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采集设备性能非一致性和采集环境变化的影响,海洋地震勘探资料中会留下采集足迹,从而对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和地质解释结论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岩石物理分析、油气藏落实和井位选择等。分析了产生采集足迹的几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了针对潮汐影响、设备及环境影响、水速影响及观测系统影响所造成的采集足迹的衰减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几种方法的组合应用能有效衰减海洋地震勘探中的采集足迹,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成像和油气预测精度,需不断地拓宽频带和增加地震采集密度。理想地震信号的频带至少为5个倍频程以上,而炸药震源的效率和成本无法解决高密度炮点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常规可控震源的低频起始扫描频率通常在5~6 Hz,也不能满足低频需求。为此,通过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需求的具体分析,触摸探索了地震信号的激发及辨识瓶颈。指出:(1)高精度可控震源不是简单的宽频可控震源,而是涵盖了高精度可控震源模型控制下的低畸变激发信号和宽频地震信号激发2个概念;(2)未来可控震源地震信号的激发不仅仅需要解决高频激发的问题,更要解决低频激发的稳定性问题;(3)完全可以采用点激发来实现深部探测。  相似文献   

3.
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勘探需要通过高密度宽方位三维采集来提高勘探精度。基于高密度宽方位采集对提高采集效率和降低勘探成本的需求,开展了可控震源宽线采集试验,以研究沙漠区应用可控震源并实施高效采集的可行性。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震源台数、覆盖次数等施工参数的对比、炸药和可控震源资料的对比、可控震源施工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可控震源在塔中沙漠区应用是可行性的。在组合台数和覆盖次数乘积相等的前提下,单台激发高覆盖观测与多台震源组合激发较低覆盖次数观测的剖面效果基本相当。为得到与炸药激发相当水平的资料,单台可控震源采集的覆盖次数至少要达到炸药激发覆盖次数的11倍以上。可控震源在沙漠区施工时,通行条件是影响效率的关键,再配置足够的震源,能够进行高效采集。  相似文献   

4.
可控震源多台组合施工在地表激发条件较差或强干扰地区施工较为多见,本文介绍了G3i仪器如何便捷地实现多台可控震源组合施工时,在震源组到达炮点桩号后地震采集前获取精确的组合中心(COG),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柴北缘地区的主力产层位于中深层侏罗系及基岩顶部,受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低,难以落实有利圈闭。在该区实施了以宽频勘探技术为核心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探技术,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中深层成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构造落实,基岩反射清晰,对断层、断块和断点的刻画更为清楚。同时,低频信息丰富,有效频带得到拓宽,分辨率明显提高。该技术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增强地震波下传能量,拓宽原始资料频带宽度;高密度宽方位观测保证波场连续、对称、均匀采样,提高资料信噪比;高精度层析初至静校正提高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宽频补偿处理拓宽剖面频带,提高资料分辨率;宽频反演储层预测精确刻画有利砂体展布。应用成果表明,宽频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该区中深层成像问题,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多台震源多次扫描得到的叠加记录经过分离算法转化成常规意义上的单台震源激发记录。该方法减少了震源之间的组合影响,保证了资料的相对精度。但由于激发能量的限制,在实际的地震资料采集中很少采用单台震源激发,而是普遍采用组合激发。所以要推广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对高保真记录的能量进行分析,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条件和范围。通过不同台次高保真技术的采集试验和资料分析,总结了震源台次和能量之间的关系,认为进行可控震源高保真采集就必须确保单台震源激发的最大能量能满足资料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素。为此,探讨了影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制约因素——宽频信号源的激发与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以期大幅降低陆上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作业成本,使之经济可行。在对可控震源宽频激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设计扫描信号的基础上,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智能化施工方案、用户定制同步激发方法、队伍的高效作业管理以及海量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并结合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良好前景。结论认为:(1)以新一代低频可控震源为核心的宽频地震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野外地震作业管理系统和海量地震数据质控与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破解了上述技术瓶颈,"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具有了可接受的性价比;(2)该技术能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极大地改进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油气勘探的预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常规组合地震采集方法存在组内干扰等缺点,不能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为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十五”开始,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开展了单检波器高密度拖缆地震采集装备研究,成功研制了海上单检波器高密度拖缆地震采集系统,并进行了多次海上地震采集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常规组合勘探方法相比,该系统采用单点接收、小道距、大道数的采集方式,在室内进行数字组合等处理,可以消除组内干扰,提高噪声压制的精度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能够适应海上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也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因此,地震资料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益.由于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它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对地质体的分辨能力也越来越细.不仅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区域结构、发现和描述简单背斜构造,而且可用于研究地下复杂构造和断裂的成像,作储层横向预测,直接烃类检测,并结合钻井资料进行油藏描述.地震对地下地质体的分辨力远远低于测井,前者的分辨率(垂直分辨率)为数米到数十米,而后者可达厘米级.此外,由于地震波的球面扩散、大地吸收等原因,使得地震的分辨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因此,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都必须强调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苏北永安高精度三维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而存在低降速带的永安地区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通过建模准确地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永安工区的应用,消除了三洋河流域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声干扰较强,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其地震采集效果的各种因素,认为:(1)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根本原因;(2)激发岩性、激发点位置、岩层含水性和干扰波发育,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影响其采集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改善剖面叠加成像效果,提出楚雄盆地地震勘探采取多道数、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指出该盆地下一步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方向应当采用宽线采集技术,以满足页岩气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勘探区域地表起伏大、部署面积小、目的层埋藏深、地层薄等特点,要求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可控震源激发信号可控的特点,开展了基于陆上可控震源单台高密度采集的攻关试验,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块低频、多道数陆上地震采集系统野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仪器带道能力和外设装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在国内首次实现可控震源单台高密度采集的工业化生产。同时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完成了多块三维地震采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静校正对地震剖面质量的影响愈来愈重要。特别是在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理深大、幅度低的塔里木盆地表现尤为突出。在塔北地区,利用高分辨率勘探寻找大深度、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尖灭油气藏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静校正的精度不仅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而且也限制着分辨率的提高,较大的静校正量误差,将会歪曲大深度低幅度构造形态。因此,获得高精度的静校正数据势在必行。为精确求解表层结构,这里介绍一种新的静校正方法——浅层反射静校正,主要阐述浅层反射资料采集、处理以及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4.
