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预查区内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岩体分布及铀矿化特征调查分析,总结该区含铀地层主要异常带放射性及铀含量特征和铀成矿地质条件,指出预查区找矿有利岩层和铀成矿控矿构造,以及热液型铀矿成矿有利部位,铀异常控制因素。为了解该区铀矿资源远景调查、分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为今后其它地区寻找该类型铀矿提供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天山、西准噶尔、东准噶尔、阿尔泰等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区的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新疆北部构造断裂特征和侵入岩分布特征,通过进行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控矿条件对比分析,讨论了与火山岩型铀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对火山岩型铀矿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火山岩型铀矿主要产出于岛弧带、裂陷槽和残余洋盆中,部分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外弧带、弧间裂陷盆地也有产出,含矿主岩时代由晚志留世延续至古近纪,以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铀矿化最为发育,其中二叠纪火山岩为铀成矿的主体,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与潜火山岩、浅成侵入岩的叠加为富矿形成的主要因素;(2)铀矿化受区域断裂带和火山机构的联合控制,两者的复合部位为铀成矿的主要地段,多期次、多旋回的火山活动为铀成矿的基础,断裂(特别是张性断裂)叠加及引起的蚀变为铀成矿的前提,中—酸性火山岩中叠加多期中—基性热液活动、中—基性火山岩中叠加中—酸性热液活动为形成富大铀矿体的关键因素;(3)赋存铀矿化的构造通常为区域大型断裂侧翼的次级断裂及其破碎带,有多方向、多期次破碎带叠加,以张性构造为主或处于压性构造旁侧的局部张性环境中,铀矿体赋存于更次一级的裂隙和节理中。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分析该区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下庄矿田南部,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与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相交复合地段,北接336矿床,东接339矿床;该区的近东西向的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是该区有利的围岩;北北东的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是该区有利的构造控矿构造;热液活动既带来了深部的铀源,也创造了铀成矿必需的热动力环境;该区具有铀源丰富,构造活动、富铀热液活动强烈,围岩蚀变强烈,碱交代作用普遍等特点;墩头地区主要铀矿化类型是"交点型"铀矿,同时还具有硅化带型铀矿和碎裂正长岩型铀矿。下庄墩头地区有多种铀矿化,成矿条件好、找矿线索明显,表明区内有较大的铀资源潜力,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共和盆地西缘临夏组地层砂岩型铀矿成藏特征,以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化点为依托,对该区铀源、赋矿地层、构造演化、水文地质、古气候及铀矿化信息等条件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区内第三系临夏组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研究表明区内铀源充足,成矿期区内为少雨干旱气候,湖泊三角洲相、辫状河相的沉积层广泛分布,“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发育完整,矿化点附近临夏组地层层间氧化带发育、铀元素含量可达工业品位。综合来看,共和盆地临夏组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5.
