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域发展、文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聚焦长三角"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和谐发展。2.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编制,深入探讨城市规划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目标原则、实施策略、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加快长三角规划工作。3.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长三角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衔接。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域发展、文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聚焦长三角”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和谐发展。2.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编制,深入探讨城市规划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目标原则、实施策略、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加快长三角规划工作。3.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长三角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衔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聚焦长三角发展机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基础体系构建、都市圈协调发展、重大项目的注入、二线城市的重点塑造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构想,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几个概念 1.1 长三角地区的范围 目前,长三角概念已经由传统的16个城市的概念,扩展为江浙沪两省一市,范围比以前大多了.原来的16个城市现在是核心区,扩展的部分现在是延伸区.但是讨论问题时为便于在数据上进行时间序列的比较,大多数时候仍然是重点讨论核心区.  相似文献   

5.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综合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各系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跨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二、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江苏领跑,协同上海和浙江带动安徽快速发展的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化的客观背景下,制定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今年季度,沪苏浙确定了两省一市规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会议。8月中旬,在南京召开的第二次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构想、基本框架和工作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7.
1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今天讨论长三角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或区域协调问题,一定要与"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实质相契合."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应该是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或是对长三角未来发展目标定位的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则是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从关注经济到关注民生,从着眼开发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我们要以这个主导思想、内涵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辨析区域创新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在2009—2018年的属性数据与关联数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测度长三角各市的创新能力与一体化发展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讨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进特征。总括而言,研究时段内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较好,但各市创新能力仍偏低,致使区域内创新和一体化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低;空间格局演化方面,长三角各市创新能力和一体化参与度的耦合度变化较大,而耦合协调状态呈现出长三角核心地区较高、安徽省边缘城市较低的状态,总体上是在核心城市上海和各中心城市引领下向着区域协调均衡的格局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投入合理配置、创新产出高效共享、创新环境协同优化等建议,以期对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创新网络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从技术知识应用的新视角,利用专利转让数据,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2014—2019年区域技术转移创新网络的空间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强市在网络中地位显著并引领网络的发育;上海与省会城市、沪宁线城市、沪杭线城市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网络空间结构的核心骨架;分析网络方向特征发现上海在长三角扮演着区域技术策源地职能,苏州承担区域技术应用市场职能;对比技术转移与企业关联两个网络,发现大部分城市经济职能与创新职能的预期相匹配,少部分城市由于经济结构、创新政策等原因,两种职能出现明显偏差。证实了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并对长三角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通过促进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推动作用,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提出世博后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最后提出六项重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发展,是《环淀山湖地区概念规划》的出发点。在研究处于沪苏两地的淀山湖地区的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功能、产业、布局等规划中推进地区合作,为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积累经验,推进区域共融。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近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进程中内部空间组织特征、演变趋势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传播为视角,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解构,研究该元素出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工业建筑中的演变过程,以辅助证明长三角城市群近代工业发展模式。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城市,无锡、南通、宁波等为二级城市,嘉兴、常州等为三级城市的逐级辐射圈。各城市原有基础、开埠的外力入侵、交通网络以及建造者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从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和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将上海置于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总体演化规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从全球化进程、区域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战略、城镇空间格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区域管治策略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出口导向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笔者以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考察和分析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既呈现出空间扩散的趋势,又显示出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核心城市在大城市经济群发展中的聚集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对长三角的带动为例,通过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旅游一体化中等城市发展建设事业中所发挥的龙头带动效应,进一步得出核心城市在大城市经济群中的带动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嘉兴中心城市首位度进行分析,以提出首位度提升的策略,引导嘉兴走出"强县弱市"的发展模式,遵循网络型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联动为途径,促使嘉兴成为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网络的视角讨论创新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联系,基于逻辑推演提出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多尺度"的空间尺度特征、"多中心"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城市节点与城市创新网络整体的关系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初步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三大发展特征。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存在于区域、国家和全球三个尺度,并且空间尺度越大,城市创新网络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越低。上海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内承担的创新枢纽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区域尺度的枢纽功能则被其他次中心城市所分解。  相似文献   

19.
郑德高 《城市规划》2011,35(Z1):127-131
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转移持续向周边地区扩散,发达板块与新兴增长板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市场导向下的长三角扩区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华东经济板块。但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新兴增长地区都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前者需要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后者需要双轮驱动,加速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了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异地城镇化和人口回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