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缸套是发动机的核心零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寿命、环保等。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和能源紧缺的重视,发动机厂家对气缸套的要求日趋严格,内应力的存在会影响到气缸套的热稳定性,因为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或者较长时间存放过程中内应力的释放,对气缸套内孔形状影响很大,对尺寸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气缸套的内应力对柴油机的气体排放、燃油耗和润滑油耗、发动机的功率影响很大,国内外气缸套制造业都对气缸套的内应力问题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气缸套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其质量直接关系柴油机的功能、油耗、寿命、环保等,环保意识及要求的提高,对能源问题的重视,引导发动机厂家对气缸套的要求日趋严格,由过去只重视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提高到对发动机气缸套的应力苛刻要求上,气缸套存在过大的内应力,对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因为在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或者较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内应力的释放,对气缸套的内孔形状影响很大,对尺寸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缸套是发动机关键零件之一,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而气缸套内孔表面的珩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气缸套的性能。气缸套珩磨质量除了用内孔形位公差、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Rpk/Rk/Rvk等参数)和概率支承率曲线(Rpq/Rq/Rmq等参数)进行评价外,气缸套内孔珩磨石墨裸露率也是评价珩磨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要求对石墨裸露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表面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要求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当前发动机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技术要求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维表面的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要求.新的体系淘汰传统的复膜检验方法,使用三维参数和图形,包括表面支承指数、中心液体滞留指数和谷区液体滞留指数等,在保证和原技术要求延续性的同时,改变其效率低下、精度受限的状况,同时更具普遍性.基于三维表面的气缸套内孔平台珩磨网纹的技术要求与检测体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深孔加工是一种封闭状态下的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影响加工正常进行的问题。所以,深孔加工过程中存在切削力不稳定和孔的形状精度差等问题。为了研究枪钻加工工艺参数对切削力和孔圆度的影响。本文采用硬质合金枪钻作为深孔加工刀具,通过对深孔钻削的切削力和孔圆度的试验研究,得到了钻削工艺参数和切削力、孔圆度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得出了影响加工孔圆度的原因。这一研究对深孔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缸套掉台是指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气缸套的支承肩退刀槽处断裂,从而使内燃机产生失效,是气缸套的一种典型失效模式之一。本文主要从制造因素分析产生气缸套掉台的几种形式,要彻底消除因制造原因引起气缸套断裂的诸多原因,需要缸套生产厂家和发动机机体生产厂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关注个各环节关键点,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避免因气缸套掉台而导致内燃机失效。  相似文献   

7.
气缸套是发动机的心脏部件,它的内孔与活塞顶部、活塞环和缸盖组成了发动机燃烧室。因此,它的内孔表面不仅是装配面也是工作面。所以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众所周知,气缸套的内表面加工是经粗铰(镗)、精铰(镗)和珩磨工序完成的。粗铰工序主要是去除大的加工余量,为后工序提供可靠保证。精铰工序特别重要,它不仅要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保障珩磨加工余量的均匀和准确,更重要的是保障气缸套内孔的形位公差精度,从而为珩磨加工出优质产品提供良好的加工基础。传统的精铰工艺一直沿用油品作切削液。这种工艺油烟雾大、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8.
气缸套是镶嵌在内燃机缸体内的圆筒形零件,是发动机燃烧室的一部分。气缸套的材料必须要能够承受高温、高压,而且还要是耐磨、耐腐蚀的材料。主要介绍了汽车工业的特种陶瓷材料在气缸套上的应用,用UG建模,并用ANSYS分析气缸套镶嵌在气缸体内的温度场及应力变形情况,分析陶瓷材料在气缸套上的应用可行性,结论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气缸套的精镗工序是决定气缸套的圆柱度处于优劣关键控制工序之一,传统的内燃机气缸套的精镗工序是以上下腰带定位,支承肩上端面三点压紧方式。然而由于夹具体内的上、下腰带镶圈由于磨损和气缸套上、下腰带由于加工差值内的变化,实则上起不到上、下腰带径向定位作用,仅靠支承肩上端面三点压紧。在高速镗削时导致气缸套的摆动,从而保证不了气缸套内孔的圆柱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内燃机气缸套内孔表面等离子淬火实现的具体方法、加工工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旋转体工件,特别是精密旋转体工件的加工,总是以工件的中心孔或所用芯轴的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工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工件的圆度误差越来越小,已达到0.02~0.1微米。在实际工作中,相同工件,由同一操作工人在同一台磨床上精磨外圆,往往由于中心孔精度的差别,磨出工件的精度差异很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心孔的精度在精密加工中的重要性。一、中心孔圆度误差对精磨外圆的影响 1.中心孔圆度误差的形式中心孔圆度误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具有代表性的,是双棱形(椭圆形)、三棱形、五棱形及多棱形。四以上偶数棱形的中心孔,其圆度误差的振幅,总是比相邻的奇数棱形中心孔圆度误差的振幅小。而且,五棱形以上的中心孔圆度误差的振幅不大,对精磨外圆的影响小,所以我们只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二、三、五棱形中心孔。  相似文献   

12.
