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浆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细菌厌氧发酵生产L-乳酸,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实验以玉米浆为有机氮源,以硫酸铵为主要无机氮源,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就以玉米浆替代酵母粉、豆粕水解液、生物素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实验证明了玉米浆做为有机氮源用于L-乳酸发酵的可行性。在保证生产能力的同时,使用玉米浆为有机氮源对进一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减少玉米浆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发酵生产L-乳酸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鑫  赵良启  谢红 《山西化工》2005,25(1):15-19
L-乳酸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的有机酸。概述了生产制备L-乳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氮源浓度对黄原胶流加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学明  马红武 《化工学报》1997,48(2):247-251
<正>引言 黄原胶作为最重要的微生物多糖在食品、采油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黄原胶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取决于黄原胶发酵的最终浓度,该浓度与生物反应器中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氮源的种类及浓度对发酵过程均有重要影响,主要是影响细胞生长并通过细胞量的变化影响黄原胶合成。氮源可分为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早期研究表明有机氮源要优于无机氮源,常用DDS(Distiller’s Dried Solubles)、CSL(Corn Steep Lique)、蛋白胨等。对浓度影响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有机氮源,但有机氮源组成复杂,常含某些未知因子影响细胞生长。此外,有机氮源还不利于黄原胶的分离回收,因此以组成确定的无机氮源考察氮源浓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更好。  相似文献   

4.
L-乳酸工业化生产中,发酵残糖是影响其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了淀粉质原料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的接种量、中和剂氢氧化钙浓度和p H值对发酵残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范围10%~12%,中和剂氢氧化钙的浓度范围12%~14%,发酵过程采用p H值分段控制的方式,能对L-乳酸工业化生产较好地进行稳控,发酵残糖低,可为L-乳酸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re r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菌系及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系统,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结果表明:间歇流加L-山梨糖可以解除高浓度糖对产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糖的转化率,当将L-山梨糖的终浓度调高到14%(w/V)时,2-KLG产量为130 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 h之间,发酵周期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6.
玉米原料生产L-乳酸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其荣  金丰秋 《化工时刊》1998,12(11):17-19
论述用玉米发酵法生产L-乳酸及对其优良菌种的选育;玉米原料的综合利用和L-乳酸发酵设备、提取工艺的改进等。并对L-乳酸的深加工和应用领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L-乳酸的微生物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乳酸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新兴材料,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皮革等工业中,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量的增加,对于其需求也越来越多。乳酸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包括细菌发酵法和根霉发酵法,本文对于这两种微生物发酵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产乳酸细菌发酵厨余垃圾生产乳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从厨余垃圾中分离到的一株乳杆菌TD175作为接种菌株,强化厨余垃圾的乳酸发酵.在不控制pH值条件下厌氧发酵2d,菌株TD175可以得到9.20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对照实验乳酸浓度高88%.菌株TD175发酵厨余垃圾的最适接种量为15%.采用原料不灭菌的开放式发酵比原料灭菌后再发酵更有利于提高乳酸产量.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发酵动力学研究——流加方式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孙启  农萍 《广西化工》1998,27(2):37-49,65
在40L中试发酵罐上优选菌株进行了L-赖氨酸分批流加发酵,用实验数据对文献报道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所有模型不能很好的描述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最后,探讨了赖氨酸分批发酵的动力学机理,给出了流加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恒速流加是一种常见的发酵操作方式。通过对该发酵过程动力学的分析,得到反应器有效体积、稀释率以及过程中细胞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且提出在发酵后期系统达到拟稳态。该模型的动力学分析为实验室及工业上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廉价的脱脂豆粕为初始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采用不同流加方式,包括间歇补料、高浓度流加和低浓度流加,对发酵生产卡门柏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i Thom)脂肪酶进行了研究. 在5 L发酵罐中不外加碳源,以脱脂豆粕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的条件下,采用流加高浓度脱脂豆粕的方式,发酵99.8 h得到1,3-专一性脂肪酶,最大酶活力392 IU/mL. 由于在培养基中以脱脂豆粕代替了昂贵的霍霍巴油,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所选取的产l-乳酸的4株菌中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糖利用率和乳酸产量较高的菌种作为试验用菌种。对影响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物制备l-乳酸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大豆秸秆酶解液发酵的主要因素是菌种类型、底物糖浓度、接种量、温度及pH值。结果表明:干酪乳酸菌是较适宜的发酵菌种,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pH值5.5。随着底物糖含量的增加,乳酸产率相应增大,在实验范围内,乳酸菌发酵所产乳酸的产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 is a common precursor for tetrapyrrole compounds in all kinds of organ isms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s. In this study, a new strategy, i.e. short-term dissolved oxygen (DO) shock during aerobic fermentation, was introduced to produce 5-aminolevulinic acid with a recombi-nant E. coli. Effects of duration time of DO shock operation on plasmid concentration, intracellular ALA synthase (ALAS) activity and ALA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Erlenmeyer shake flask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ALAS activity and ALA yield were enhanced in an anaerobic operation of 45 rain in the early exponential phase during fermentation, while they decreased when the anaerobic operation time was further increased to 60 rain. The DO shock protocol was confirmed with the fed-batch fermentation in a 15 L fermenter and the ALA production achieved 9.4 g.L-1 (72 mmol.L-1), which is the highest yield i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reported up to now.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吖啶橙诱变提高乳酸菌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结合感官评定发酵乳风味,筛选得到了具有产香潜力的7株乳酸菌突变菌。组合各株产香菌共发酵,得到了一个能产生鲜奶香基的菌株组合。该组合在以蔗糖-葡萄糖(2∶1)为碳源、添加0.5%柠檬酸铵的牛乳产香培养基中,42℃条件下连续发酵菌株La2、Lc1和St2 12 h,发酵液均质后能作为鲜奶香基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以α 淀粉酶为主的多种酶配合作用对玉米生粉乳酸发酵的影响。添加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够加强液化酶和糖化酶对玉米生粉的水解作用 ,提高产酸水平和底物利用率。各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为α 淀粉酶 :8u/g干淀粉 ;纤维素酶 :5u/g原料 ;酸性蛋白酶 :2u/g原料 ;脂肪酶 :1u/g原料。在此条件下 ,当玉米粉初始浓度为 14 0g/L时 ,摇瓶产酸 6 5 .72 g/L ,发酵罐中产酸可达 71.6 5 g/L ,达到并超过高温蒸煮乳酸发酵的水平。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产朊假丝酵母流加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产朊假丝酵母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谷胱甘肽(GSH)分批发酵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重复补料、恒速流加和指数流加等不同培养方式对GSH发酵生产的影响. 结果发现,这几种培养方式都可以实现酵母细胞和GSH的高产. 综合比较,无论是从细胞还是从GSH的产量、得率和生产强度的角度来看,指数流加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经过48 h的指数流加培养,细胞干重达到40.9 g/L, GSH产量和胞内GSH含量分别达到857.2 mg/L和2.25%.  相似文献   

