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统称"四港",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四港"陆续建闸后,改变了潮水大进大出的自然状态,加之地处淤长型海岸,闸下港道淤积严重,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
陈锡林  闻余华 《治淮》2008,(4):9-11
一、引言 里下河地区涉及盐城、扬州、泰州、南通、淮安5市,总面积21497km^2,耕地面积1678万亩,人口1291万人。该区以纵贯中部的通榆河为界,河西为腹部水网区,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区内排水主要由四大港等港闸东排入海,以及由江都、高港、宝应抽水站抽排入江。河东为沿海垦区,沿海垦区以斗龙港为界,又分成斗北、斗南垦区,其排水主要通过区内港闸排水入海。  相似文献   

3.
《江苏水利》2010,(7):49-49
针对我省里下河地区沿海港道淤积严重影响排涝、腹部地区水污染问题突出的现状,省防办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组织开展了防汛防旱及水资源调度相结合的一次原型试验科学研究,以探讨有限的水资利用及源同时实现扩大港道行洪能力、水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保护》2007,23(1):5-5
2007年1月9日,江苏首次“引江冲淤保港和改善里下河水环境试验”圆满结束。该试验虽然资金投入较少,却有效改善了沿海四大港港道淤积状况,是江苏采取非工程措施科学治水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治黄科研的重点课题之一。经过水利和地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三门峡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区及下游河道主要冲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贤娣 《人民黄河》1991,(1):13-20,41
  相似文献   

7.
宁蒙河道冲淤规律及输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上游水文及河道实测资料,探索了宁蒙河道的冲淤规律与榆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宁蒙河道单位水量冲淤量与来沙系数关系较好,汛期、非汛期、洪水期在来沙系数分别为0.003 4、0.001 7、0.003 8 kg·s/m6左右时河道冲淤基本平衡;②宁蒙河道具有泥沙"多来、多淤、多排"的特性;③上游大型水库的运用方式对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冲淤规律和输沙特性并未发生显著改变;④建议在保证适当水量以维持河道健康的前提下,采取更直接、高效的措施解决宁蒙河道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玉前 《江苏水利》2009,(8):27-27,29
一、概况 大丰市王港闸位于王港河下游入海口处,建成于1959年,流域范围为通榆河以东,二卯西河以南,江界河以北的区域,流域面积479 km2,设计日平均流量306 m3/s,设计最大流量1060 m3/s.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多次河道测量资料对淤积成因及淤积和冲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探索淤积防治途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水库冲淤规律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库近20a水文泥沙观测成果,分析了库区水力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动态特征与基本规律,浅滩演变与航道变化。葛洲坝枢纽运用一期,库区淤积即基本平衡,经过多年冲淤冲淤调整与交换,水库平衡淤积量约1.5亿m^2,库区淤积主要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段,其淤积末端距坝120km处,库尾河道及浅滩仍保持蓄水前的演变形势,库区险滩水流条件及航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1概述里下河地区是由许许多多河网构成的一大片河网洼地的统称。里下河地区西至里运河,东到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到新通扬运河,面积约1.2万km2,它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如锅,沟渠湖荡密布。区  相似文献   

12.
刘博伦  杨飞  王远见 《人民黄河》2023,(1):51-55+60
开展水库库区横断面冲淤分布规律研究,对合理控制库区淤积形态的发展和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资料,分析2000—2020年小浪底水库汛期56个断面的冲淤变化,利用汛前、汛后横断面平均河底高程的差值,并结合形心相对深度判别横断面冲淤类型,得出小浪底水库横断面冲淤类型的时空分布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汛期小浪底水库横断面的冲淤类型从坝前至库尾依次有水平抬高/主槽冲刷、水平抬高、淤槽为主、主槽冲刷以及冲淤不明显5种,且随着三角洲顶点向坝前推进,横断面冲淤类型沿程转化。  相似文献   

13.
对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泥沙冲淤变化、河道河床质泥沙颗粒组成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库区泥沙淤积的思路,所得结论为水库的运行管理和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水利》2011,(12):49
以全省50年的冲淤保港实践为对象,针对我省沿海挡潮闸闸下淤积现状,系统全面地研究挡潮闸冲淤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多次运行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冲淤运行反事故技术措施,保障防淤减淤工作有效开展。编制完成《江苏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利》2011,(12):49-49
以全省50年的冲淤保港实践为对象,针对我省沿海挡潮闸闸下淤积现状,系统全面地研究挡潮闸冲淤运行管理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多次运行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冲淤运行反事故技术措施,保障防淤减淤工作有效开展。编制完成《江苏沿海挡潮闸防淤减淤运行规程》,于2009年7月由省水利厅批准在全省试行。  相似文献   

16.
17.
地处淤长型海岸的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四港"闸下港道.虽然淤积状况日益加剧,但是与位于同样地理环境的盐城市沿海其它挡潮闸如川东港闸、竹港闸、新港闸、三里闸等闸下港道相比,非但没有大部淤死或港死闸废,而且一直保持了基本的通畅条件,苏北罩下河地区2/3以上的涝水经"四港"外排入海,特别是在抗御1991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涝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边界条件与来水来沙条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河道演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总结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主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果,预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宜昌至大通河段的冲淤过程、分布及河势变化趋势,指出下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可供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及相关工程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输沙及冲淤的若干规律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从黄河下游河型沿程变化的实际出发,利用建立的河相系数与流量的关系以反映这种变化,进而深入研究了黄河下游有关输沙和冲淤的一些问题。诸如上下河段(游荡性河段与弯曲性河段)水力因素的对比,下段冲刷的临界流量的存在和证明,输沙能力的确定,第一造床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的意义及表达,来沙系数的理论基础,上、下河段输沙能力对比研究,以及游荡性河道整治时应注意上下段输沙能力均衡等。这些问题都是黄河下游输沙与冲淤方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较深层次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作了深入研究,得到了统一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朱国贤 《治淮》2009,(2):22-23
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统称“四港”,是淮河流域下游的独立区域——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四港”陆续建闸后,改变了潮水大进大出的自然状态,加之地处淤长型海岸,闸下港道淤积严重,并呈逐年增长态势。据2008年5月(汛前)测量资料,“四港”闸下港道较2007年10月(汛后)淤积达722万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