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宏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6,10(1):28-31
采用Fe-Cr-Si-B系合金对铸铁进行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试验研究表明,在激光溶化层内存在着结晶裂纹,低塑性脆化裂纹和淬硬脆化裂纹。其形成机理各异。在裂纹源附近存在杂质元素S的偏聚。 相似文献
2.
叶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采用Fe-Cr-Si-B系合金对铸铁进行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试验研究表明,在激光溶化层内存在着结晶裂纹,低塑性脆化裂纹和淬硬脆化裂纹。其形成机理各异。在裂纹源附近存在杂质元素S的偏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磷铸铁表面进行以镍基合金粉末为主的激光合金化处理,调整铸铁表面层中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探讨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硬度与硬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5kW,扫描速度为5mm/s时,镍铬硼硅末能很好地溶于基材之中,形成明显的合金层与过渡区,溶入的合金元素大多以化合物或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合金层与基材结合良好,未见宏观及微观裂纹,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值大幅度提高,并使耐磨性提高5-7倍。 相似文献
4.
5.
黄勇 《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1997,11(3):46-50
本文研究把碳输入到纯铁和IC-1.4Cr钢(S135)的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这种处理工艺包括试样表面用石墨粉预涂层;若用连续CO2激光表面熔化处理时,在各个处理工艺间反复使用石墨涂料,而合金化处理在薄层的熔化区域和栓孔两个区域中进行。从亚共晶到过共晶范围碳合金化最高达6%C,在过共晶范围发现大裂纹和松孔。 相似文献
6.
激光辐照镀铬钢合金化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功率CO2激光器对镀铬30CrMnSi钢表面连续搭接式辐照处理,达到了在高含铬量的合金层和镀层与基体界面间获得高含铬量熔渗层两种不同的冶金效果,并实现镀层与基体间冶金结合,对此研究辐照前后耐磨性、阳极极化特性以及盐雾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后耐磨性提高近一倍;激光合金化层耐蚀性明显提高;而熔渗工艺条件的电化学特性与原镀层相当,但原镀层穴蚀和龟裂的倾向得到克服,结合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合金粉末的选择、预处理、激光扫描速度、熔区表面张力以及后处理等因素对激光合金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铁基材料激光表面合金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铁基材料表面激光合金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激光表面合金的主要工艺方法、合金化层的组成、成分分布、组织结构和性能,并指出了激光合金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使用1.5kW连续波CO_2激光器住45~#钢基体上进行钨和硅的表面合金化。研究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工艺参数对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平整度、硬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用实验优化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参数,对具有3个不同区的合金化层结构和热影响区的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ZL108的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Ni和WC粉柬进行ZL108激光表面合金化的工艺过程。在激光作用下,合金层中形成包含Al3Ni、AlNi3等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试验表明合金层的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提高,可迭基体材料的8倍,其耐磨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分析了V微合金H型钢S450J0-T轧后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S450J0-T钢轧后裂纹主要是由于连铸过程中铸坯上细小裂纹所导致,并在轧制过程中扩展形成。通过对钢水成分进行控制以及连铸工艺进行优化,显著降低了该钢种轧后裂纹修磨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与铸铁的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探讨了铸铁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对其抗氧化性、耐热冲击性的影响,得出铸铁的抗氧性及抗热冲击性并不总是随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减小而提高,而是在Ra为6.3~3.2(即△5~△6)时有一最佳值的结论。同时还研究了试样表面镀铬与其抗氧化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