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河口口门区滩槽演变及对泄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流域来水来沙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河口口门滩槽演变规律复杂,对泄洪安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阐明了珠江河口滩槽近期演变总体特征,揭示了河口拦门沙演变动力机制,评估了不同类别大型涉水工程对泄洪的影响和贡献率,提出了珠江河口径潮控制敏感区的划分方法,量化了涉水工程防洪影响关键控制指标。研究发现:(1)在来沙大幅减少背景下,珠江河口滩涂存在侵蚀后退的可能,滩槽近期演变总体上有利于口门泄洪;(2)季风成沿岸流和洪水径流是塑造磨刀门拦门沙东、西汊发育的主动力,洪水与波浪共同作用是形成拦门沙内、外坡冲刷,拦门沙顶淤高的主要成因;(3)涉水工程对河口洪潮水位、分流比、净泄洪量、纳潮量等影响的群体效应,伶仃洋东四口门桥梁工程群对潮位影响贡献率大于围垦工程,而在西四口门围垦工程对潮位影响更大;(4)引入径潮动力比概念,提出珠江河口径潮控制分区,识别了防洪敏感河段,建立基于单宽流量概念的工程阻水效应判断方法,划分防洪影响敏感水域;(5)综合分析提出了各敏感河段或水域的涉水工程的允许壅水高度,基于口门均衡断面的河相关系,提出涉水工程引起的潮量减幅应控制在1%~2%以内。  相似文献   

2.
珠江河口涉水建设项目防洪综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内有关涉水建设项目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珠江河口已建和规划建设项目进行防洪综合影响分析,总结出珠江河口区涉水建设项目对防洪综合影响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减轻防洪影响的措施及有关控制指标的建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涉水建设项目方案审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珠江河口潮流流量变化控制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珠江河口地区滩涂岸线资源开发和涉水工程建设,河口边界形态及动力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动力环境变化必然引起河口河床形态的调整,对潮汐河口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珠江河口潮汐通道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探讨潮汐河口的河相关系,初步提出了河口潮流变化控制指标。研究建立了珠江河口口门断面面积与多年平均落潮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近期口门均衡断面的河相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河口潮流变化引起的口门河床冲淤变化。根据河床冲淤变化与口门行洪能力调整的关系,提出了河口口门落潮流量变化控制指标为1%~2%,研究成果为河口涉水工程管理提供了定量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开展防洪评价是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发挥河道综合效益的需要。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水沙动力复杂,涉水项目种类繁多,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抓住各类涉水工程的特点,突出重点,为涉水工程的水行政许可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珠江河口地区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谈一点认识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内某一涉水港口码头项目,经防洪分析与评价,该工程存在施工期临时防洪措施标准偏低、结构单薄,副码头港池工程占用规划河涌与出口挡潮闸、排涝泵站用地等防洪影响问题,防洪评价报告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降低工程影响,并开展了专题设计.该工程是防洪评价补救的典型案例,经简要介绍供同类型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水域,是珠江河口的一项特大型涉水工程,初选线位方案的工程阻水比为10.95%~19.15%,可见大桥工程的阻水影响不能忽视。工程实施后将使工程上游海区、口门及网河区水道高潮位普遍降低,低潮位有所抬高,潮差减小,潮汐动力有所减弱,潮波变形,潮汐通道的输沙能力降低,口门地区拦门沙抬高。为了减少大桥工程对珠江河口防洪及水环境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桥工程设计方案,在研究维护潮汐通道的同时.应对西滩治理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笔者认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势在必行.这是西滩治理的关键补救措施。为此特建议港珠澳大桥建设应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留有余地。有关桥段的桥孔布置和桥墩设计应符合泄洪排沙通道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7.