最大内接圆法内孔截面圆度误差评价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孔圆度误差的最大内接圆法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弦线截交对称关系的评价模式。利用最大内接圆评价法的几何特征关系,在确定虚拟中心位置的基础上弦线截交模式可以快速搜索到最大内接圆圆心的位置,并且在评价中避免了计算搜索步长和搜索方向。分析表明:利用几何关系的弦线截交评价模式,达到了高效、精确评价内孔截面圆度误差的目的。可实现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它测量仪器利用坐标采样数据对内孔圆周截面形状进行最大内接圆法误差评价。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气缸套是内燃机中的关键核心零部件,近年来随着内燃机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对内燃机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气缸套的清洁度要求始终是主机厂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气缸套的清洁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多次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湿式气缸套清洗机,清洗后气缸套内外壁总杂质重量小于7mg,杂质颗粒度小于0.5mm,满足国内各大主机厂气缸套产品清洁度标准,显著提升了我国气缸套清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高爆发压力、高升功率内燃机湿式气缸套穴蚀、拉缸等失效,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性能球墨铸铁气缸套并通过抛光挤压的方式将纳米级PbS渗透到磷化之后的该类型气缸套内孔表面,形成一层含有纳米PbS的表面合金化层的新型高性能表面合金化缸套;该类型气缸套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使PbS纳米粒子熔化,在气缸套与活塞环摩擦副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粒子润滑膜,从而使摩擦副表面具有优良的润滑特性,显著降低摩擦、减小摩擦副磨损,经研究试验该新型高性能气缸套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高爆发压力、高升功率内燃机湿式气缸套拉缸、穴蚀等失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气缸套生产线上使用的高效率镶片套式精铰刀的结构、主要参数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种刀具通用性好,可加工内孔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的气缸套,在保证气缸套内孔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缸套是发动机的心脏部件,气缸套/体内表面的加工技术是气缸套/体机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虽然,平台珩磨加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气缸套和发动机设计、制造与维修行业的主流技术而普遍流行。然而,对平台珩磨加工表面的评价乃至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检测,却始终是发动机/气缸套设计师及气缸套加工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层次决定了该企业或行业乃至国家在该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气缸套作为内燃机的核心件、易损件之一,是影响发动机动力、使用寿命及环保尾气排放的重要配件。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竞争的全球化,特别是整个社会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我国气缸套制造业来说提出了新的苛刻的要求,寻找技术更新和突破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气缸套生产线上使用的高效率镶片套式精铰刀的结构、主要参数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种刀具通用性好,可加工内孔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的气缸套,在保证气缸套内孔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缸套活塞环是内燃机中一对重要的摩擦副,该摩擦副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内燃机动力性、可靠性、环保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指标。随着发动机高功率、长寿命、低排放和低油耗的要求越来越严,活塞环已经采用PVD、DLC等高耐磨涂层,而这些将会对气缸套的耐磨性和减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在缸套内表面形成一层纳米涂层,用来降低缸套表面的摩擦系数,最终达到降低活塞环和缸套磨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内燃机的发动机来讲,气缸套构成了关键的发动机部件。与原有的气缸套部件相比,智能化的多工位气缸套可以达到更好的综合技术性能,进而体现了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气缸套制造领域的重要意义。具体针对毛坯离心铸造机而言,应当明确离心铸造机用于加工多工位气缸套的基本技术要点,并且结合智能化气缸套的性能来改进现有的离心铸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