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泽光 《现代矿业》2020,36(1):42-46
浑龙河铁矿是挟持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之间的典型“大红山式”矿床之一,被视为多岩浆旋回作用下的铁、铜矿床。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机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云南省新平浑龙河铁矿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构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并对成矿物质基础和控矿构造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①铜—铁矿带严格受地层层位及沉积旋回控制,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成因,铁矿带则受火山岩浆热液改造作用,属火山沉积—改造成因;②构造、变质作用及岩性岩相不同程度控制着矿化沉淀、富集,基性凝灰质片岩、钠质沉凝灰岩为成矿提供丰硕物源,后期热液沿断层上涌、运移,并于有利部位改造、富化早期形成的沉积矿(化)体;③综合岩性组合、蚀变作用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曼岗河组地层、富钠质熔岩与辉绿辉长岩及岩浆岩发育地段成矿潜力较好,是下一步矿区深、边部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2.
河口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南段,挟持于红河断裂及水塘—曼蚌—沅江断裂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基性火成岩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口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曼岗河组绿片岩(Pt_1dm~1)和肥味河组大理岩段(Pt_1df~3)内,发育浸染状、星点状及细脉状等沉积—热液改造型矿石构造;②矿床严格受控于岩相古地理、地层控制,含矿层自下而上发育变钠质熔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的火山喷发—沉积韵律旋回,沉积物质随着演化逐渐增多,矿化增强;③矿床北段发育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化,矿体层位稳定、连续性好、规模大,南段以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复杂、富矿集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细丫口以南、矿区北段地层、构造出露地段及盐巴箐一带成矿潜力较好,是矿区下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红山矿区秀水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地层岩性因素及断裂构造控制,具明显的层控型,其中凝灰质片岩、钠质凝灰岩及白云石大理岩是区内典型的成矿岩性组合,矿质的富集则与绿泥石、黑云母及钠长石蚀变作用有关。分析认为区内矿化类型复杂,火山岩型铁矿和沉积成岩型铁矿矿体多赋存于肥味河组及曼岗河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良好,是大红山矿区进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4.
大红山铜矿床夹持于红河深大断裂及绿汁江断裂的滇中台拗内,为哀牢山成矿带上的典型火山-沉积矿床。结合相关地质成果,在系统厘定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以金、银为主攻矿种,通过分析矿床地层、构造、矿化特征及矿石组构特征,对金、银成矿规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矿体主要产于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中,含矿岩性以石榴黑云片岩及变钠质凝灰岩为主,金、银矿化在Ⅰ#2、Ⅰ#3及Ⅰ#b矿体中最为富集;(2)金、银多以自然金、自然银的形式赋存,黄铜矿及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银矿物,矿石组构以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及团块状构造为主;(3)金、银矿化受海底火山喷气作用、沉积洼地的古地理环境及岩体侵入控制作用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地层、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为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综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认为曼岗河组第三岩性段(Pt1dm3)、火山喷气—沉积变质岩组、微量元素富集部位及磁异常地段可作为金、银矿化的有利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查岗诺尔-备战一带铁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备战一带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铜铁成矿带上,区内铁矿床(点)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与下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地层及华力西晚期岩浆岩侵入、喷发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火山岩型铁矿床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中,火山热液型铁矿床赋存于华力西晚期岩浆岩中,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以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备战带铜铁矿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对西天山查岗诺尔-备战一带铁矿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划分出2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金鑫  余璨 《现代矿业》2020,36(6):30
大红山铜矿床属火山喷气—搬运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矿化丰富,成因复杂。在系统收集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工作、试验测试成果,对大红山铜矿区内的金、银矿化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中的独立金、银矿物是矿床中伴生金、银的主要产出形式;②曼岗河时期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奠定了金、银矿化基本格架,金、银矿化主要赋矿层位为曼岗河组第3岩性段;③I号矿带各矿段金、银矿化显示出与铜、铁矿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I2、Ib、I3矿段中矿化强度最高;④金、银矿化层控特征显著,矿床演化过程严格受火山活动及岩相古地理控制,地层岩性、围岩蚀变、地球物理特征等共同组成了寻找大红山金、银矿化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及在系统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鄂西北地区南华系耀岭河组超贫磁铁矿分布规律及成矿地质条件,探讨耀岭河组超贫磁铁矿的找矿前景。耀岭河组上段含铁岩系与贫磁铁矿体产出受火山喷发沉积控制,同时矿体富集又受火山喷发中心控制。耀岭河组上段火山喷发沉积岩具有旋回韵律性,旋回开始以喷溢沉积铁为主,晚期以爆发沉积铁为主,火山中心、近火山喷溢—爆发沉积的富钠质基性火山喷溢亚相的基性熔岩和爆发亚相的富钾贫钠的凝灰岩具有铁的成矿专属性,Fe含量一般与S iO2含量呈反比例的关系,属火山喷发沉积铁矿,类似于中国大红山式铁矿。鄂西北地区分布广泛的耀岭河组变质火山岩系为寻找超贫磁铁矿提供了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民乐宋家坡铜矿位于云南省景谷县西北部,地处兰坪—思茅褶皱系内子马—景谷复式向斜西侧,成矿条件良好。