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溶性硫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施凯  陈秉铨 《化工学报》1996,47(2):254-258
  相似文献   

2.
聚合硫合成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合硫(也称为不溶性硫磺)是硫原子的线性聚合体,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优质橡胶硫化剂.通过对聚合硫分子结构和特性的分析,介绍了聚合硫的形成机理和生产方法等,其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采用气化法、熔融法和接触法来生产聚合硫工艺过程.建议生产出具有高含量和高温稳定性的聚合硫产品应该是未来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以L一乳酸单体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选择氯化亚锡为催化剂,用量0.5wt%,在聚合温度180℃、绝对压力70Pa下反应10h,可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4.
申高忠  谢恩 《广东化工》2014,(17):51-52
研究了不溶性硫磺低温熔融法聚合工艺,考察熔融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升温速率、淬冷液温度等不同工艺条件对不溶性硫磺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不溶性硫磺的应用及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红  阳爱军 《湖北化工》1999,16(1):27-28
介绍了不溶性硫磺作为橡胶的硫化剂在子午线轮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并对不溶性硫磺的开发前景、生产工艺及其技术条件和预熔温度、淬冷液的选择、萃洗剂的选择等方面作了较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勇  李刚  高明宝  白元峰 《弹性体》2006,16(6):51-55
简要回顾了不溶性硫的国内外发展情况,阐述了不溶性硫的形成机理,详细介绍了气化法、接触法、辐射法、熔融法等制备不溶性硫的生产方法.探讨了不溶性硫制备过程中工艺因素的作用,如稳定剂、急冷、提纯、充油.建议对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的生产技术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技术转化,以期取代气化法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张青 《塑料工业》2014,(1):18-22
采用熔融聚合方法制备聚乳酸/田菁胶(PLA/SG)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乌氏黏度计、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LA/SG复合材料黏均摩尔质量的影响,并研究纯PLA和PLA/SG复合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复合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得到了提高,透光性影响不大,并且其降解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9.
魏兰 《无机盐工业》2020,52(9):47-51
以硫磺为原料,采用低温熔融法制备了具有较好高温稳定性的聚合硫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稳定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稳定剂用量对聚合硫高温稳定性和单程转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方法,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稳定剂用量3个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验证最优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46 ℃、反应时间为48.23 min、稳定剂用量为0.28%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硫显示出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低温熔融法生产不溶性硫磺新工艺。该工艺主要分为4个工序:(1)中品位不溶性硫磺的制备;(2)高品位不溶性硫磺的制备;(3)充油型不溶性硫磺的制备;(4)萃取剂的蒸发回收利用。制备的充油型不溶性硫磺性能指标优于化工行业标准HG/T2525-93,产品高温稳定性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周胜平 《辽宁化工》2011,40(4):404-407
介绍了熔盐法在荧光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熔盐合成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热载体熔盐的组成和性能,分析了熔盐加热炉的结构和燃烧,并对炉管内熔盐过热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炉体结构设计的准则和防止熔盐过热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因熔盐过热造成炉管损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吸收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魁兰  张庆云 《辽宁化工》2001,30(10):451-452
为了解决二氧化氯不稳定的问题 ,对二氧化氯吸收剂的稳定性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1070工业纯铝为阳极,Q235钢为阴极,置于AlCl3-NaCl-KCl三元无机熔盐中,150℃下电镀处理,获得了完整、均匀的镀层。并且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形貌的影响。经SEM和EDS分析表明,镀层主要成分是金属铝颗粒。SEM分析表明,在一定电镀时间下,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膜层颗粒由粗大的树干状晶粒转变为不规则块状晶粒;当电流密度进一步增大时,膜层颗粒逐渐形成细小的球状晶粒。晶粒尺寸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钇稳定氧化锆的性质、用途及各种制造工艺,包括预烧结法、机械混合法、包裹沉淀法、中和共沉淀法、加水分解法和水热法等.  相似文献   

16.
周静静 《辽宁化工》2010,39(3):295-299
介绍了国内外在熔盐介质中合成片状氧化铝的方法、特点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片状氧化铝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一种新型萃取剂,该萃取剂可使萃取法生产硫酸钾得以在常温下进行,在经过实验试验造了优惠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10t/a的放大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水介质直接法清洁合成硬脂酸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水介质中常压免添加剂由碱式碳酸锌与硬脂酸直接反应清洁合成硬脂酸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液-固比对合成反应速率有较明显的影响,合成优等品硬脂酸锌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物料液-固比7:1,反应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9.
TiC coating was synthesized on graphite flakes (Gf) by molten salt synthesis (MSS) using metal Ti powder and alkali salts. Three different alkali chloride salts of KCl, NaCl, and NH4Cl were selected as the molten salt media substrate. Two mass ratios of 1:3 and 1:5 were chosen for Ti: Gf ratio, and the mass ratio of the powder (Ti + Gf) to the salt was 1:1. The synthesis was carried out at a temperature of 1100°? for 4 h. XRD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kali chloride salts and the Ti: Gf mass ratio on the synthesized coating. FE-SEM and AFM were accomp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carbide 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TiC coating was formed at 1100 °C for 4 h with both mass ratios in all three alkali chloride salts, but KCl was found to be the optimum alkali chloride salt or reaction medium. FE-SEM results displayed the formation of uniform coatings, and results from AFM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d from 0.72 for Gf to 4.94 nm for TiC coated 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