珠江流域逐年编制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综合考虑流域防洪现状、调度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纳入联合调度范围的水工程,优化调整水工程现有调度方式,目前已成为珠江流域实时防洪调度的重要非工程措施。2022年6月,珠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15年的特大洪水,实时调度中以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为指导,根据防汛形势和水工程布局,采取了以龙滩为核心,联合干支流水库群、蓄滞洪区、分洪闸的多组合水工程联合调度方式,统筹流域全局,充分挖掘水工程洪水调蓄潜力,成功应对了2022年大洪水。梳理2022年洪水期间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运用情况,分析不同来水形势下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和调度效果,总结大洪水期间水工程防洪联合调度方案暴露的不足,探讨了以龙滩为核心的水工程防洪调度方式的优化空间,提出进一步完善珠江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5,(7):34-36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主槽或滩地采砂,会对河势、防洪、通航、涉河工程、水生态及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黄河流域重要河道的采砂情况,研究了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水生态和水环境及涉水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在黄河流域河道采砂规划确定可采区的范围时,考虑采砂对河势、防洪、通航、涉河工程、水生态及水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并将影响程度降到了最低,只要按照规划的可采区范围、年度开采量及控制高程开采,就不会对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腹部地区出现异常高洪水位,防洪形势严峻。为降低洪水位,保持主要水道及口门的相对稳定,迫切需要对珠江河口防洪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并对河口进行整治。结合珠江河口整治近期防洪工程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文泥沙资料和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并根据河道及口门和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口门河道疏浚设计断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南京城市快速发展,长江南京河段涉水工程的建设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影响越来越大,防洪安全问题突出.在提出长江南京河段涉水工程特点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涉水工程对河道防洪影响,并结合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涉水工程服务与管理经验总结,对在建涉水工程防洪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做好涉水工程防洪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珠江河口区河网发达,水系庞大,入海口门众多,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在分析河口复杂的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介绍自行开发的珠江河口一、二维联解整体潮流数值模拟技术。从应用角度,为了精确模拟工程结构,引进通度系数改进模型,利用水槽模型试验得出桥墩阻力概化公式,成果应用于跨海特大型工程港珠澳大桥防洪影响论证中,流场模拟效果良好,同时对模型进一步完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的累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道天然实测资料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江下游镇扬河段的世业洲汉道段的研究,探讨了长江群体岸线开发利用对河段防洪累积影响.在对河道原型近20a水位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同一观测站在近、远期2个不同阶段长江相同流量下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天然实测资料分析与模型试验得出的结论相近,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的累积影响程度在同一个数量级别.各类涉水工程对河段整体水位的累积影响不是单个涉水工程影响的简单叠加.涉河工程群对防洪水位抬高影响的梯度,在长江来水量为多年平均流量及以下时较小(一般为3~5cma),在长江来水量大于平滩流量和多年洪峰平均流量时明显增大(一般为10~15cm).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维水沙模型的涉水建筑物防洪影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SS河流数值模拟系统,探讨了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涉水工程防洪影响计算中的应用,并以汉江蔡家湾特大桥为例,进行该工程的防洪影响计算,探讨了不同涉水工程的概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捕捉到涉水工程实施前后河道水力要素变化及河道冲淤变化情况;在所选的计算条件下,拟建工程的实施对工程河段的防洪及河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珠江河口磨刀门水沙动力的基础上,介绍了横琴新区南部围填海工程总体规划方案。采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通过清水、浑水定床试验,研究了横琴围垦规划方案对磨刀门河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工程附近的水动力分布将有大幅调整,磨刀门水道涨、落潮量及分流比减少;洪湾水道分流增加,径流动力相应增强;十字门水道及口外湾口水域水动力均减弱。围垦规划方案实施后,磨刀门口外的深槽由双汊变为单汊,拦门沙位置下移,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磨刀门及十字门出口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建议对远期规划的岸线走向和线型作适当优化,以减小工程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为 《人民珠江》2005,(Z1):61-64
珠江河口、三角洲河网和口外海域是一个互动的大系统,伶仃洋的河口湾形态变化对三角洲防洪及伶仃洋沉积动力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伶仃洋的自然发展趋势和人类活动特点,设计了3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为原治导线方案,利用珠江口一、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伶仃洋喇叭形河口湾缩小后对三角洲的防洪水位以及伶仃洋动力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省三大区域,联通汉江、渭河南北两大水系,构建关中地区大水网的关键性调水工程。在项目前期论证规划中,拟定黄金峡线路方案、串支方案、旬阳线路方案、双线越岭方案等4种线路比选方案,推荐黄金峡线路为调水规划线路;对全抽水、全自流和混合等3种不同输水方式进行比选,推荐黄金峡线路的混合输水方式为工程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基于规划方案,对调水工程总体布局作进一步的优化,组合成3种可供比选的总体布局方案。总体布局方案统筹考虑了国家、省地、流域的经济社会宏观发展规划,引入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新理念,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推荐"低线一洞穿越调水进黄池沟方案"为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方案。该方案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大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各部分工程规模、布置及调度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一期工程位于珠江河口蕉门延伸段中段弯道左侧,码头平台及陆域设计方案占用1/3河宽,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设计方案堵塞了河道左侧的行洪、纳潮滩面通道,对水道的泄洪、纳潮能力有较大影响;研究提出了减小工程影响的补救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补救措施实施后,工程对所在河道防洪排涝的的影响明显减小,蕉门延伸段行洪、纳潮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介绍工程的背景概况,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珠江河口近期防洪实施工程各种效益的分析,说明了分析的思路及方法,阐述了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流域河道岸线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已建、正建或拟建的涉河工程及滩涂开发利用使河流的水动力条件产生变化,带来了防洪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根据建设方提交的工程信息预先生成涉河工程的防洪评价报告简本,使其与正式防洪评价报告对比分析,便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选择淮河干流中游蚌埠市区段25 km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现实、3S、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及耦合水动力模型,研制淮河涉河工程防洪影响评价辅助决策系统;系统提高了淮河干流涉河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防洪评价报告及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自然演变的背景下,区域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使得珠江河口水沙动力格局及水生态环境发生一系列演化和响应。该文从珠江河口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视角,分析珠江河口水沙动力格局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新情势、新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构建河口文明为总目标,思考河口治理的总体思路及宏观布局,提出了维护水沙动力格局稳定、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河口湾形态保护及生态保育等近期治理对策措施,旨在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推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