17.
转盘反应器固定米根霉的L-乳酸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米根霉的固定化方法,研制了用吸附法固定米根霉的生物转盘反应器,考察了在该反应器中培养基组成及其它操作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吸附法固定化的米根霉及生物转盘反应器进行L-乳酸发酵具有发酵速率快,L-乳酸得率高及既能用于连续发酵又能用于间歇发酵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添加钙离子的方法,考察钙离子对米根霉菌体形态及L-乳酸发酵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钙离子有利于球状米根霉形成. 可溶性钙CaCl2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较小直径的菌球,利于L-乳酸生成;添加较高浓度的难溶性钙CaCO3 (8.0 g/L除外)能形成较大菌球(约1.5 mm),更有利于L-乳酸合成,产量达58.6 g/L,高于CaCl2的57.2 g/L,平均生产强度为1.22 g/(L×h),高于CaCl2的1.02 g/(L×h). 但过量的CaCO3会包裹菌球,影响L-乳酸合成.  相似文献   

19.
构建整合型核黄素质粒pRB63,该质粒含有解调的B.subtilis核黄素操纵子,将其转化入B.subtilisRH13并在染色体上进行适当的扩增后得到RH13::[pRB63]n系列工程菌,其核黄素合成能力随着pRB63扩增程度的增加而增强,最终达到RH13的6~7倍.随后以RH13::[pRB63]n系列工程菌和B.subtilis YB1为亲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得重组菌B.subtilis RH33.该菌在含10%葡萄糖或蔗糖的分批发酵中培养64h可产核黄素量4.2 g·L-1.采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流加发酵工艺,24 h可积累核黄素7~8 g·L-1,48 h达11~12 g·L-1,核黄素对葡萄糖的得率为0.056 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