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回弹法测试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军  周绍青  金峰  张楚汉 《无损检测》2006,28(6):285-287,295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由于块石粒径较大,而无法预留试块来测定其抗压强度。回弹法作为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无损检验方法,既方便又可靠。用回弹法对两个自密实堆石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①自密实混凝土在1.5m范围内的堆石体中流动可形成匀质性较好的自密实堆石混凝土体。②用回弹法检测自密实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结果准确性高、安全可靠。③自密实堆石混凝土28d(天)的抗压强度可用预留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方法来控制。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假性碳化引起回弹法强度的误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寿兴 《无损检测》2006,28(8):406-408
混凝土的碳化作用能提高其表面硬度,现行无损检测规程把碳化深度作为回弹法测强的一个修正参量来采用。研究发现在某种场合用酚酞试剂测定到的碳化值,不一定是实质意义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该疑似混凝土碳化深度值实际是混凝土表层失碱产生的中性化现象,研究揭示了回弹法检测中酚酞试剂指示的假性碳化引起混凝土检测强度评判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超声回弹综合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针对混凝土表层与内部质量有差异的情况,单一回弹法的检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内部混凝土强度实际情况,需利用钻芯法修正回弹值。通过钻芯修正,对比回弹法与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检测结果差异,得出更加合理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混凝土超声检测的实际应用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超声换能器的布置一般有两种方式,相应的检测方法分为超声对测法和超声平测法,为对比两种常用混凝土超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试验。对超声平测法不同检测距离、侧面与底面平测、平测与对测进行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检测条件下所得混凝土超声声速回归曲线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平测法可以代替对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准确地对混凝土渗透进行检测,使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对设计的混凝土渗透试件进行检测。通过开发的图像评价模块综合主客观因素分析试验结果可得,ERT方法可以对混凝土渗透状况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定性分析渗透区域的范围。研究可以为混凝土渗透无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线性超声波法对混凝土早期应力不敏感,而非线性超声谐波法可以反映材料裂纹及应力演化特征,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超声谐波效应的混凝土应力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混凝土材料裂纹演化与超声波非线性二次谐波效应的关系,建立了混凝土轴向应力与非线性响应声学参数的本构关系模型,明确了其主要影响参数.最后通过混凝土标准试样的超声谐波应力检测...  相似文献   

7.
小波分析方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元  靳海水 《无损检测》2003,25(12):616-619
能量是信号分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随时间和频率的分布反映了信号的特征。利用建立在小波变换基础上的时间-能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信号在不同频带内的能量随时间的分布情况,从而提取信号特征。除掉输入信号的影响,便可得到声波在混凝土内部传播过程中各频谱上的能量变化情况,再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可检测出混凝土内部缺陷。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层析成像技术在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黎明  王法刚  肖国强  郑明福 《无损检测》2004,26(10):517-519,522
介绍了采用超声波层析成像(CT)技术检测体积很小或形状不规则的混凝土缺陷及超声波CT成像原理。使用该方法检测了三峡大坝某段混凝土缺陷的位置,确定了缺陷的范围,并采用单孔波速测试和钻孔录像进行了验证。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混凝土缺陷。  相似文献   

9.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过程中由于存在面波和噪声干扰,反射层纵波难以从频谱特征直接识别出来。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方法引入冲击回波检测信号分析中,提出基于CEEMD冲击回波信号分析方法。通过对模拟和实验的冲击回波信号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CEEMD方法从冲击回波信号分解出的特征模态函数IMF1~IMF10,中间模态IMF5、IMF6的频谱反映出混凝土内部缺陷位置和板厚信息,据此频谱能准确确定内部夹层缺陷位置和混凝土板厚。CEEMD方法能分离面波和噪声干扰,可作为处理冲击回波信号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传感涂层在钢筋混凝土梁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裂缝检测中的可行性,提高裂缝的ERT检测精度,首先通过试验获得传感涂层力学性能与电学性能的相关性,再将传感涂层用于采集钢筋混凝土梁三点弯曲试验过程中的电势差数据,最后用差分ERT算法对混凝土梁裂缝进行成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传感涂层的力学韧性及其与混凝土的连接性较好,应变小于0.35%时应变与电导率呈线性相关,裂缝处传感涂层未出现脱离现象,ERT检测的原始数据可靠性较高。差分算法重建图像可提供混凝土裂缝的定性信息,能可视化检测出裂缝的位置及分布形态,较传统的直接ERT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精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自剑桥大学D J Fray等人发表以TiO2直接电解提取钛(即FFC法)的论文后,研究由氧化物直接电解制取钛成为热潮.