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8.0版本对行人上腿部碰撞测试方法进行了修改,新的测试方法减小行人上腿部对车辆前端空间的要求,但是对其结构设计和硬点的布置等提出新的要求.从行人上腿部的碰撞位置、碰撞角度及能量等方面对比Euro NCAP新旧版本的不同.根据Euro NCAP 8.0行人上腿部的碰撞要求,对车辆前端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并针对某车进行试验,用CAE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满足Euro NCAP 8.0对行人上腿部碰撞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中的TRL腿型验算即将被FLEX-PLI腿型验算替代,所以针对前者开发的某款车型在使用新标准验算时不能得到满分。运用计算机仿真对该车型前端结构进行改进:去除前保险杠吸能泡沫;重新设计W形结构的下腿部保护横梁,在碰撞点对应位置增加与FLEX-PLI腿型宽度相同的加强筋,加大下腿部保护横梁与前保横梁的距离;改进导风板局部结构。对改进后前端结构进行FLEX-PLI腿型验算,达到得分为满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2018版C NCAP行人保护的头部保护法规进行研究,针对某现有车型,对发动机罩不同的位置进行区域划分,结合仿真与试验数据得到不同区域的典型头部碰撞加速度曲线。以此为依据仿真计算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的吸能空间,可在整车开发的预研阶段对总体布置提出更准确的空间要求,为新车型行人保护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20版Euro NCAP更新了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工况。为研究新工况下的碰撞安全性,以不同质量的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020版Euro NCAP MPDB工况与现行ODB工况下被撞车辆的结构变形以及加速度波形的差异。研究表明:新工况与现行工况下的被撞车辆表现差异明显,对中小型车辆影响较大。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思路,为新车型的碰撞安全性能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汽车刚弹声耦合动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汽车噪声问题,首先采用包含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子结构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副车架橡胶支承控制前后的整车随机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时域内对汽车控制前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最后将副车架橡胶支承作为无源控制元件,应用准最优控制理论对在路面随机载荷和发动机载荷作用下汽车振动和车内噪声特性进行研究,并与未加控制和理想最优控制时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准最优控制理论进行整车减振降噪具有很好的综合效果.该结果可为不同控制方法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新车型概念设计时,需要在大量待选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建立CAD模型和CAE模型,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问题,介绍车身隐式参数化建模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高级构成元素、多层面建模技术和映射连接技术,以及基于隐式参数化的车身建模思路;对某车型前部白车身进行隐式参数化建模;对参数化模型与原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用隐式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车型概念开发可行,能实现早期开发中车辆结构性能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某牵引车在比利时路上的车架疲劳,建立该牵引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将试验测得的车轮六分力加载到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可信性。提取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中的车架载荷历程,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理论对车架进行疲劳分析,预测车架疲劳寿命。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作为车架疲劳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设计某A级乘用车的前副车架,并用HyperMesh建立其有限元模型,用MSC Nastran的模态频率响应方法对该前副车架进行动刚度分析,得到相关频率的动刚度值.对该前副车架悬置点的动刚度分析可以为车辆NVH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扭力梁悬架开发中实车道路试验费用高、零部件迭代设计时间长的问题,根据传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制定多轴载荷台架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测试和仿真手段对比的方法预测扭力梁悬架寿命,分析基于应力叠加原理寿命估计方法的局限性,根据伪损伤等效原理提出更合理的寿命估计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等效台架试验方案,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台架试验。某扭力梁悬架开发和整车耐久性试验证明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多用途车(Multi Purpose Vehicles,MPV)为研究对象,对整车外气动特性优化模型进行参数化数值仿真.基于结合试验设计方法和优化算法,与原模型相比,最终优化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使目标车型风阻因数降低4.69%.另外,基于试验设计分析后视镜造型对整车外气动特性的影响,后视镜的优化仿真结果可使整车风阻因数降低1.04%.  相似文献   

11.
C-NCAP将从2018年开始引入对行人保护的评价。与Eruo NCAP相比,C-NCAP(2018)虽然取消WAD 775 mm的上腿部碰撞测试,但是行人保护总得分率要求却明显提高,对行人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根据行人保护的基本要求,从汽车前端造型、总布置以及结构设计3方面,阐述C-NCAP(2018)行人保护测试规程对汽车设计的影响,为旧车型的改造以及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the design of a predictive load shedding scheme for a network monitoring platfor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d competing traffic queries.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nticipate overload situations and minimize their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traffic queries. The main novelty of our approach is that it considers queries as black boxes, with arbitrary (and highly variable) input traffic and processing cost. Our system only requires a high-level specification of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each query to guide the load shedding procedure and assures a fair allocation of computing resources to queries in a non-cooperative environment. We present an implementation of our load shedding scheme in an existing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and evaluate it with a diverse set of traffic quer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load shedding mechanism in place, the monitoring system can preserve the accuracy of the queries within predefined error bounds even during extreme overloa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地铁车辆转向架的轻量化设计,参照国际标准UIC 615-4,计算某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主要载荷.将垂向载荷、横向载荷和纵向载荷等6种载荷组合成5种超常载荷工况,经有限元强度分析,找出应力薄弱点.通过优化模型的建立和OptiStruct的优化,实现转向架构架的轻量化设计,总质量减轻约12%.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张力  徐宗俊  袁丁 《计算机仿真》2005,22(12):218-221
该文提出基于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方法概念,讨论车架组合结构各主要连续体部件之间的物理作用关系及其有限元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通过对某重型载重货车双层主副梁车架结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模拟,阐释多层板件叠合域间的滑移面约束构造特征,比较不同的螺栓等效模型对板件联接计算数值的影响,并将板簧支架结构融入到车架模型;从分析结果中找出车架连接板开裂的原因,并提出强化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前后的车架强度对比,且以路面试验验证了强化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前部40%偏置碰设计中,要求纵梁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希望纵梁前段由折弯变形改进为压溃变形.通过竞品车研究和CAE仿真,确定除纵梁本身的设计外,能较大影响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为前保横梁的强度、纵梁与吸能盒间安装板的强度,以及纵梁与安装板间的连接方式等.进一步的仿真分析发现,适当加强这些部位有利于纵梁的稳定压溃变形,并提升前端结构的能量吸收.  相似文献   

16.
针对MIMO-OFDM系统定时同步中的精确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ZAC序列的定时同步方法。通过CAZAC序列优化帧的定时目标、准确度以及结构,使得帧和符号同步同时实现,简化定时算法。帧同步和符号同步的联合实现,降低了定时算法的计算量并能够准确定义信道的第一径,能够在时域实现整数频偏的估计,在提高同步精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性能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