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四棵树矿区位于东川铜矿田西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铜资源量约24万t。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上段上—中岩性段内,有利的岩性组合为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为主,发育"马尾丝"、纹层状等典型沉积成岩型矿石构造;2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地层、岩性及构造作用控制,昆阳群地层及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落雪组地层严格控制着层状矿体的产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脉状矿体的产出;3矿床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作用阶段,属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小水井、黑树林矿段中—深部勘探成果,并综合矿区矿化特征及地层、构造特征,认为黑树林矿段东延的桃树坪—玉宝箐地段、小水井矿段西延的四棵树矿段及断层构造与落雪组地层的交汇部位成矿潜力巨大,是矿区进一步进行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成矿条件优越,茂租铅锌矿即是该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矿床。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褶皱带,出露地层复杂,褶皱—断裂带发育,控制着区内铅锌矿床的产出;(2)矿床总体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沉积型矿化受控于地层,矿体规模较大,总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脉状矿(化)体受控于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3)矿床总体可划分为上、下2层矿化层,上层矿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及岩性条件,下层矿受控于岩相岩性条件;(4)矿床成矿模式为“上层矿—下层矿—脉状矿”三位一体的热水沉积型,矿区构造交汇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志斌  李善财  薛长军 《中州煤炭》2022,(9):157-161,169
洛洼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青海南山冒地槽褶皱带隆务河凹陷内,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浅海相砂砾岩,成矿受沉积作用、构造运动综合控制,矿体一般产于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银铅锌矿体28条。在讨论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三叠统中岩组砂砾岩地层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矿源物质,构造运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的特征,为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毛坪铅锌矿为一大型铅锌矿,其矿体赋存于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内。从矿区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3个方面的控矿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毛坪铅锌矿床是在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的特殊组合下形成的大型铅锌矿床;(2)地层控矿表现为多层位含矿、主矿体集中、有沉积韵律现象、矿体受地层厚度影响明显等特征;(3)地层岩性影响矿体成矿规模;(4)岩相古地理为铅锌矿的富集提供了较好成矿的环境。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栾川县胜金沟铅锌矿是豫西南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内的一个典型矿床,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有助于了解栾川县矿集区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规律。通过对胜金沟铅锌矿床开展成矿地质规律、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研究,结果表明:胜金沟铅锌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关系密切,区内NE—SW和NWW—SE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重要的找矿部位;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含矿岩体,为矿体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研究结果为矿集区开展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丘比—可隆其铁铜矿床位于芒特艾萨构造窗的东部褶皱带内。结合该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并讨论了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基性侵入岩岩体内,赋矿岩石由钠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及绿泥石组成,钠长石、赤铁矿与矿化关系密切;(2)矿区西部出露的晚古生代Naraku岩体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含矿热液流体,近SN向及NW向断裂构造推动了热液流体的运移及含矿流体的沉淀富集,属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 copper gold,IOCG)型铁铜矿床;(3)通过对矿区内矿(岩)体物理参数的测定及物探工程揭露,确定高磁性、低电阻率的4#异常为有利的找矿靶区,并与控矿构造、赋矿岩浆岩、围岩蚀变一并构成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七棵树银多金属矿地处上黄旗构造岩浆带北部边缘,两组深大断裂(NE、EW向)的交汇部位,区域断裂构造活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发育,区域上成型的银铅锌矿分布众多。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燕山期浅成斑岩、次火山岩对矿区成矿有利,矿体主要赋存于次级断裂构造内,NW、NNW向断裂构造和石英粗安岩控矿特征明显;(2)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多金属矿;(3)侏罗系张家口组为重要的含矿地层,物探、化探异常与铁锰矿化蚀变带相吻合,矿物组合以Au-Ag、Pb-Zn、Mo为主,为有利的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银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都匀地区铅锌矿主要沿蔓洞逆断裂两侧分布,断裂走向NE—SW。区内含矿岩系为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白云石化,围岩蚀变与铅锌矿成矿有一定的关联,但最主要与地质构造有关,尤其是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层不但为都匀地区铅锌矿床形成的热液通道,同时也是铅锌矿液的运移通道和矿体形成场所。都匀地区铅锌矿矿石结构构造主要呈细脉鲕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并且具有多期次构造含矿热液叠加改造效应,主要表现在矿石金属元素品位含量上,叠加期次越多,金属元素品位越高,铅锌矿体大都赋存于次级断层构造发育地段,表明区内铅锌矿的形成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得后期构造热液中的金属元素在前期成矿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改造效应。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分别从构造、形态、围岩蚀变等方面对区内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铅锌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会泽县金牛厂铅锌矿区新发现的2条矿体均位于NW向断裂中,具有构造控矿的特点,且均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质粉砂岩中,该含矿层是目前在会泽乃至滇东北新发现的含矿层位,可认为该矿区的成矿具有构造和地层双重控矿特点。通过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控矿特征及地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秀涧铅锌矿区域岩浆侵入作用频繁,火山、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区内发育多条平行状北东向构造,即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地质工作已经发现2条矿化带,7条矿体,呈脉状产出,且尖灭再现,膨胀收缩特征明显。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区矿床成因为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个旧某铅锌多金属矿位于个旧西部石门坎—保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交汇处,为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碰撞相接部位。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个旧矿区西部石门坎—保和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产出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EH-4磁探等工程手段,对石门坎地段和咪甲冲地段进行了勘探,并对磁异常进行了解译。