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结合重庆大学的研究成果,对电解法制取钛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金属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已被公认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主要用于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制备过程、优缺点以及目前用这些方法制备的金属粉末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挤压变形规律理论研究方法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金属塑性成形规律的理论方法现在有主应力法、上限法、滑移线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关于这些方法在挤压变形规律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加以讨论总结 ,认为以有限体积法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挤压规律研究方法的改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某一类工件的4种编程方法作了详尽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一种最优化的方法,可达到减少差错,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步法有限元模拟可在产品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成形性分析和缺陷预测,本文描述了一步法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它在轿车后门内板可制造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属薄膜结合性能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l2O3基体上磁控溅射沉积的Au/NiCr/Ta多层金属薄膜,用压痕法、滚动接触疲劳法、摩擦力和声发射两种模式同时监测的划痕法,对比研究了金属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压痕试验从压痕形貌上很难判断薄膜与基体是否发生剥离,压入过程中也没有诱发裂纹的产生,更无法分辨薄膜层间的分离;由于金属薄膜的塑性变形,滚动接触疲劳法很难应用于金属薄膜结合性能的表征:划痕法可应用于多层金属薄膜的特异划擦行为研究,其中摩擦力模式能反映压头进入不同金属膜层时的变化,层间声发射信号的灵敏度不如摩擦力信号,对应试验条件,摩擦力曲线存在若干以拐点为特征的载荷,摩擦力曲线上出现的拐点及拐点特征载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层膜的层数和层厚,并可刻划出该膜/基体系承受压入载荷而不发生剥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四边形单元网格生成与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属塑性成形数值模拟的特点,综述2D问题常用的单元类--四边形单元几种主要的生成方法,包括映射单元法、三角单元转换法、Paving单元法和Looping单元法。综合考虑了单元网格质量,算法实现的难易和自动化程度等因素后,提出Looping单元法是一种较好的四边形单元网格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实际中,大多数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都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循环载荷,载荷分布大多呈现多轴应力状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对多轴疲劳寿命的研究比单轴的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有更广泛的应用背景。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详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等效应变法、能量法、临界面法三种主流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并将这三种方法做了简单对比。另外,针对现阶段各类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在多轴疲劳领域研究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结构极限分析是塑性力学的一个分支,在结构及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工程应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构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对该类结构进行极限分析研究,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安全程度,而且能充分利用材料塑性性能的潜力.本文利用权余法中的配点法和子域法,结合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对含缺陷板和含缺陷圆柱壳结构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coupled solidific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dendrites. Dendritic solidification is modeled using the phase-field method. The elasto-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growing solid is computed using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The stress analysis assumes a sharp and stress free solid–liquid interface, with the zero contour line of the phase field used to identify the interface. The deformation-induced flow in the liquid is approximated through a zero-gradient extension of the deformation velocities in the solid. Changes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ngle and advection of the phas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due to solid deformation are all accounted for. Numerous tests a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various numerical procedures. The full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simulate in two dimensions the compression of a single dendrite of a pure substance growing in an undercooled mel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is observed. The deformations result in variations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angle within the dendrite that, in turn, affect the subsequent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The modeling of the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solidifying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grain boundaries, is described in a companion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