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的天然采光是节能和提高舒适度的重要举措,正受到业界的重视。国际能源署(IEA)"太阳能采热与制冷(SHC)"课题21:"建筑采光"专门对实际建筑中的采光性能进行案例分析。本文据此介绍先进采光系统的特性,包括详细的系统设计和应用、原理以及控制、维护、成本等信息。  相似文献   

2.
运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能耗分析平台ECOTECT的延伸,对建筑采光进行定量分析,帮助设计师评估建筑的采光指标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在建筑采光设计和评估中,建立基于地域性光气候进行建筑采光模拟的应用步骤和方法,以及静态采光指标(照度、采光系数等)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建筑遮阳是夏季隔热的有效措施,合理的遮阳既能减少空调和照明能耗,又能改善室内光环境。目前对遮阳的研究普遍集中在遮阳设施全部关闭或开启的情况,较少涉及遮阳的调控策略,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瞬态采光评价指标。提出了"瞬时有效照度(IUDI)"采光评价指标,采用Ecotect软件建模,并导入Radiance软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卷帘遮阳调控性能要优于百叶遮阳;瞬时有效照度(IUDI)可以直观地反映遮阳调控策略,其取值范围在300~1 000 lx较为合理,模拟得到的调控策略也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建筑》2015,(23)
<正>31个"集装箱"横七竖八地堆叠在新加坡德普路180号。每个"集装箱"都是一座六层公寓楼。最高处堆放了四摞"集装箱"共24层。这座看似随意堆放的建筑充分考虑了热带地区的通风和采光,围合出八个庭院,提供了若干高低错落、参差纵横的露台。庭院和露台既是绿化区,也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丰富的社交空间和休憩之所。人们还可以根据庭院的形状和特色设施来识别自己的家门。这座名为"交叠(The interlace)"的商住楼,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含1040套公寓,在11月上句于新加坡举办的2015世界建筑节上获得最佳建筑奖。其建筑师欧乐·舍人(Ole Scheeren)出生于德国,曾在库哈斯的OMA事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肖莉)"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China Passive Building Alliance)"于12月9日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成立大会。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刘肖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等领导及嘉宾出席成立大会。"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全称"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中国建筑节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九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主议题为"山水城市"学说与中国城市发展,分议题为:(1)"山水城市"学说的基本诠释及其深入探索;(2)"山水城市"建设的适用性及其实施中的策略与方法;(3)"山水城市"与洛阳市城市建设;(4)"文化全球化、一体化"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开启式采光屋顶较多地出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但单调的采光玻璃持力屋架及结构支撑体系造成采光顶空间感较凌乱,需要配套设计新的装饰吊顶来"虚化"采光屋顶结构体系。采用索网吊顶不但能规整空间视线、隐蔽结构屋架支撑体系,而且能保留采光和通透的建筑效果,是理想的屋顶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磊  周烨恒 《山西建筑》2009,35(2):47-49
结合奥运场馆,分析了大空间体育建筑自然采光的特点及其必要性,详细介绍了奥运场馆在自然采光方面的探索,包括屋盖侧向采光、屋盖中心采光、活动屋盖采光、建筑整体采光等,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采光的利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展览建筑是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室内照明能耗占比较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以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竞赛的获奖作品为例,从建筑设计、材料选取、空间组合等方面,研究展览建筑中的自然采光技术策略。将自然光最大限度引入建筑,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个"吸光的海绵",满足展览建筑内部的基本自然采光需求,降低日间人工采光的频率,节约照明能耗。此外,运用太阳能板供应建筑内部夜晚基本的展览照明,实现建筑自身低能耗目标。希望为展览建筑及一些相关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有助 于改善建筑室内光环境品质。既有寒地建筑 采光设计多存在“对复杂空间考虑不足”“采 光模拟耗时长”等问题。本文旨在立足人工 智能技术语境,提出基于渐进式追踪技术的 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方法。以寒地城 市某多层复杂建筑空间为例,展开采光性能 优化设计方法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渐 进式追踪技术的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 计可动态地分析、反馈复杂建筑空间采光性 能,并能大幅降低采光性能优化设计耗时, 提高了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精度和效 率,可为寒地建筑采光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太阳光是安全、洁净的能源,充分利用日光和天空漫射光进行建筑天然采光是节能设计的有效方式。不同的地域气候和外部环境中对建筑采光节能设计的要求差异很大,甚至出现采光节能和热工节能设计的矛盾,如果用同一种节能标准和方法进行建筑采光设计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建筑光、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以整体设计的思维,从环境规划布局、建筑体型及采光控制到建筑反光遮阳设施设计等各方面,研究适宜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的建筑采光节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嘉信装饰荣获"中国绿色建筑装饰品牌最具影响力机构(设计、工程)"双料大奖【本刊讯】近期,以"加强绿色竞争力、提升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同期举行"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数"和"中国绿色建筑装饰品牌计划"启动仪式,并为行业绿色发展的优秀品牌企业颁奖。嘉信装饰凭借深厚的绿色发展影响力,获颁"中国绿色建筑装饰品牌最具影响力机构(设计、工程)"双料大奖,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建筑遮阳技术健康发展的目标出发,本文对"三维异形采光屋面电动翻转百叶帘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解决在三维异形采光屋面进行电动翻转百叶帘安装施工时存在的一系列施工技术难题,本文的新技术工艺可行、成本较低。对于新建建筑遮阳和既有建筑遮阳等建筑遮阳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重拾"建构"话题,显示了南大建筑的学术坚持和抱负 <建筑文化研究>年刊第1辑以4部分17篇文章对"建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第1部分是"结构、肌理和地形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该会由"建构"理论倡导人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在2004年应南大之邀举办.研讨会试图通过"结构、肌理和地形学"3个概念应对德国19世纪建筑师及学者森佩尔(Semper)所提出的建筑4要素之"屋顶(the Roof)"、"围合(the EnclosL]re)"和"土台(the M0und)".  相似文献   

