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冷带轧机AGC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变非线性和时滞以及传统PID控制参数不易调整的问题,提出将智能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用于厚度控制回路的优化控制方案。在原有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融合了模糊推理的功能,通过模糊推理控制器在线实时的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以满足PID参数时变的要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模糊自适应PID的控制系统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动静态性能优越,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模糊PID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在AGC板厚控制系统中存在时滞、时变、大惯性、非线性等问题和传统PID控制参数整定不易的局限,提出了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起来,构造了一个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规则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经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的动态响应曲线好,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稳态性能好,动静态性能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运华  高凤岐  王广龙 《微电机》2012,45(12):31-35
针对传统的PID控制系统不能随外界变化而调整参数和控制精度不高、鲁棒性差等缺点,提出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中,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的PID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超调小、精度高,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列车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大滞后等特点,且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列车自动驾驶(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所要求的控制指标传统的PID控制器受条件制约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故首先介绍了模糊自适应的基本理论,研究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速度控制器跟踪列车运行。最后用已生成的ATO最优目标速度曲线作为输入进行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速度控制器相比,模糊自适应PID速度控制器的调节时间,稳定性及鲁棒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高速铝箔轧机的轧制力、影响成材厚度的主要因素和构成厚度控制系统诸方面进行了探讨,提供经验公式和实验数据,为构成计算机控制提供了应用基础。最后给出了实用的厚调控制系统框图及其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技术的锅炉主汽温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汽温严重影响着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且它是一个大惯性、大迟延、时变的控制对象,传统PID控制系统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控制品质,提出了一种将串级PID控制系统与模糊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此方法利用模糊推理不断在线自整定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使控制系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X-Y数控平台的智能力/位置混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力/位置混合控制方法.在位置控制部分,采用专家PID位置控制器;在力/位置控制回路,采用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力控制器,利用第一类模糊逻辑系统逼近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项,然后结合滑模控制,设计鲁棒补偿项,并采用切换模糊化滑模控制来抑制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使平台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及仿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汪海燕  李娟娟  张敬华 《微电机》2003,36(4):14-17,40
提出了利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实现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设计的新方法。文中首先建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以此进行转速和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控制;并通过调节PWM发生器的开关频率来减少转矩脉动。接着将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通过自适应因子结合,在线自调整控制参数,进一步完善了PID控制器的性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并把MATLAB中的Fuzzy Toolbox和SIMULINK以及Power System Blockset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该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李未  刘虎  孙大文 《微电机》2024,(1):26-31
现阶段多数轮椅电机仍使用传统PID控制,该控制方式存在控制精准度较低、超调量较大以及抗扰动能力差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无刷直流电机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其控制方法后,提出一种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BLDCM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BLDCM结构并搭建数学模型。其次,在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模糊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整个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三种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控制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模糊BP神经网络PID控制策略能获得更好的PID控制参数,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有效的改善了整个轮椅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Fuzzy-PID控制的二辊轧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FUZZY-PID控制方案在张家口铝制品厂的应用,详细分析了FUZZY-PID控制算法,并论证了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电网AGC的分数阶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性能标准(CPS)下的互联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控制策略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分数阶PID的较强的鲁棒性和非线性适应能力的特征已引起研究人员关注.文中研究了将分数阶PID应用于互联电网AGC控制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参数λ、μ的整定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互联电网AGC的分数阶PID控制系统具有鲁棒性强和非线性适应能力好的优点,并且在CPS指标考核上也比传统PID控制器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钢厂2 600mm中板轧机液压压上系统的机械和电气特性,其液压系统采用了下置式液压缸,控制系统由基础自动化级和过程自动化级组成并采用多种智能算法,通过投产后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该系统操作便捷、稳定可靠,能快速响应各种手动和自动调节,钢板厚度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在互联电网控制性能标准(CPS)下现有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根据电网真实或假设的系统频率、负荷等运行数据,建立了基于现代内点理论的互联电网CPS下的AGC策略模型,进行求解,以优化结果反推出影响CPS指标和AGC系统性能、调节次数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CPS分量系数等关键参数,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AGC机组的下令次数,大幅度提高了CPS指标,保证了电网频率质量和安全运行,为调度、自动化专业优化调整AGC主站端的控制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学工具.该成果已用于广西电网.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使电力系统供需的不确定性增加,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方法的固定模式将难以平衡调频需求的多样性与控制策略针对性之间的矛盾.对此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分层的互联电网AGC控制策略.首先,在多区域互联电网AGC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两层控制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数字化、全网络化集散控制技术的1800mm铝箔冷轧机控制系统,实现速度、张力、厚度控制。介绍了卷径计算、线速度测量、张力控制、AGC系统的位置控制、压力控制、压力补偿控制的方法。采用高精度、快速响应的数字式速度控制,使该冷轧机的AGC系统具有先进、可靠、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将铝带的厚度控制在μm级,满足用户对冷轧铝带的高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河北电力技术》2012,31(Z1):46-48
为满足AGC系统补偿考核规定的要求,介绍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马头热电分公司300 MW机组AGC系统可用率和调节性能指标,分析AGC系统在可用率、调节速度、调节精度等方面的优化策略,并说明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华北电网"两个细则"自动发电量控制(AGC)的要求,以大同第二发电厂三期工程为例,提出了超临界机组的AGC协调优化控制策略。该优化控制策略在汽机主控中加入了微分信号回路,使汽轮机侧能够快速响应负荷的变化;对负荷速率环节进行修正,当负荷与压力的综合工况改变时,提高负荷变化速率;在压力设定中引入了保持策略,避免了压力偏差大时的波动;用水煤比和压力偏差对锅炉主控前馈进行校正,缩短了锅炉侧的响应时间;在给水控制中加入了过热度调节,有利于压力的变化,避免了水量波动。文中对控制策略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优化后机组AGC性能指标有较大提高。这表明优化控制提高了超临界机组的AGC协调控制能力,能够适应"两个细则"的要求,可以争取到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将单一自动发电控制(AGC)的控制区划分为多个控制区域,并提出一种基于多区域的AGC多目标协调控制方法.主控制区负责控制全网的区域控制偏差(ACE),各分控制区负责控制其对外联络线构成的稳定断面,并在紧急情况下协助主控制区控制全网的ACE.该方法可方便地实现全网多目标的协调控制,有利于保证电网的安全和优质运行.在河南电网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AG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在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动发电系统 (AGC)构成和控制方案的实现 ,对系统投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了提高单元机组负荷响应速率和负荷响应的滞后时间 ,在模拟、仿真、试验的基础上 ,对协调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策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