结合冰草沟地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并对该区铀矿床围岩蚀变进行了系统的宏观及微观研究,基本查明了该区围岩蚀变的种类特征、成因、发育程度、蚀变期次、蚀变热液性质,研究表明:(1)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发育较广的主要有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及萤石化等;(2)区内铀矿化与赤铁矿化、红色碳酸盐化、钠长石化、黄铁矿化、去硅化作用关系密切,为近矿围岩蚀变,矿段处近矿围岩蚀变种类越多、强度越强,则铀矿化程度越高;(3)区内围岩蚀变可划分为黄铁矿化期,钠长石化、方解石化期,白云石化、沸石化期等3个蚀变发育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内铀矿化特征,并分别探讨了围岩蚀变作用与铀富集成矿的关系以及围岩蚀变与铀矿化的赋存关系。上述分析对于冰草沟地区进一步研究与铀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找矿信息,查明铀矿富集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其浅部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深部涉及较少。该矿田内已经发现的多个铀矿床及矿(化)点严格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界线控制,进一步查明该矿田内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含矿性及岩性界线能够有效指导该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AMT)在硬岩地区探测隐伏断裂效果明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对于反映隐伏构造在地表的位置、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故而在该区开展了AMT测深、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分析AMT测深反演断面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的综合成果图,以该区的地质、物化探特征为基础,划分了区内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体界线,基本查明了区内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大致判断了断裂构造的含矿性,为该区下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钻探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冲乎尔盆地,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中南阿尔泰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整个区域内等间斜列着阿舍勒、冲乎尔、克兰和麦兹4个火山沉积盆地。冲乎尔盆地的铀矿化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开展航空伽玛测量和地面伽玛普查工作发现。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特征等方面对该盆地内的友谊矿化点、冲乎尔矿化点、杰别特矿点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铀成矿区划属于准噶尔—阿尔泰铀成矿省、阿尔泰铀成矿带、冲乎尔—塔尔郎铀成矿亚带,地表铀异常呈带状展布,整体具有西铀东钍、北铀南钍的分带性;(2)冲乎尔盆地铀矿化受控于NW向断裂和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以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局部有伟晶岩型铀矿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区内铀矿化、铀异常受控于岩性、构造、热液作用以及侵入岩;(2)次生铀矿化,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带,伽玛异常晕,氡气异常晕,构造,地层和岩性,花岗岩脉等为有利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在冲乎尔盆地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虎岭铀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1)、江南台隆(Ⅱ2)、萍乡—乐平台陷(Ⅲ5)、丰城—乐平凹断束(Ⅳ12)西南端,属华东南晚元古代大裂谷系的乐平—丰城裂谷。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岩层产状变化复杂。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特征、铀矿化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王坊地段、白虎岭地段实测剖面岩性特征、矿区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矿区铀矿找矿成果进行了探讨,为该区进一步取得铀矿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蛇岭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东北部江西省境内。区内地层出露有震旦-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基性岩脉呈岩墙产出。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NNE向、NEE向、NW向和EW向4组构造,控制了铀矿体(化)的空间展布。区内分布有蛇岭矿床(由307、308、617矿点组成),以及410、310、105矿点,铀矿化主要产于燕山期细不等粒白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受断裂构造、花岗岩体、基性岩脉和部分受不整合面联合控制。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探讨了蛇岭矿床(307、308、617矿点)以及410、310、105矿点的找矿方向,供区内后续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塘地区铀矿化控制因素及扩大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业武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0):129-130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塘地区铀矿化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铀矿床、矿点主要受构造、岩性、晚期侵入体作用三个方面因素的控制,具备成矿潜力的大前提和大环境。据此,对该区潜在铀矿资源前景进行预测,提出扩大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库普坳陷为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是一个近NW向展布的长条形坳陷,面积约3 700 km~2。库普坳陷南东缘两条区域性断裂所夹持的地段,地层倾角较小,新构造运动使得该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发育多个沉积间断,区内地形地貌条件对于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的发育及铀成矿较有利。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并分别分析了区内构造、铀源、岩性岩相、水文地质等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1)库普坳陷处于有利的大地构造位置,受到新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强烈,具有良好的铀源、构造和有利的岩性岩相条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整,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基本条件;(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区内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目的层,在区域上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为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库普坳陷具有较好的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找矿前景,并初步预测了纸房、库布苏等2处成矿远景区。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英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柯坪断隆,属塔里木北缘铀成矿带,区内含铀及富铀层众多,为铀矿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结合区域铀矿勘查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铀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划分了成矿远景区。