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量有待迅速提高,一方面每年大量的秸秆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或推入沟河,造成机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甚至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土壤所需的有机肥施用量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理化性状不断恶化,土壤地力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作物高产稳产,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化肥用量不断上升,成本增加,加剧化肥面源污染。对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推广意义进行了论述,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最迅捷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缓解农作物茬口矛盾,赶季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彰武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率不高,利用空间很大。同时,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是农作物秸秆通过青黄贮、氨化转变成饲料,发展畜牧业;二是农作物秸秆通过科学加工与调剂,压成块状或颗粒饲料、燃料,用来饲养牛、羊等牲畜;三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料生产有机肥;四是农作物秸秆通过农业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五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腐熟还田,利用秸秆速腐剂将秸秆制成优质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六是积极推广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七是利用秸秆建设生物菌床。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末子掺拌发酵床建设养猪生物菌床,实现养殖粪尿零排放。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秸秆是农田生态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其农田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秸秆还田对于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将对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进行分析,探讨秸秆还田操作的技术要点,有效的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明加 《中国机械》2014,(13):36-36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就地粉碎,均匀的覆盖地面,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培肥地力的一项新型的农业技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大量剩余。夏秋两季,大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从秸秆还田作用出发,具体介绍了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以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为实例进行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肥料的频繁使用,而造成土壤环境的不断恶化及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此,秸秆还田被民众所关注,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此外,秸秆还田可以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就此,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正成为当前农业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由此在查阅文献,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介绍秸秆还田的方式,思考未来应用发展方向:加大研发生物技术,快速腐解农作物秸秆;推广立茬覆盖技术,提升自然降水利用率;秸秆还田实现机械化,大大提升劳作效率;实现与农艺的结合,合理调节土壤理化性状等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土壤肥力以及碳含量的影响,借助了两块试验田在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深度的稻作田间试验,探讨了浅耕、深耕、无秸秆还田、有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和深耕有秸秆还田等处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具体数据。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含量,深耕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率,增强透水、透气性能,提高持水能力等良好的作用。未来在农作物生产种植过程中采用秸秆还田并且结合适宜的耕作深度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肥力,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机械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在使用秸秆还田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碎还田机是秸秆田间处理的主要机械,秸秆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而且省工省力,有利于争抢农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避免因焚烧秸秆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的青贮及鲜食玉米产区机械化秸秆还田程度极低的现状,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的种植区选配高效适用的秸秆还田机对秸秆及根茬进行粉碎灭茬、埋茬,测定碎茬深度、根茬粉碎率等一系列指标,结合各机具的匹配动力、作业宽幅和作业效果等研究秸秆还田替代技术模式,由此提升秸秆转化有机质的效果,为土壤提供绿色肥料,达到减施化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抗旱保墒、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降低病虫害、平衡作物营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汤山街道近几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实际,仔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应对措施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朱焕英 《农机导购》2012,(11):60-61
<正>1农作物秸秆利用基本情况河南省新郑市位于黄淮流域,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花生等,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50.96万t。具体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情况见表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1)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玉米秸秆还田相当于大约10kg化肥,另外秸秆粉碎还田后减少水分蒸发,少浇1~2遍水,省工、省钱。从夏季农作物小麦看,新郑市拥有小麦收获机944台,90%以上的收获机都安装有小麦秸秆粉碎抛撒机,除部分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处理外,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籽粒收获后废弃的秸秆,采用机械粉碎、旋耕或重耙灭茬、深耕翻压返还土壤,改土培肥,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平衡,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1 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14.
一、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是将收获果穗后的秸秆和根茬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播种(施肥)机、秸秆覆盖机和高柱灭茬犁等专用和通用的农业机械,将秸秆覆盖地表或翻埋入土,以培肥地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是采用机械手段,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制作青贮、微贮、氨化秸秆饲料,用于畜牧养殖,实现过腹还田;应用秸秆气化装置,将秸秆制成可燃气体,用于农村居民生活和农村工业生产等.该项技术目的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和遏制秸秆焚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基础地力,能充分保障农业生产的需要,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合理耕作排灌,调节土壤中水、气、热等状况,调控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于目前的农业种植工作来说,进行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改善种植土壤的物理性质,实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升,进而改善土壤团粒的结构,并且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助于下一步作物的播种和生产,帮助提高产量和质量。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秸秆处理仍然以焚烧等简单方式为主,部分人认为秸秆还田处理方式比较繁琐,因此并没有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基础条件。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充分利用资源,防止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切)碎直接还田是采用机械方式,将秸秆切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使之腐烂,从而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农机化技术.在北方一年两作地区,是实现冬小麦、玉米两茬平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抛洒在地表,补氮后翻埋入土。还田的秸秆在土壤水分、温度等相关条件下,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增加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改善了耕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持续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罗县当前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和焚烧现象,开展了水稻和油葵秸秆粉碎还田的试验示范,总结了秸秆粉碎还田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