研究表明:(1)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为个旧组地层大理岩出露地段,大理岩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地段,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汇地段,Zn、Cu叠加异常区域以及Zn、Cu叠加异常与断裂构造复合部位;(2)杨家田断裂带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形成与产出;(3)保和—咪甲冲一带为找矿靶区,在地表多有菱锌矿出露,矿体规模小且分布较分散,成矿深度为200~600 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地区铅锌矿开展地质调查,并对区内的铅锌矿床(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铅锌矿体属断裂充填的热液型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断层及地层岩性三个因素的控制。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推断桑木场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拉拉铜矿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大型铜矿床,矿区构造复杂,厘清矿区构造期次,能更好把握矿体的分布和演化。经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分类等,分析了矿区构造特征,并对区内构造运动矢量进行动力学反演,总结矿区构造变形特征,以此推断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矿区构造以定向面理、顺层韧性滑动构造、平移断层、逆断层及正断层为主,可分为六期,主要受到NE向、SN向、EW向及NW向的作用力。其中前四期与成矿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韧性剪切带对成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厂铅锌矿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北端,构造格局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厂铅锌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赋存于第三系云龙组(Eyb)及下白垩统景星组(K1j1)地层中,与围岩接触部位发育微弱褪色蚀变,云龙组下段(Eya)是矿体底板有效的“屏蔽层”;区内发育原生砂岩型矿石、灰岩型矿石和氧化矿石,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局部具有热液、变质作用改造特征;矿区地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导矿构造,高盐度热卤水沿导矿构造循环至有利层位、构造部位富集成矿,综合分析认为南厂矿床属热卤水为主的多成因层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西南段,主要受黄岗—甘珠尔庙复背斜及NE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结合该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就矿床成因、控矿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表明:(1)矿区可主要划分为Ⅰ~#、Ⅱ~#两条矿带,其中Ⅰ~#矿带矿体主要分布于矽卡岩中,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Ⅱ~#矿带矿体主要分布于构造破碎带及绿帘石化蚀变带中,成因类型为热液脉型;(2)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硫化物矿石,氧化矿、混合矿极少,主要矿石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3)Ⅰ~#矿带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磁铁矿、铁铜硫化物、铅锌硫化物等阶段,Ⅱ~#矿带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贫硫化物-碳酸盐等阶段;(4)Ⅰ~#、Ⅱ~#矿带的成矿物质均来自于造山带和地幔两个端元的贡献,显示其具有深源的特点,Ⅰ~#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Ⅱ~#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脉型;(5)矿床主要受控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即矿床的形成是大石寨组地层、NE向断层、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矿区二叠系大石寨组碳酸盐岩地层与岩浆岩的接触带、Ⅰ~#矿带1 000 m标高以下区域以及Ⅰ~#矿带走向西南端等为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景谷正兴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区,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为一中—大型矿床。该区二叠系—白垩系有多组地层为Cu、Pb、Zn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主要的导矿构造为大文育—跑马田大断裂。首先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地质特征,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地层中,其中,羊八寨组中的层状凝灰岩为区内铜矿重要的赋矿岩层之一,硅化、褐铁矿化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然后通过对该矿床进行地质填图、槽探、钻探及物化探等工作,并结合区内矿产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讨论了矿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应属受构造、地层、岩性联合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构造、岩性、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找矿标志,供区内进一步开展铜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现代矿业》2019,35(9):18-21
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哈布楚日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结果表明:①该矿床为小型斑岩-矽卡岩-热液型中低温铅锌银矿床;②矿体形成受构造影响显著,维纳河地区NE向构造带及NW、NE向脆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③矿床成矿时期为燕山期,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区内主要热源及物质来源,它们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次侵入,与围岩红水泉组的长石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的“硅钙面”发生交代作用,富集成矿;④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对矿体有良好的指示性,其中黄铁矿化、硅化、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沿河县黄泥坡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黔北台隆—遵义—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区内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相,Pb、Zn元素背景值高,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以黄泥坡铅锌矿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8个矿体为研究对象,从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铅锌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矿石及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研究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讨论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提出了F_5及F_7含矿断裂带深部2个重点找矿靶区,可指导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比利亚银铅锌矿床位于得耳布干成矿区北段。矿床中的多条矿体群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且矿体群严格受得耳布干深大断裂派生的次一级NW向构造控制。从区域及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成矿机理和矿床成矿模式,认为矿床属于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银铅锌矿床,与区域内的得耳布尔银铅锌矿、二道河子银铅锌矿属于同一成因类型,通过研究希望对区域内寻找相同类型的矿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庐枞盆地南缘铅锌银矿床成因,对枞阳县城山陶家巷铅锌矿床成矿模式进行分析。依据矿床类型及前期勘查成果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特征等进行梳理,分析矿床形成条件。经研究发现,区内侏罗系磨山组、三叠系拉犁尖组为主要赋矿地层,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为矿床含矿热液主要通道,城山岩体及晚期闪长玢岩为区内成矿提供含矿热液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