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铜陵硫酸渣磁化焙烧—磁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对铜陵硫酸渣进行磁化焙烧和磁选,可以获得含铁64.13%的铁精矿,铁的回收率达到84.59%,为硫酸渣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铜陵硫酸渣磁化焙烧-磁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对铜陵硫酸渣进行磁化焙烧和磁选,可以获得含铁64.13%的铁精矿,铁的回收率达到84.59%,为硫酸渣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硫酸渣用磁化焙烧工艺分选铁精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风芝  姚德  孙永峰 《金属矿山》2008,38(5):146-148
对硫酸渣回收铁精矿的磁化焙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15 min、掺碳量7%的条件下,磁化焙烧较为理想。经一段磨矿、3次磁选可获得精矿品位65.30%、回收率83.54%、产率67.60%的铁精矿。磁化焙烧工艺中试生产线取得了铁精矿品位64.71%、回收率86.85%、产率70.92%、硫含量0.23%的指标。每吨精矿加工成本11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岩相矿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南化硫酸渣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中矿物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南化硫酸渣中铁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嵌布关系和相互浸染现象,导致选矿难度增大;磁化焙烧过程能将弱磁性的赤铁矿还原为强磁性的磁铁矿,而且能改善磁铁矿的结晶度和纯度;磁化焙烧-磁选所得铁精矿中磁铁矿结晶度和纯度较好、蜂窝状结构较少;磁选所得尾矿中铁矿物结晶度和纯度较差,与脉石矿物之间的包裹和浸染现象较严重,导致尾矿中铁品位偏高,而且难以降低  相似文献   

5.
铜陵硫酸渣的矿物特征及在磁化焙烧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硫酸渣中的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相互污染比较严重,直接选矿难以提高含铁品位。磁化焙烧后硫酸渣中的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铁矿颗粒的含铁品位提高了3%,结晶度也得到明显改善,蜂窝状结构减少,从而为磁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黄金冶炼渣磁化焙烧选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金冶炼渣中铁的回收利用进行试验研究,在温度750℃、焙烧时间60 min、煤用量15%条件下焙烧得到焙烧矿磨矿至-0.075 mm占97.88%,经三段弱磁选获得铁精矿,产率55.57%、铁品位55.32%、回收率900.9%,实现了固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用铜陵硫酸渣生产铁精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回转窑磁化焙烧、球磨、磁选工艺可从含铁50%左右的铜陵硫酸渣中生产出TFe>62%,低P低S的铁精矿,金属回收率大于80%,精矿产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8.
某褐铁矿原矿铁品位39.28%,其中褐铁矿矿物含量占73.86%,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以焦煤为还原剂,采用磁化焙烧-磁选的工艺回收其中的铁,试验主要考察了磁化焙烧温度、时间、还原剂加入量、磨矿细度、磁场强度对铁精矿选别指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磁化焙烧温度800℃,焦煤加入量4%,焙烧时间40 min,焙烧样磨矿至-0.037 mm 90%,磁场强度设置192 KA/m进行磁选,最终可获得磁选精矿铁品位59.76%、铁回收率73.31%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硫酸渣磁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硫酸渣应用现状,针对贵州某地硫酸渣的性质和构成特点,采用磁选工艺,使原矿品位由41.89%提高到61.71%,回收率为71.93%,品位提高了近20个品位,硫的含量仅有0.29%;在重磁联合选工艺,精矿的品位达到63.90%,回收率34.51%,中矿品位52.07%,中矿回收率34.08%,硫的含量仅有0.26%,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地区镜铁矿粉矿为原料, 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 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磨矿细度、磁场强度等对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煤粉用量2%、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60 min条件下焙烧, 再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5.36%、磁场强度92.16 kA/m条件下磁选, 可得到品位为54.95%、回收率为88.92%的弱磁选精矿。  相似文献   

