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提出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集成新工艺。该工艺在热力站处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在热源处通过两级加热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左右,大幅提高了热源的供热能力和系统的供热效率,解决了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与常规参考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全年回收烟气热量能够提高供热总量32.2%以上,供热面积可达1 655万m~2。对该工艺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全年运行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汽轮机抽汽与热网水换热过程中温差不可逆损失大、烟气排烟温度高、乏汽余热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源网一体化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新流程,通过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源网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回收烟气余热驱动蒸汽压力和流量不足的难题,通过在热源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热效率,解决了困扰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后电厂输出热量能够提高50%以上。以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对系统的设计工况和变工况分析、节能性分析以及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某沿海地区城区为例,分析供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及现行的政策法规,认为在城区集中供热中进行热电联产机组的背压改造进行供热是可行的;城区供热负荷大,供热集中,热电联产应作为主力热源,辅以空气源热泵、燃气等清洁能源补充。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大热网供热系统为例,根据热泵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指出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甘肃某能源中心2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改造工程实例,通过从影响机组发电、乏汽余热利用能力、改造方案经济性等因素,对两种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电厂热能梯级利用节能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强  杨宝锐 《区域供热》2023,(1):98-101
“双碳”背景下,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下游蒸汽价格大幅上扬,电驱离心式热泵在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中初露头角。结合金昌某电厂330 MW热电联产机组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供热改造工程实例,从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能力、改造方案经济性等因素方面,对吸收式热泵和离心式热泵两种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级电驱离心式热泵在回收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中的经济性优于传统吸收式热泵。  相似文献   

7.
余热锅炉的运用使得不同品级的能源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生产实践中,采用燃气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联合循环技术,用不能再发电的燃气尾气生产蒸汽,对天然气中蕴含的能量进行分级利用,实现了发电、供热双重效益,也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热污染。文章对该热电联合循环的工艺流程进行介绍,通过对燃气发电机组尾气的能量传递进行计算,用热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对使用余热锅炉后的热电联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锋  付林  赵玺灵 《区域供热》2013,(3):52-55,69
常规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烟气的排烟温度一般高达90℃以上,能源浪费极为严重。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北京市某燃气热电厂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供热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技术的工艺流程,并从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为了提高塔中油田燃气电站燃气的综合利用率,回收燃气轮机余热,减少能源的浪费,找到相适应的余热回收方式,通过对塔中油田燃气电站机组运行现状、余热及作业区用能需求的分析,提出热电冷联产方式回收利用燃气电站余热,并对热电冷联产系统在塔中油田燃气电站运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得出热电冷联产系统比较符合塔中油田电站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两种方式。对区域锅炉房供热方式,调节循环水量及供回水温度主要影响循环水泵电耗。对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当降低循环水量提高供水温度时,要求提高汽轮机的排汽背压,将影响电厂的发电量,若要使发电量不变将多费燃料。 采用两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可以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5)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电联产电厂内存在大量循环冷却水余热的现状,提出了以电厂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的模式,并结合某低真空循环水改造项目,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的计算,分析了其产生的节能效益,指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对小型电厂来说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热电联产、区域供热锅炉房、燃气热水器、直接用电、电蓄热锅炉、燃气机热泵、电动空气源热泵、电动水源热泵等供热方式的技术及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青岛市的清洁供热能源条件,对清洁供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对推进清洁供热发展提出建议。青岛市清洁供热能源条件良好,大型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城市污水热能、垃圾焚烧发电余热、核热电联产等形成的清洁热源可作为清洁供热的基础热源。天然气适合作为清洁供热转型过程中的过渡能源,远期以调峰功能为主。对于氢能,应积极探索应用,发展试点,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热源区域供热(集中供热)的平峰供热技术,指在采暖初末期,保持在额定工况下的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基本热源,随着气候变冷,逐步投入区域锅炉房等调峰热源的供热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上依靠热化系数的固有思维。针对平峰供热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采取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进行了整个供热期内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技术在保证供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避免供暖初末期机组负荷低、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调峰热源的运行时间,降低供热成本,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山西建筑》2005,31(6):124-125
结合我国城市供热能源情况,从热电联产供热、区域锅炉房供热及燃油燃气供热等方面,就几种供热形式的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城市供热形式与能源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概括总结全球市场天然气供应形势,指出世界范围天然气的供应和消费是大致平衡的,但是局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非常紧张,导致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来源为自产气、外购管道气和LNG,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预计中国年天然气消耗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综合自产气产量、管道气和LNG进口量,有可能会出现280亿立方米~5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口。针对2017年年底煤改气出现气荒的原因,指出大量超额完成的煤改气项目是压倒燃气供应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北京市燃气供热发展过程为例,通过分析对比华能煤机与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污染物排放指标,指出燃煤发电机组可以达到与燃气热电联产相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煤改气的重点应当是农村散煤治理。清洁供热的实现需要依靠政府、电力企业、供热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分挖掘工业余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一、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是燃气最高效利用的供热方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是燃气热能梯级利用的极佳形式。但在目前我国气、电价格比较高的条件下,由于其投资大、回收期长、又缺乏适当的鼓励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某供热厂煤改气工程案例,分析大型超低氮相变锅炉在煤改气工程中设计思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与难点,结合工程设计时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产品设备特点与施工过程等,介绍超低氮微压相变锅炉与燃气余热回收热泵一体机在该供热厂"煤改气"工程中应用情况,进而分析、评估超低氮微压相变锅炉与燃气余热回收热泵一体机在大型集中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总结出了超低氮微压相变锅炉与燃气余热回收热泵一体机在今后的"煤改气"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翼柳颖 《区域供热》2014,(1):104-108
通过分析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及热网技术水平、运营模式、盈利情况等,提出发电公司由趸售热能模式向源网合一模式转变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结合吸收式余热回收大温差供热技术与传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的对比分析,对运行成本进行比较测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