15.
范晓东 《门窗》2013,(7):226+229
最安全、最洁净的能源就是太阳能,建筑节能设计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日光和天空漫射光进行建筑天然采光。不同的地域气候和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建筑采光节能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有时还可能出现热工节能设计和采光节能设计的矛盾,如果用同一种节能方法和标准进行建筑采光设计必然会造成新的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热环境、建筑光的影响因素,从整体设计的思维,从环境规划布局、建筑体型及采光控制到建筑反光遮阳设施设计等各方面,研究适宜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的建筑采光节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建成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大量尚未完全利用的太阳能辐射资源,提出利用"镜面反射"装置,在不增加建筑南向窗户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得热,改善室内照明,并加强夏季遮阳。其具体方式是:(1)在建筑南向窗户底部外墙安装镜面,呈10°角向下倾斜。(2)利用"镜面反射"在采暖季及过渡季将太阳能辐射反射进入室内,增加建筑得热,节能减排。(3)利用"镜面反射"将太阳光反射到室内天棚后漫射,提高室内照度,改善室内自然采光。(4)利用"镜面反射"在太阳高度角较大的夏季为建筑遮阳,降低建筑热负荷。改善建筑南向秋冬春季太阳能辐射得热、自然采光及夏季遮阳既适用于现有建筑改造,也适用于新建建筑,特别适用于偏远及长江沿岸无集中供暖地区,具有广阔而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窗是建筑用来进行自然采光的主要构件,其形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建筑采光的效果。文章利用Ecotect建筑环境分析软件,针对不同的窗洞剖面形式进行采光时间、自然采光照度、采光系数等情况的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剖面形式对建筑自然采光的影响情况,为外窗采光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江  周景石 《山西建筑》2008,34(10):53-54
对采光和照明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建筑采光照明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采光照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人们在使用采光照明技术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把采光和照明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建筑中。  相似文献   

19.
行业信息     
《建筑设计管理》2012,(12):5-6,8,15,20,23,26,37,44,70
2012年世界建筑日(World Architecture Day)是10月1日,为配合联合国提出的"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Better Cities,BetterLives)"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国际建协将2012年的世界建筑日主题确定为"建筑师是城市的改变者(Architects are City Changer)"。  相似文献   

20.
何荥  丁素红  林勇 《新建筑》2012,(1):100-102
绿色与可持续性建筑的本质在于平衡和协调室内、室外环境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急剧加大,传统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采光要求。因此,满足建筑采光要求已成为建筑设计中日益凸现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重庆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及高密度城市形态对天然采光的影响,提出适合重庆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高密度城市环境采光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