11.
赵海涛  张志雄 《矿冶工程》2012,(3):64-66,70
采用焙烧-磁选方法对新疆克州建宝选矿厂回转窑窑尾除尘灰进行了回收铁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磨矿粒度、磁场强度等因素对选铁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直接焙烧和造球焙烧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尘灰经720℃/30 min、760℃/30 min或800℃/20 min焙烧,在磁场强度为0.18 T条件下进行分选,获得的铁精矿品位57%以上,精矿铁回收率90%左右,铁精矿中杂质含量S、P低,符合铁精矿要求。除尘灰直接焙烧或造球焙烧后磁选所得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差异不大,考虑动态回转窑处理该矿,在粉矿中添加一定量的膨润土较大地提高了造球强度,在不影响指标的情况下,可满足回转窑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对某选铁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小型静态焙烧试验确定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磨矿粒度、磁场强度等条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回转窑动态焙烧条件试验和连续试验。回转窑动态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在焙烧温度750 ℃、焙烧时间60 min、还原剂用量6%, 磨矿粒度-0.045 mm粒级占88.65%, 弱磁选一粗一精(96 kA/m)的条件下, 获得了产率74.69%、品位59.42%、回收率93.85%的综合铁精矿, 尾矿铁品位下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对某含铁35.11%的选金尾矿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反浮选工艺回收铁的试验研究。焙烧温度750 ℃, 焙烧时间45 min, 磁选场强144 kA/m, 反浮选十二胺用量350 g/t条件下, 获得了产率为34.39%、品位为56.73%、铁回收率为55.57%的铁精矿, 为回收该类尾矿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某铁品位为37.54%的难选贫褐铁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 并确定采用焙烧-磁选工艺进行选别, 最终获得的精矿铁品位达62%以上, 铁回收率85%以上, 尾矿铁品位下降到13%以下。  相似文献   

15.
大西沟菱铁矿闪速磁化焙烧-磁选探索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自主研发的闪速磁化焙烧中试装置,对铁品位为21.21%的大西沟铁矿菱铁矿-1 mm粉矿进行闪速磁化焙烧-弱磁选探索性试验,获得了铁精矿产率为38%~40%,铁品位>56%,金属回收率>80%的良好试验指标,为难选弱磁性铁矿石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6.
孙朋  胡宜斌 《矿冶工程》2019,39(2):61-64
对山东某褐铁矿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试验。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矿进行了不同粒度预选试验和焙烧、磁选分选试验, 并进行了多流程对比试验; 开发出了适合该矿的选矿工艺流程, 在原矿TFe品位31.31%条件下, 采用预选-焙烧-弱磁选-磨矿-弱磁选工艺, 取得了精矿产率49.69%、TFe品位59.48%、回收率94.40%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品位32.79%、磁性率(FeO/TFe)5.49%的固阳难选褐铁矿, 进行了回转窑磁化焙烧-磁选扩大实验。采用SEM和XRD对原矿物性结构及成分以及磁化焙烧过程中的物相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指标以及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原矿在焙烧温度750 ℃、配煤量7%、焙烧时间40 min条件下焙烧, 所得焙烧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可获得铁品位61.62%、铁回收率82.54%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回收铜渣中有价金属铁,对工业铜渣进行了成分改质,并对改质后铜渣进行了磁化焙烧-磁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工业铜渣、氧化钙和氧化镁按照质量比20∶12∶100均匀混合并压制成坯料,经1 200~1 400℃焙烧2 h后进行快冷处理,能使工业铜渣中弱磁性铁橄榄石转变为易于磁选的强磁性镁铁尖晶石;在磁感应强度0.102 T时,对改质后铜渣进行湿式磁选,可获得铁品位64.78%、铁回收率82.62%的二次铁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化焙烧-磁选-酸浸脱磷工艺对某低品位高磷赤铁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 在焙烧温度800 ℃, 焙烧时间30 min, 配煤量20%条件下得到焙烧矿, 再经过两段弱磁选得到铁品位55.03%、铁回收率55.49%、磷含量0.54%的粗精矿。采用硫酸酸浸对粗精矿进行脱磷, 最终铁品位达到57.88%, 全流程铁回收率53.47%, 磷含量降到0.20%。通过酸浸脱磷正交实验, 发现浓硫酸用量对脱磷率、铁回收率影响显著。使用高压辊磨处理, 增加磁选粗精矿的比表面积, 能有效提高酸浸脱磷率, 当粗精矿比表面积由589 cm2/g提高到1 865 cm2/g时, 铁精矿磷含量由0.20%降到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