研究结果表明:1英岗地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具备铀资源找矿前景,初步确定其铀成矿类型为古层间氧化带型;2英岗地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铀成矿可分为3个阶段,即晚石炭世铀初始富集阶段、早二叠世铀叠加富集阶段和新生代强烈构造改造阶段。上述分析成果对于该区今后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沉积作用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控制,对于进一步丰富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砂岩型铀矿找矿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具有重要作用。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在分析伊犁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沉积作用与砂岩型铀矿主要控矿因素的关系为研究重点,系统解析了铀成矿过程中沉积作用对铀源、岩性岩相、地下水动力、层间氧化带和地球化学障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风化、搬运作用将破碎的富铀火山岩屑带入含矿砂体中,为盆地后生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2)沉积作用对岩性岩相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控制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3)砂体通道为地下水径流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而砂体的展布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流方向;(4)层间氧化带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与砂体的展布形态十分相近,垂向上多发育于粒度相对较粗、渗透性相对较好的底部砂体中;(5)地球化学障为铀成矿的地球化学环境,是沉积期原生环境和沉积期后成岩环境的综合。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沉积物风化、搬运、堆积(环境)、成岩等沉积作用较大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富集,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际山铀矿化异常赋存于雄武背斜三叠系嘉陵江组中。通过野外调查对区内地层、构造、围岩蚀变和铀矿化的研究,发现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1段的黑色炭质粉砂岩和泥岩中,位于断层与层间破碎带交切部位。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强褐铁矿化、赤铁矿化及粘土化,次生铀矿物为硅钙铀矿。通过区域成矿背景结合铀矿化地质特征认为大际山铀矿化与构造、岩性、岩相古地理密切相关,其中构造占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银坑山地区放射性水文地质及放射性水异常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该区放射性水化学特征,总结了放射性水异常找矿规律、铀矿化控制因素及铀成矿区水异常在找矿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遥鸣 《铀矿冶》2012,31(2):106-111
火山岩型铀矿在我国铀矿资源中占有较大份额.660铀矿田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聚集区,对该区已发现的矿床、矿点以及成矿异常点(带)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矿化特征、矿体分布规律,总结出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作用,并根据其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等,提出660铀矿田新一轮找矿预测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云南双江701地区相关地质勘探成果,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然后分别从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构造特征、蚀变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放射性特征等方面对区内岩体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区内铀矿化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硅质脉控制,最后对区内701铀矿点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探究,并对区内铀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昭苏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为伊犁盆地提供后备矿产基地。以近年来在昭苏盆地开展的铀矿地质调查为基础,以构造、岩性岩相、层间氧化带等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为研究内容,分析评价了昭苏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表明,昭苏盆地构造活动较强,但在构造活动地区存在相对稳定地段,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含矿建造侏罗系广泛发育,分布在阿登套山以北的盆地北部坳陷带,侏罗系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体和层间氧化带较为发育,且发现有丘拉克梅斯等铀矿化或铀异常点。阿登套山北侧以及乌宗布拉克北部山前地段发育砂体、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且埋深相对较浅的,可作为下一步探索评价工作的优选地段。  相似文献   

19.
金滩岩体铀矿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通过铀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铀的搬运形式以及铀矿热液流动方向的分析,认为下寒武系牛角河组及南华系上施组为金滩岩体铀源层,花岗岩是金滩岩体的主要铀源体;各种成矿热液是在铀源体形成以后构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铀以铀的硅酸岩络合物形式搬运为主;区内铀矿热液运动方向为NNE→NW→EW向,金滩岩体铀矿床的形成是铀经过长期多次迁移和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桦甸市五里营金多金属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松嫩地块南缘,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以北,伊依断裂与敦密断裂之间,居于吉中Mo-Ag-As-Au-Fe-Ni-Cu-Zn-W成矿带内,区内地层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该区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区内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中统范家屯组、大河深组及第四系,区内褶皱构造为NNE向大顶子—新立屯背斜中段,断裂构造主要为NE向大河深—常山压扭性断层,两者为区内的控矿构造;(2)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以及褐铁矿化,其中,硅化+黄铁(褐铁)矿化与金、锑矿关系密切;(3)根据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Ⅰ类靶区2个(编号分别为Ⅰ-1#,Ⅰ-2#),Ⅲ类靶区1个(编号为Ⅲ-1#),其中,Ⅰ-1#靶区成矿条件较为优越,推测该区深部存在隐伏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Ⅰ-2#靶区内可见块状辉锑矿化、偶见浸染状黄铁矿化,反映出该区锑、金矿找矿前景较大。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床成因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燕山早期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地层、岩浆岩、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物化探异常等为该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