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以人为本的规划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鹤年 《城市规划》2019,43(9):13-14,94
人类通过聚居去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机会.这些机会有空间维度.以人为本的规划尊重人有自存与共存平衡的理性(“城市人”),并以此作为组织空间使用与分配的原则,以求达到最高平衡.规划工作聚焦于“人”与“居”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继“城市人”一文(《城市规划》,2012年第7期),本文讨论“城市人”规划理论的价值观、贡献和实践.它的价值观是以人(人性)为本的城镇化;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起源于保生存,成于求幸福”和亚奎那的“自然之法是自存/共存的平衡”.它的贡献是为市场提供准确的供求信息,为政府提供道德的引导方向.它的实践集中于一个上令下达、下情上达的民主规划机制.  相似文献   

3.
“非典”过后,居住环境的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有了更高更新的企望。“以人为本”的城镇建设规划理念逐渐为人们所共识。 “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从本质上说就是构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花园城市。在城镇规划编制上,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城镇建筑密度过大,绿化面积过小,休闲空间过窄,甚至不规划休闲空间,建筑间距不能满足日照、通风要求的规划观念。“以人为本”的生态花园城市,它的着眼点是人的身心健康,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因此,城镇规划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尽可能利用…  相似文献   

4.
应对“多元价值”困境是规划评估的难点。本文通过整合“城市人”理论“自存共存平衡”的人本逻辑与S-CAD评估方法,构建了“以人为本”的规划评估框架,并以《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的实效评估为例阐释了应用思路:(1)自存分析;(2)共存分析;(3)自存与共存平衡的关键政策环节分析;(4)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的原则决策。同时,提出了以“共存指标”促进跨街道协同利用存量资源、以“共存基金”引导跨组织协同供给服务及设施、以“共存距离”合理确定服务半径的建议。“自存共存平衡”人本逻辑下的S-CAD方法源于中华文化“大我小我”的价值理性,旨在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评估理论及机制化地应对“多元价值”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日新月异、功能日趋完善时,城市却像是个冰冷复杂的容器,繁华的背后包裹着一个没有灵魂、缺乏个性的城市有机体,当规划师们都讲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的时候,存在着对该观点的误读,本文力图运用发展的眼观看待该观点,解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城市,如何让人与自然共生,如何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6.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谢颖目前,我国城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与大更新阶段。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功能急剧膨胀,规划忙于在变化的功能中寻求其承载空间的相互平衡,但结果往往是文化力量难敌需求强势,许多旧城区正重蹈工业革命后期一些西方城市的覆...  相似文献   

7.
“概念规划”的理念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征帆 《规划师》2002,18(12):94-95
~~“概念规划”的理念初探@陈征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相似文献   

8.
9.
规划理念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卡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10):22-26
世界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已经有了久远的历程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再到如今的生态城市、城市经营等理念…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规划的理念林林总总.难以尽说。城市规划事业发展到现在,优秀的规划理念也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和成熟起来通过  相似文献   

10.
肖勇 《城市开发》1999,(5):38-39,42
刘家冲小区位于岳阳市云溪区云丰村,岳化总厂区南面,北与岳化总厂供排水厂相邻,与总厂主干公路距离约540米,总占地面积为30公顷。小区用地南面中部有一小山丘为小区内制高点,且植被较好,绿树成荫,林木茂密。地形以之为制高点,向北伸出几条指状山脊,地势由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城仿生学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希贤  于洪 《城市规划》2000,24(10):42-45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 ,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 ,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遥远古代。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体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2.
曹康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19,43(11):61-62
文章以中国规划理论的政策性、应用性、实践性为脉络,采用历时性分析和主题探讨两种分析构架,扼要剖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进展。文章认为规划理论随时代而变化,与所处国家的国情密切相关.当代中国的规划理论和欧美国家的规划理论有相当的差别,因此不应完全在西方规划理论的框架下研究当代中国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13.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06,30(8):9-18
通过对1930年以来美国规划理论发展的回顾并对比中国规划工作的演化,提出:规划工作的本质是特定社会条件下、应对当时当地社会需求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现代社会变化的多元性,社会发展方向的多向性,以及社会发展受偶发事件影响而出现的曲折性,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城市规划同样表现出理论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规划理论的变迁,其本质是在特定社会中不断的制度创新。只要社会在发展,就会有对相应制度安排的新要求,规划理论就将继续发展。中国规划理论的建立,必须从中国制度创新的高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城市规划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镛 《城市规划》2019,43(9):9-10,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专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成就巨大,对城市规划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人居科学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要更为自觉地大力发展人居科学,为美好人居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规范化问题--对规划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剖析了当前外部政治压力之下,规划界内部在理论建设和价值准则方面面临的问题后,指出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内在的价值危机及其危害性,提出在理论发展的规范化过程中,重点重建中国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系,不断改善规划界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研究——浅谈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工业园区名曰工业园,看上去又不像工业园。走进园区,人们由衷地发出不是园林胜似园林的感慨。每一个角落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每一处雕塑精致隽永、透射底蕴;每一幢建筑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树、枫林之中。如果把苏州古城喻为城中园,那么,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园区无疑是园中城。  相似文献   

17.
武廷海 《城市规划》2021,45(1):80-93
定量复原《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图,揭示其中规中矩的空间特征,以及作为方圆相割图的一个特例的属性。方圆相割图源自井田格网,蕴含十二方位体系,体现早期宇宙观,影响着古代都邑的规画。中国古代都邑规画通过画圆以正方,具有立极、为规、正方等程序性特征,讲究形数结合,富有哲学与文化蕴涵。"立极—为规—正方"与从"地"到"城"的"规画六法",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规画术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牛慧恩 《城市规划》2004,28(11):42-46
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 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及其有效 实施与合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深圳国土 规划试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提出了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 中不同层次规划的核心观点,认为三者之间应该 建立一种从空间高层次到低层次的规划衔接关系, 同时强调三者在规划内容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并 且下层次规划应该符合并落实上层次规划的要求。 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三者的统一或协 调管理,是我国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相似文献   

20.
老龄化社会对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填补床位缺口、做好居家养老、推进医养结合等都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沈阳市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也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针对沈阳市养老难题,从老龄化现状与需求入手,基于操作性原则探讨大都市养老设施规划新模式:以老年友好城市与持续照护为理念,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沈阳市的养老设施指标体系,以存量规划为重点提出可操作性空间布局方案和实施策略,有效推动沈阳市向老年友好城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