宽线加大组合地震技术在库车坳陷中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车坳陷中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制约了勘探进程。地震勘探难点主要表现在:地面高大山体发育,地形条件复杂,地表类型多,地震采集困难;表层结构复杂,调查建模不准,求准静校正难;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构造落实难等。针对库车中部地震勘探面临的诸多难题,开展了地震技术攻关,形成了宽线加大组合观测方法及高精度遥感信息选线选点等地震采集技术,从而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改善了地震成像质量,为发现和落实钻探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积累了多个年度、多次采集、多种处理方案的地震资料,但地震成像品质总体上仍难以满足目前中生界油气勘探研究需求,对制约地震成像的影响因素认识不一,缺乏系统对比论证。通过对地质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分析,以现有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典型地质结构模型并正演模拟,对制约中生界地震成像品质的地质、地球物理因素进行剖析对比和论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明确了不同地质条件下造成现有地震资料品质差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制约中生界地震成像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及中-新生界之间的两个强反射界面、中生界地层内部波阻抗差异小所导致的低信噪比;绕射波、多次波等各种干扰波异常发育使有效信号难以识别和成像;崎岖海底造成照明能量散射等。南海北部中生界制约地震成像因素的明确为后续中生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提供了有效指导及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提出通过适当加大震源容量、提高覆盖次数、深沉放枪缆、高维度,获得更多深层有效反射波能量的采集建议;通过自适应鬼波压制、多域提高信噪比处理及基于频率谐振能量补偿等技术解决弱反射问题,宽频组合解决多次波发育问题,基于地质、折射波增强速度规律认识,沿层高密度速度拾取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等处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密度采集需求日趋增加, 出现了高效、高保真、环保的可控震源勘探技术。滑动扫描采集虽然缩短了相邻两炮的滑动时间,采集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也使后一炮中的谐波畸变对前一炮的基波产生影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质量。通过分析可控震源谐波的产生机理,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差异分频谐波压制方法。地震资料处理和叠加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谐波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有效信号,提高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巨厚沙漠覆盖区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及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进行了可控震源高密度采集试验,通过采用炮点预设计、可控震源低频设计、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地震资料快速检查评价等技术,实现了沙漠区可控震源高效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试验证明,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巨厚沙漠区采用可控震源高密度采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2017,(2):8-13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程度不断加深,地震勘探开始向寻找小断层、小断块及岩性地层圈闭等小尺度地质目标方向转变,现有的地震采集技术在复杂构造区的成像已经不满足要求。此文以已有资料为基础,针对复杂地区的地震采集成像问题建立地质模型,围绕目标构造在地表进行有针对性的炮点和检波点布设,对目标区域进行定向照明分析,得到有利于目标地质体准确成像的观测系统。本项目在野外采集时全工区应用6L8S360R正交观测系统采集,只在目标区域增加应用6L2S240R观测系统的采集,进行局部加密覆盖。最终资料显示定向照明地震采集技术可有效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照明度和成像质量,并且降低了采集成本。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到了满加尔凹陷二维地震资料静校正量,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20.
张留争  孙华东 《物探装备》2012,22(3):164-168
本文通过介绍DGPS的原理,阐述了利用DGPS技术在Sercel公司400系列地震仪器中对可控震源源驱动施工进行实时质量监控,并通过自动计算震源组合中心(COG)的方法实现自动查找对应的震源组合中心,从而启动地震仪器采集的源驱动施工方法。该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可控震源COG位置的精度和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