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的结构动态特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车振动舒适性及可靠性,但目前针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有限元建模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且通用的方法。通过对多款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的计算和实验分析,提出了全地形车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一种简单且具有通用性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把发动机简化为质心、质量、转动惯量与发动机均相同的长方体,并网格化,通过SPRING单元将发动机与建立在车架上的MPC单元连接来模拟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状态。考虑到全地形车行驶中,发动机弹性悬置件刚度在各种工况下会发生非线性变化,分析了所提建模方法在悬置件刚度变化情况下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架弹性挂发动机有限元建模方法仍然可以保证对其结构动态特性的分析在工程参考要求范围内。该建模方法对于弹性挂发动机全地形车的设计和开发具有简易性和通用性,可在产品设计和改型阶段就能了解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体动态特性的发动机安装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某款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路面激励及发动机激励与车体动态特性的匹配关系。为改善该款全地形车车体的动态特性,应用形状优化方法,以发动机在车架的前后、左右、上下安装位置及俯仰角度为变量,以提高车体一阶模态频率为目标,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调整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俯仰角度,使车体的一阶模态频率提高5 Hz。  相似文献   

19.
以南汽IVECO某轻型客车为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能量解耦法推导了有关公式,对动力总成悬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的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内传递,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R. Singh 《Sadhana》2000,25(3):319-330
Dynamic design and vibro-acoustic modelling issues for automotive structures are illustrated via two case studies. The first case examines the role and performance of passive and adaptive hydraulic engine mounts. In the second, the importance of welded joints and adhesives in vehicle bodies and chassis structures is highlighted via generic ‘T’ and ‘L’ beam assemblies. In each case,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Unresolved research issu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