矿床已发现的Ⅰ、Ⅱ、Ⅲ3个矿化层赋存于中三叠统宋家坡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主要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T_2s~2λ)、晶屑凝灰岩(T_2s~1λ),钾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千枚岩化等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相关工作成果,发现矿(化)体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断裂及劈理化构造带,早期形成透镜状、似层状矿体,后期构造活动致使局部矿段叠加富化为次生淋滤富铜矿体,矿床属于火山—次火山交代为主的次生富集铜矿床。矿区大独田、老八田、一厂、荒田等地断裂旁侧、蚀变发育地段为矿化富集区,建议对该类找矿靶区进一步开展工程验证,并加强对Ⅲ号矿化带南延部分富矿体的探寻工作,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西南段,主要受黄岗—甘珠尔庙复背斜及NE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结合该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就矿床成因、控矿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表明:(1)矿区可主要划分为Ⅰ~#、Ⅱ~#两条矿带,其中Ⅰ~#矿带矿体主要分布于矽卡岩中,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Ⅱ~#矿带矿体主要分布于构造破碎带及绿帘石化蚀变带中,成因类型为热液脉型;(2)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硫化物矿石,氧化矿、混合矿极少,主要矿石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3)Ⅰ~#矿带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磁铁矿、铁铜硫化物、铅锌硫化物等阶段,Ⅱ~#矿带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贫硫化物-碳酸盐等阶段;(4)Ⅰ~#、Ⅱ~#矿带的成矿物质均来自于造山带和地幔两个端元的贡献,显示其具有深源的特点,Ⅰ~#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Ⅱ~#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脉型;(5)矿床主要受控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即矿床的形成是大石寨组地层、NE向断层、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矿区二叠系大石寨组碳酸盐岩地层与岩浆岩的接触带、Ⅰ~#矿带1 000 m标高以下区域以及Ⅰ~#矿带走向西南端等为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河北迁安市王孟庄铁矿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遵化穹褶束的东南部,其东南侧紧邻山海关台拱。处于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燕山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基底构造为复式紧密褶皱。矿体赋存于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一段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质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该矿床矿石矿物较简单,原岩建造应属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喷发为主夹沉积碎屑及硅铁质岩建造。矿床成因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硅铁质,以沉积方式成矿,后经区域变质作用使硅铁富集而成,因此王孟庄铁矿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受变质硅铁建造铁矿床通称为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11.
滑板溪金锑多金属矿地处湖南安化境内,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段北西边缘,地处著名的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宁国组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组合的浅变质岩体中,多呈脉状、薄层状、浸染状产出,分带明显;(2)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细脉状硅化、退色化及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3)矿床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受NE向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改造型矿床;(4)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破碎带内,成矿方式以矿体(脉)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充填为主,含矿断裂破碎带尤为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蚀变、化探原生晕异常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认为矿区构造交汇部位、NE向断裂、硅化脉破碎带、蚀变地段、地表出露的金属氧化物(如锑华)及其硫化物(毒砂)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W—NW向深部及1~#、2~#矿脉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红山铁铜多金属矿地处扬子地台西南缘,区内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第四段为主要的含矿层位。区内热液脉状矿化发育普遍,矿脉以石英脉为主,多产于张扭性NE—SW向和NW—SE向断裂构造及其旁侧裂隙带中,构成多条近平行排列的矿脉带,具有数量多、连续性差、范围广等丛聚性分布特征。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矿化成因、成矿模式、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大红山矿区热液脉型多金属矿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含矿层);2针对热液脉型矿化沿不整合面或层间构造裂隙的"顺层"产出特征,找矿工作应在矿化产出相对集中且构造发育的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石墨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3位,是我国石墨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来源地之一。因此,加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进行成矿区带划分、总结成矿规律和研究矿床成因,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及促进矿产开发至关重要。在对河南省石墨矿勘查成果资料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赋矿地层、矿床特征和成矿区带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石墨矿床类型单一,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2)太华岩群水底沟岩组、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和陡岭岩群大沟岩组,均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石墨矿化最强,为主要赋矿地层,找矿潜力巨大;(3)银鱼沟群赤山沟组具有黑色岩系特征,石墨矿化相对较弱,为次要赋矿地层;(4)河南省石墨矿总体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矿石易选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在对全国成矿域(Ⅰ级)、成矿省(Ⅱ级)、成矿带(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河南省石墨成矿区带划分为4个石墨成矿亚带(Ⅳ级)和8个石墨矿集区(Ⅴ级),石墨成矿亚带自北向南分布,石墨矿化自北向南由弱变强,与赋矿地层分布及其矿化规律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阿东铅锌矿床位于兰坪—思茅