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基于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本质上是典型产品的特点,进行了基于上海大众车型的实践教学项目的改革,并结合汽车工程实际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地方汽车产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实训条件的建设,引入企业文化进行隐形职业素养的教育,并与汽车企业加强在校外生产实习、隐形职业素养培养和实验室6S精益化管理方面的合作。进而实现将教育与实训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结合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对工程制图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同时增加化工专业图纸的教学,并在计算机绘图部分增加对三维制图的介绍,整合以后的内容体系更加适合化工类专业的教与学。课程考核改革改变了以往试卷考核的单一模式,建立了阶段测试"打基础",过程考核"画好图",期末考核"读懂图"这一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工程制图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专业图纸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几个学期的改革实践表明,学生绘图、读图、计算机制图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我院高分子专业的实际,采用现场与仿真双结合的实践模式,在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推动工程教育体系改革、提升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和毕业要求,以当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实验课程体系、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现状为基础,为更好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为提升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染整专业传统的认识、生产与毕业实习"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构建成为新型的产学研结合与工学交替的教学体系,在产学结合的不断循环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动手能力,狠抓实践教学环节,为企业培养并输送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石油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应用型教学特色,对本专业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研究,构建了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绘图能力,对课程参观实习、工程案例教学、体验建造教学和学生工作室教学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成效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该体系对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高校土建及环境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而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于1988年提出了“三循环教学模式”,在不改变三年学制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将金工实习作为改革的重点,进行了金工实习教学的规范化建设与改革.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两个试点专业的建设,学校“示范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习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通常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而且生产实习实施方面还存在实习内容及形式不合理、实习效果差等问题。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近几年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及改进实习考核模式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提我高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提出了基于"四轮驱动"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平台以及校企合作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北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对实际应用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实际情况,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构建出"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基础,着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依托产教融合教育教学背景,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需求,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提高工程设计能力的新思路。其要点在于: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设计实践项目内容、共同制定评价学生工程能力的标准,建立校企同步的评价机制;采用学科竞赛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控制两方面的设计能力,从而提高机制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认识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普通课向技术基础课学习的过渡过程中,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以利于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直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所以,认识实习大纲对实习的内容、地点选择、实习准备、成绩考核等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现在分三个问题来说明我们执行大纲的情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浙江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认为浙江科技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能力的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分析汽车类人才的市场需求、车辆工程专业定位与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应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以"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本门课程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案、教学手段、课外实习、实践环节和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来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为社会提供具有试验优化技术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机械工程学院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133"培养模式,研究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检测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培养为"1"条主线,以工程基础能力层次、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检测核心能力层次,以及综合素质拓展层次等为"3"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支撑三个能力层次的"3"个模块。构建了"3"个模块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我校现有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要求进行了改革,并实现了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133"培养模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是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是专业实习教学的根本,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自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以来,就以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优化专业实习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了专业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实习教学环节弱化对整个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在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实训、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措施与建议,强调指出实习教学环节的建设方向,对确保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他工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高等工程职业教育课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格和教育思想,应用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以及基础课、技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三级教学平台群.结论指出,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三师型"或"2 1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三线三级”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为综合性岗位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析目前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从增加职业道德等评价内容,通过网络交互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监控,建立"三线三级"的管理机制,引进评价指标加权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全过程的监控,达到以评促改和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建立和稳定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基地,规范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兼顾企业现场的技术人员的实习讲座和观看包装企业生产录像片,可较好地提高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