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利用外江潮位和内河水位涨落潮差引清调水是改善感潮河网水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珠海横琴新区中心沟位于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为改善横琴新区中心沟水环境,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开展改善区域水动力水环境的调控方案研究,计算分析原调控方案及优化调控方案换水效果。模拟结果表明:优化调控方案区域流速增加了0.20 m/s、半交换周期减少了101.5 h、换水率提高了1.1倍,区域水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对于感潮河网区引水调控方案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感潮网河区的水力、水质特性,利用一维感潮河网区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加入顺逆调节因子,将顺、逆流向的离散方程统一到同一方程中,研究分析佛山水道各种引水方案对佛山水系水流的影响和对佛山水道水环境改善的效果,为佛山水道引水工程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模型通过相应的同步潮流观测水位资料进行了率定,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改善张家港地区水环境引水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张家港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简述引水改善该地区水环境的必要条件、水动力条件及引水后合理调配水量的有利条件,拟定了4种调水方案.利用感潮河网数学模型,对4种方案调水后主要监测断面的CODCr进行预测,分析了各个监测断面调水后的水质变化趋势.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消减各类污染源的同时,充分利用长江水潮差大的特点自流引水冲污是综合整治张家港地区水环境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感潮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湖水系连通作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实施对于改善感潮河网地区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感潮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包括结构性评价指标体系、水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等3个方面,分别定量评价河湖水系连通对于河网水系结构、河网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及河网水环境的综合改善效果。通过实地调查与测验资料,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广州市海珠区感潮河网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海珠区河网水系为例,建立了城市感潮河网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利用换水率、换水周期等指标研究了该感潮河网地区提高城市水环境诸多措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动力调控是治理黑臭水体、建立良好水环境和水生态的重要措施。对于感潮河网地区,做好闸门泵站调控的水动力调控达到活水循环是水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研究了福州感潮河网地区水系水质维持的水动力调度模拟。基于EFDC构建福州复杂河网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研究区内不同水质目标及引水条件下的闸泵调度对河道水质变化影响。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得出结论:采用潮差引水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但是无法使水质恢复维持在优秀水平;采用泵站引水可以快速恢复河道水质,使用不同位置泵站对河道内水质产生影响不同,应根据实际的运维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开启水系南侧闸门及泵站易导致河网中心区域水体流向反复,引发水体震荡,不利于河道水质恢复维系,在运维调度中应避免同时开启。研究结论可以为感潮河网地区水质维系和水动力调控实施提供方法借鉴。关键字:  相似文献   

7.
徐慧  韩青 《水资源保护》2008,24(1):72-75
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使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的水环境问题更加凸现,引水期间大量污水没有出路,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污水的汇入使得引江济太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控制的角度,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建立研究区域的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提出相应的排水出路,对研究区域的截污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静  翁士创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3):279-280,287
基于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顺德区水系为例,建立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在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下,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分别计算了顺德区水系的天然环境容量和可利用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是简便而有效的,并对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提出了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感潮河网径流、潮汐交汇,动力复杂,溃决洪水难以用经验公式准确概化的问题,建立直接以溃口为耦合断面的河网一维、保护区二维侧向耦合模型,将感潮河网与保护区一体化,避免环境因素及经验参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溃口流量估算误差。典型算例和中顺大围溃决洪水情景模拟表明:洪水自溃口集中喷射出后分散流向围内,流态受围内下垫面影响显著,溃口水位、流量随外江潮位涨落而起伏变化,由溃口流量过程线计算所得溃口水量与根据淹没区各单元的面积和水深计算的围内总水量一致。模拟成果直接反映下垫面、水头差、潮位涨落,及溃口流态对溃决洪水的综合影响,反映出本耦合模型计算溃口流量及对溃决洪水模拟的合理性、可信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平原感潮河网的水力特性,研究复杂河网非恒定流计算问题,利用圣维南方程组、节点连续方程及边界条件建立了水动力数学混合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宁波市鄞东南水系的河网计算,并利用2005年“麦莎”台风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做了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动力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可以用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的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11.
潮汐条件下感潮河流水质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浦江上游在不同潮汐条件下潮流变化与同步水质变化的分析,阐述了感潮河流的潮流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为感潮河流水资源研究,利用与综合整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潮汐条件下感潮河流水质变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浦江上游在不同潮汐条件下潮流变化与水质同步变化的分析,阐述了感潮河流的潮流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作用。为感潮河流水资源研究利用与综合整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海珠区新癵围河网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平原感潮河网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珠江潮汐动力和较干净水资源,采用水资源调度方法来改善该区域水环境。分析调水期间各水力要素以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珠江潮汐规律,采用涨潮引水、落潮排水方案,能使河网内主要河道水体定向有序地流动,进而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新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涌水质。该研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河道整治具 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言河流水质的数学模拟,是实现江河水质规划及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模拟计算,可以预测在不同的污染负荷、不同的水文条件下水质的变化情况。珠江广州河段位于三角洲感潮河网,水道纵横,地形复杂,由于潮汐的影响,潮水往复迥荡,流量与流向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使用的非感潮河流的水质模型显然不再适用。感潮河网的水质模型,必须充分考虑在非恒定流条  相似文献   

15.
感潮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以太湖流域太浦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感潮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太湖流域重要的感潮河流——太浦河为研究对象,在水量、水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感潮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核算了太浦河的水环境容量,并对核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型(P=88%)降雨条件下,太浦河COD水环境容量为14405 t/a,NH3-N水环境容量为1 007 t/a。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系的自然条件和大水体的环境容量,引清水稀释污水,改善局部水体污水扩散能力,是治理河道水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上海市虹口港水系引水冲污方案,对感潮河网地区利用潮差和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引清冲污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给定排污条件下,引水冲污效果取决于引水水量和水质,引水量取决于河道规模、引水闸控制水位、排水闸控制水位以及河道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楠溪江上游跨流域引水将导致下游感潮河段的淤积,应用河口河相关系式预测了下游河道淤积面貌,并通过永宁江引水后的实际淤积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复核,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径流减少以及河道淤高引起的潮汐、潮流、洪水位等水文要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感潮河段洪水预报的不恒定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潮河段的水流过程是外海潮汐和上游迳流共同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其流速、水位和过水断面等因素随时间而变化,属于不恒定流过程。因此,潮汐河口的洪水预报较之无潮河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滨海平原河网地区由于河道淤积造成引水、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河道不断恶化,因此骨干河道的规划整治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南通市滨海平原河网特性的基础上,考虑感潮河网的特点,对所涉及范围内的河道进行概化分析,提出了基于河网概化的滨海平原河网地区骨干河道排涝复核计算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河网水力计算的自动化分析处理,增加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为水质模型、水环境模型及骨干河道排涝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平台。  相似文献   

20.
强潮河口水体交换能力敏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涌潮河口水体交换能力与其水动力状况密切相关,而影响强潮河口水动力状况的因素众多.因此为保证强潮河口水体的正常生态功能,开展水体交换能力的敏感因素分析,研究水环境容量十分必要.以钱塘江河口为例,在钱塘江二维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浓度示踪法对强涌潮河口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因子一径流、潮汐、江道地形及岸线进行了敏感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