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交汇部位,红河深大断裂及哀牢山深大断裂构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矿区地层、构造特征,讨论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矿区主要出露志留系下统仁和桥组(S_1x)及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T3g),断裂构造发育,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均有分布;(2)矿区蚀变作用强烈,硅化、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化中心蚀变程度最为强烈;(3)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及囊状赋存于F_2、F_3断层破碎带内,矿体厚度与破碎带宽度成正相关;(4)矿体受岩浆岩、地层及构造控制,以构造控制作用为主,矿区前人采矿遗址、地球化学异常、蚀变及矿化露头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构造交汇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大红山铁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康滇地轴南端,是我国重要的元古宙铁铜矿床分布区。矿区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地层为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红山组地层。矿区内厚大的Ⅱ号铁矿体赋存于红山组地层中,小矿体多产于Ⅱ号矿体周边,总体受构造控制,边部常产有辉长辉绿岩体。本文总结小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并对其找矿方向进行分析。认为通过进一步地质工作,在主矿体周边具有较好的小矿体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银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三江地区澜沧江成矿带南段,属复合成因矿床。矿体赋存于大凹子组(DCd)第二岩性段第三个韵律层内,矿床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矿化,在形成时间及空间上有所区别: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夹层内,呈似层状、透镜状,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I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层的蚀变带内呈透镜状,叠加于I号矿体之上,属火山热液型金矿体。结合矿床内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得出矿床内含矿岩石呈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总体属钙碱系列高钾—低钠型火山岩,火山旋回构成了成矿的根本因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总结,认为矿床为多期成矿改造叠加的复合型矿床,提出绢英岩化蚀变带及矿区西北段含矿层出露地段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7.
牛苦头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青海祁漫塔格北坡,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内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青海祁漫塔格北坡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结合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找矿勘探成果,详细讨论了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并厘定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区主要发育一走向NWW、倾向NNE的单斜构造,断裂少量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主要集中于华力西期—印支期,侵入岩较发育;(2)矿床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缔敖苏组上段大理岩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厚度较稳定,具有分枝复合现象;(3)矿石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为主,自岩体向上成矿温度逐渐降低,依次为钾硅化带→石榴子石透辉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对应着Pb-Zn→Pb-Zn/S-Fe→Pb矿化分带;(4)矿床受地层岩性、岩浆岩及构造的控制作用显著,矿化多富集于岩浆岩、碳酸盐岩的接触构造内及岩石层间裂隙间;(5)花岗岩侵入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及热量,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侵入岩、物化探异常、构造、地层岩性以及矿化为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在矿区特别是在M_1~#、M_4~#磁异常深部及外围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实现找矿突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易县良岗方解石矿赋存于上元古界团白口组地层中,矿体明显受地层控制,呈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小,品位稳定,是一处优质的方解石矿床。本文分析了方解石矿的成矿条件,总结了矿体特征和质量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为本区域方解石矿的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灶火沟—黑刺沟金矿地处青海西域板块(Ⅰ)—东昆中板块(Ⅱ)—那棱格勒河后造山磨拉石前陆盆地(Ⅲ),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探讨,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开展了钻探和槽探探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双频激电测量以及物化探异常验证工作,并对蚀变破碎带的赋矿情况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构造及热液活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和蚀变破碎带发育,与区域性含矿构造吻合性较好;经槽探、钻孔等工程验证,在Sb-Ⅴ~#、Sb-Ⅱ~#蚀变破碎带内共控制了18条金矿体和近百条矿化体,资源储量超过4 t;经物化探测量及验证,蚀变破碎带内的矿致异常含矿性好、面积大,找矿前景乐观;区内Sb-Ⅰ~#、Sb-Ⅲ~#、Sb-Ⅳ~#、Sb-Ⅵ~#等蚀变破碎带尚未完全验证,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卢氏张家村铁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多金属成矿带上,分别采用1∶50 000地质调查、1∶10 000地质草测、1∶10 000高磁剖面测量、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和槽探工程控制等方法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并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高山河组第三段紫红色砂岩、灰绿色砂岩、白色砂岩中,少量赋存于龙家园组内部的断裂带中,主体为沉积型铁矿床;(2)赋存于高山河组内部的铁矿共有3个层位,共发现了3条铁矿体,大致平行产出,矿区铁矿资源储量为小型;(3)矿石主要由赤铁矿组成,局部磁铁矿含量较多,工业类型属需选铁矿石;(4)该铁矿床向西至陕西境内楼房村一带仍有矿化显示,东西延长数十千米,构成了1个规模可观的铁矿成矿(区)带;(5)高山河组上部铁矿层的发现改变了以往有关"铁锰矿层仅在龙家园组底部产生"的认识,为该地区铁矿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标志等,构建了该区沉积型铁矿的找矿模型,并初步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认为各靶区成矿潜力均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