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3.
闻香戒清茶     
王卫 《饮食科学》2008,(12):60-61
我的家乡盛产茶叶.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喝茶.爷爷天天喝茶,父亲也天天喝茶。随着茶龄的增长,最终父亲染上了茶瘾,而且茶瘾越来越大.到后来是每天不喝茶就难以度日。  相似文献   

4.
耿海 《食品指南》2013,(7):70-72
老北京人喝花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喝水。北方气候干燥,喝水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事。由于缺少好的山泉水,老北京城里的人大多喝的是井水,而城里的井水多半口感差,所以,用花茶沏水喝就逐渐成为了老北京的生活习惯。北京人喝茶不像福建、广东等地,那边主要是喝茶,七分茶叶三分水。北京人喝茶一般用壶。因为大壶泡茶,能把茶闷透了,也就是茶叶的浸出物都能泡出来。老北京喝茶讲究“一冲一砸”,就是先倒些开水把茶润开,然后再一大壶开水倒进去。这一壶茶,基本可以喝上半天。当年在工厂做工的人一定还有印象,就是用那种印着“劳动模范”之类的大搪瓷缸子,有时候边上都磕碰得掉瓷了,一大早就沏上这么一大缸子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5.
母亲与茶     
牛凯 《饮食科学》2009,(7):60-60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6.
《美食》2013,(4):76-76
@时时在线喝茶的忌讳是什么?@凤间月其实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我知道的有6种不适合喝茶的情况:1、发烧忌喝茶,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  相似文献   

7.
品茶忆壶     
正难以记起是几岁开始喝茶,因为有爱喝茶的祖父和父亲,由此家中天天有茶可饮,就像那些爱茶的芸芸众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我孩提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物资有限,日子俭朴,然而茶却是每日必不可少的。晚饭毕,全家围坐在八仙桌旁,祖母沏上一大壶绿茶,茶是极普通的毛峰,泡在弯嘴铝壶里。  相似文献   

8.
茶缘     
桌前,茶香清幽。茶叶在杯中嬉戏,上下飞舞,淡淡地飘香。品茶,总要配上一种心境。就像小提琴与笛子的共鸣时,睡莲与水波的呼应处。茶与心神合一,茶遇到了爱茶的人,便有了灵魂。我爱在繁忙的工作时,冲一大杯茶,空闲中赶紧来一大口,这时喝茶纯粹为了解渴,喝茶便成了牛饮。而在喧闹声伴着烟雾酒醉的饭桌上,茶又是不见声色的配角。不同的水质泡出不同的茶,不同的心境品出不同的茶香。同一杯茶,也能喝出不同的味道。我最初的喝茶体验是在小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唯有我不喝茶。爸爸喝花茶,妈妈喝红茶,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茶     
父亲是一个正经八百的农民, 他爱好不多,除了抽旱烟就是喝茶。 茶是他自己种的,种在向阳的山坡, 那坡上玉米站不稳脚跟,苦荞也嫌 它瘠薄,只有茶树,一下就抓牢了红 泥巴。 父亲开采过年满三周岁的处女 茶,就把它交给姐姐。采茶是细活, 父亲被犁把磨粗了的指头无法在茶 树冠上舞蹈,把一芽二叶的茶叶迅 速地采集到竹箩。姐姐则不同,绣花 的手尽管也被锄头把磨砺,但能在 山歌节拍里准确无误地逮到该采的 茶叶。  相似文献   

10.
二十八岁以前我基本不喝茶,这是因为有一次我喝过茶以后失眠了,翻来覆去折腾了一晚基本上没睡觉。或许是心理作用的原因,我认为喝茶是失眠的罪魁祸首,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很少喝茶了,再好的茶叶我也都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林语堂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与茶的关系。然而,茶饮所以绵延数千年,不断向更广泛的群体扩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嗜好喝茶。现在关于喝茶最早的记忆,是儿时随父亲赶集,在路边茶棚喝茶的情景:竹桌竹椅大碗茶,多花两毛钱,店家还会送上一小碟花生米或炒黄豆,这些小吃香脆中略带点辣,让人齿颊生香。我喝茶能唤起关于童年的记忆,文人品茶,则更能品出一种心境。文人品茶,对于水、茶具和环境都有要求。《茶经》的作者陆羽认为,泡茶的水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好的茶叶,一般是茶农攀登悬崖峭壁采摘得来的。只有山泉之水,才能与茶  相似文献   

