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夏店煤矿31采区猴车巷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巷道支护形式和参数,对31采区猴车巷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巷道围岩处,建立了两个相距85 m的测站,借助十字布点法,对巷道顶板的位移量和工作面两帮的位移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为顶底板的位移量在70 mm以内,两帮位移量在95 mm以内。结果显示,按照此方案实施后,有助于改善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某矿采区专用回风巷围岩合理的支护体系,对矿井采区专用回风巷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和巷道所处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巷道支护形式和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设计的锚杆、锚索支护方案在采区专用回风巷支护效果较好,能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将沿空留巷复用后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回风通道长期使用,需采用二次沿空留巷。论文阐明了二次沿空留巷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建立了顶板二次沿空留巷结构模型,提出了二次沿空留巷围岩支护结构概念。研究表明:二次沿空留巷上覆岩层大结构运动经历3次调整后才趋于稳定;指出二次沿空留巷围岩支护结构由两侧充填体、顶板锚杆索组合体、巷内支护体及底板组成;提出多分区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保证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稳定;制定详细的支护方案、施工工艺并进行了成功实践,对类似条件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范泽红 《煤》2019,(8):41-43
针对杜家沟煤业八采区回风巷在原有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大及掘进易冒顶的问题,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得出巷道原有U型钢棚支护阻力不足,根据巷道变形原因提出采用超前管棚+U型钢棚+注浆加固的支护技术。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70 mm和133 mm,掘进工作面无冒顶现象出现,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廉强 《江西煤炭科技》2022,(4):45-47+51
断层破碎带是高山矿一采区回风大巷围岩控制难度高以及变形量大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该巷道围岩及地质构造等情况,提出采用锚网索喷、局部破碎区注浆加固的支护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围岩支护完成15 d后即趋于稳定,巷道顶板最大位移量控制在56.2 mm以内,采取的支护措施可满足断层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斗沟矿三盘区8201工作面存在煌斑岩,工作面回采设计搬家通过煌斑岩地质构造,由于地质揭露后,综合研究放弃搬家,正常回采通过二切眼,但二切眼工程已形成,尺寸较大,不采取措施工作面通过时极可能产生冒顶、片帮等灾害情况,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粉煤低水速凝材料充填二切眼控制围岩技术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效果良好,为同类型矿井安全高效通过二切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部开采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问题,以张小楼井95210工作面运输巷为例,对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具有应力高、变形速度快、工作面后方围岩活动期长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巷道围岩支护设计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设计的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矿井综放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问题,提出松软煤层沿空留巷技术,通过对工作面实际地质情况及现有巷道支护现状,在留巷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研究出使用木垛和袋装矸石充填撕下帮沿空留巷方案,针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提出对于实体煤帮、顶板采取高强度、高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充填体要支设及时等围岩控制对策,通过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后方60 m以外巷道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景煤矿7211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室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沿空留巷无煤柱护巷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确定了以预应力锚杆锚索锚网巷内支护技术作为基本支护、锚索补强支护和充填体承载相结合的留巷支护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控制采动影响下瓦斯综治巷围岩稳定性是高瓦斯矿井亟待解决的支护难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探究了切顶卸压技术在潘三矿瓦斯综治巷稳定性控制的实施效果。理论分析得出瓦斯综治巷所在岩层处于工作面开采后形成的裂隙带层位,巷道周边原有集中应力与工作面侧向采动支承压力叠加,引起瓦斯综治巷应力环境恶化,且采动应力场起主导作用。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实施运顺切顶卸压技术措施后,巷道两帮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围岩破坏程度减弱,破坏范围减小,有效地改善瓦斯综治巷围岩应力环境。现场监测表明,实施切顶爆破技术措施后,对瓦斯综治巷的卸压保护效果有一定滞后,首个切顶炮孔前100m范围内瓦斯综治巷仍变形明显,但变形量随着切顶范围的增大逐渐减小,巷道维护状态逐渐改善;首个切顶炮孔前100m范围以外,远场卸压及应力阻断效果明显,瓦斯综治巷基本无剧烈变形破坏情况,巷道维护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2.
鲁晓斐 《煤》2020,29(6)
燕子山矿5214轨道巷和8216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采掘交锋的情况,巷道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实验室力学参数测试、现场原位实测的方法对5214轨道巷的围岩属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采取控制措施后,5214轨道巷围岩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保障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决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煤矿正前中六采区集中轨道巷围岩变形严重问题,确定合理的支护体系,对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煤矿正前中六采区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巷道支护形式和参数。在巷道内每70 m设1处测站。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矿压观测的前9 d范围内巷道变形增加的速度比较快,随着观测时间的增加,巷道表面的变形速度逐渐减小;在矿压观测的10~21 d时间内,巷道变形趋于稳定。最后在监测的第42 d开始逐步趋于稳定,巷道最终两帮移近量约为80 mm,顶底板移近量约为115 mm。说明此支护方案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林军  张伟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5,(3):105-106,116
底板高压灰岩岩溶水是威胁潘二煤矿A组煤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矿井安全开采煤炭资源,合理调整采场布局,科学进行水患的综合治理,该矿在东一采区进行灰岩水文地质勘探,探明了东一采区A组煤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结合太原组灰岩含水层长期观测孔资料,分析了灰岩岩溶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为实现东一采区-530 m以上A组煤安全开采而要采取疏水降压的防治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旧采区遗留空巷顶板稳定性,将空巷顶板受力简化得到固支梁力学模型,对其破坏形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空巷保持稳定的极限跨距计算公式,结合仙泉煤业旧采空巷赋存实际,经计算得出不同层位的煤岩体垮落对应的空巷极限跨距,研究结果对旧采区煤柱安全回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正益煤业11-102运输巷道围岩的合理变形,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针对11-102运输巷道的围岩支护方案,并对试验巷道围岩表面和深部变形量进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1-102运输巷在现有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得到了明显改善,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井采掘衔接紧张和通风需求问题,提出采用巷旁充填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分析了巷道回采前的支护方案,提出回采后巷旁充填的关键参数。通过建立工作面侧向基本顶变化力学模型,分析充填体的支承强度,对3308运输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监测,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能满足矿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9.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沿空留巷顶板破断垮落特征,建立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巷旁支护体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沿空留巷巷内支护特点,介绍沿空留巷锚杆支护技术,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阳煤二矿综放工作面内错尾巷受到强烈采动影响发生严重变形,分析了尾巷围岩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了尾巷围岩控制原理,提出了"采用分节组装式混凝土支柱将顶板压力传递到底板中央控制底鼓,同时减轻两帮受力,进而控制两帮的相对移近量"的高应力内错尾巷围岩控制技术,并应用于80704内错尾巷。试验表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混凝土支柱加强支护段内未出现明显底鼓现象,支柱底端未插入底板,巷道断面积普遍保持在6.2 m2以上,顶底板相对移近量最大510 mm,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13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