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在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首先从产业布局影响要素、产业与城市关系、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等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指出“重产轻城”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以“产城互促”为指导思想,提出产业布局规划在产业对象重组、产业空间指向、产城融合关系、规划协同等方面的方法转型;最后以深圳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产城一体理念,以其最核心的特征——职住平衡为基础,通过对职住平衡测量标准的研究提出了职住平衡比用以衡量职住平衡状况;根据各项用地与城市就业人口、居住人口的关系,推导出一种理性确定城市用地结构的计算方法,以期能为今后城市规划落实产城一体的理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产城分离现象,带来了交通、产业区缺乏活力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了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作为解决产城分离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划手段,并在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将产城一体单元规划方法进行了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冉建波 《城市建筑》2023,(17):119-122
文章以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例,针对度假产业产品单一化、度假城区功能不完善、度假景观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从产城融合、产景融合、城景融合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让度假游客既能享受“城市”配套服务的便利,又能感受到“景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西安航天基地产业布局和规划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析,运用生态环保、TOD交通引导等规划理念,探讨了产城互融、产业新城的概念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产城互融的规划对策,以缓解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四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了“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北流市工业园区为例,综合分析其在空间、交通、设施和生态建设的现状,判断其适应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北流市工业园区提出其发展模式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磊 《室内设计》2014,(6):89-94
本文对产城融合这一规划理念进 行了分析,提出产城融合的控规编制要围 绕中心结构、用地结构、布局结构和交通结 构,实现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就 业分布以及强度分区的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为样本,针对以往控规层次规划应对产业园区转型的不足,首先检讨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的不适应性,指出"重产轻城、轻人"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基于对产、城、人关系的再认识、再梳理,总结提炼产业园区规划在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等方面的编制技术方法、标准通则与经验数据,以促进园区规划落实职住平衡、功能优化、配套完善等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我国城镇化建设目前已经达到了新的阶段,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产城融合是一个新提出的理念,各城市对该理念的运用都处在实验的阶段,尚没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明确的操作模式和路径,并且许多城市在运用产城融合理念的过程中都产生了许多城市发展问题。本文通过数据与资料分析提出常州武进区利用特色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发展,建设生态绿化融合产城空间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合理性及利用率,加大城市建设中特色产业利用力度,进一步拓展城乡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城区和产区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产城一体单元用地结构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用地条件下的三类交通需求,分别介绍了规划策略以及具体的规划措施,并从绿色交通对城市用地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以及两者的基础道路网三个方面的规划指标的建议值,为实现产城一体单元的绿色交通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