13.
情深荷露茶     
吴思强 《饮食科学》2006,(11):53-53
家乡的荷塘又泛绿了,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家。我知道,父亲叫我回家喝荷露茶。所谓荷露茶,就是用荷叶上的露水煮的茶,那是茶中别具一格的精品。此茶,先前我只是从书上看到过,并未品尝。去年秋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秋老虎太凶,我只好坐在荷塘前的竹林里乘凉,父亲给我端来一壶茶。天气热,我的口早就有点渴,正想喝茶解渴呢。我端起茶,轻轻地呷了一口,茶水在嘴里荡漾片刻,我才慢慢吞下,口里的甘甜渐渐地滋润着味蕾,我感到似一股清泉慢慢地从心海涌起,漫染了我的心身,这种感觉以前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14.
细品三道茶     
茶,是一种奇妙而充满魅力的事物。小时候,我一口渴就喜欢喝茶。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泡茶时茶叶的转动,片片茶叶宛如一个个轻盈的小公主踮起脚尖,在水上翩翩起舞。长大后,喝茶已不再是简单的喝茶。  相似文献   

15.
“吃茶去!”父亲和往常一样唤我一同去附近的“品茗轩”茶楼喝茶。父亲素喜茶.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带回当地的特色茶叶.西湖的龙井、福建的铁观音、庐山的云雾茶、安徽的松萝茶、台湾的高山茶、湖北的仙人掌茶等摆满了茶架,皆为精通茶性的父亲所津津乐道。受父亲的熏陶.我渐渐地也爱上了喝茶。因而在闲暇之余.常常与父亲一道品茶去。闭目闻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净心观色.清心淡雅.纯而无瑕;须臾回味.圆通妙觉.如沐醍醐。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与茶     
我老家在桐柏山区,我们那儿盛产茶叶,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茶打交道。我们邻村有个叫姜文祥的人,爱喝茶,他是个兽医,出诊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泡上一大搪瓷缸茶,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细品慢尝。他的那只搪瓷缸结的茶垢有铜钱那么厚,人们说,那茶垢是一味药,能治肚子痛,于是,小时候我肚子痛时,母亲便把我领到姜文祥家,他倒点儿开水在茶缸里晃一晃,让我喝下,喝下去不久,我便感觉到肚子痛得轻了。  相似文献   

17.
一日几位好友相约,到一位朋友家喝茶,这位朋友虽然对茶不太了解却非常喜欢喝茶.外出时经常带些茶回来,他的朋友们知道他喜欢茶,经常送些好茶给他。落座后。主人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茶叶拿来。让我挑选一份为大家冲泡和讲解。我每拿起一份茶叶。  相似文献   

18.
茶思     
罗丹 《饮食科学》2008,(11):60-60
每每茶叶飘香时,便勾起我无限的乡思。喝茶.那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我不懂什么叫品茶.只觉得喝茶跟喝水一样,都是解渴的。不同的是,茶里多了其他一些味道。这些味道,因茶的品种不同而各异.有的甘甜.有的则味苦,但不论哪种茶.都有一种植物特有的芳香。而水,则是淡淡的甘甜.因为那是天然的山泉.是几个村的村民一起从附近的深山里引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将进茶     
正我外祖母的家乡豫东地,说喝水,不叫"喝水",却美其名曰"喝茶"。也许是那时豫东确实穷,喝不起茶,又觉得喝白开水太过于低三下四,或许为挣点子脸面,"喝水"一律改名为"喝茶"了。说是"喝茶",实际上又有谁肯把血汗钱换成几片子树叶?我曾经跟外祖母说过,"茶"和"水",并不是同一样东西。但她却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0.
正问过一些人:"还记得你的祖父辈是怎么喝茶的吗?"大部分人回答:"就是拿个大玻璃杯或者从茶缸里舀茶,里面放了不少茶叶,然后就这么喝,好像要喝一整天。"再问:"你现在又是怎么喝茶的呢?"答案五花八门,归纳如下:办公室里还是一个玻璃杯或马克杯,抓点茶叶还是可以喝一整天。回到家后,如果有时间就用盖碗,或紫砂壶或陶瓷壶,一个人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泡泡茶,喝喝茶,静静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