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颖  李殿平 《浙江建筑》2012,29(3):17-20,25
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在地震区对遭受中震、大震作用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调查与分析,以典型的结构破坏为例,针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震害分析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施工质量,房屋建筑就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部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震害包括结构的整体倒塌、部分倒塌、薄弱层倒塌、底层柱的柱顶和柱底的弯曲破坏、短柱的剪切破坏、框架梁端的弯曲破坏等等;此外原先抗震设计时不被注意的楼梯出现受拉破坏,有的甚至被拉断;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破坏严重的非结构构件。框架结构这些震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实际地震影响烈度大大超过设计设防烈度、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刚度突变,强梁弱柱),等等。在对倒塌破坏的框架的震害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了解决框架结构抗倒塌的方法:加强柱的抗震设计、适当布置抗震墙、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楼梯设计时应考虑地震下楼梯受力情况,采用刚性连接时,要求计算出楼梯地震效应,并进行配筋;楼梯一端与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可消除楼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影响;加强结构填充墙抗震性能,确保罕遇地震下不致倒塌伤人。  相似文献   

5.
陈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23):53-56
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部分灾区的建筑震害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了防止建筑的整体倒塌,指出了结构设计中应重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希望引起建筑界同仁的共鸣,切实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针对地震中框架结构未出现抗震设计所预期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现象,从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和楼板的影响、可能导致框架梁承载力和刚度增大的原因、造成框架梁端超配筋的原因、影响框架柱承载力发挥的原因,以及结构在大震下受力状态变化和不同受力阶段的梁柱构件的可靠度差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为今后框架结构设计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和规范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地震的建筑震害谈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5.12地震部分灾区的初步考察,本文从建筑震害的现象分析入手,强调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思考,希望引起建筑界同仁的重视,切实做好建筑物的抗震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范琳琳 《山西建筑》2011,37(17):57-59
通过整理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教学楼建筑的震害进行了归纳,探讨了不同结构形式教学楼建筑震害的原因,并通过震害案例分析得到一些关于抗震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10.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此次地震灾害带来的惨痛教训将是深刻的。笔者就汶川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的震害情况进行分析,并由此对我国建筑抗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新宇 《山西建筑》2009,35(22):44-45
分析了影响建筑质量安全的设计因素,指出建筑设计必须符合抗震要求,提出了建筑设计中需重视的几个抗震问题,就如何促进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进行了探讨,以完善建筑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毛俊玲 《山西建筑》2011,37(4):29-30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就超大跨度结构设计、温度应力筋设置、梁柱抗震设计、附加钢筋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董海生  何京鲁 《山西建筑》2009,35(28):73-74
通过对大量灾区地震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工业厂房和轻钢结构等主要结构形式的受损情况和原因,为今后灾区重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晓文  李丹 《建筑结构》2020,50(7):28-36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级不高,但极震区地震烈度达到9度,震害严重。震害调查表明,极震区龙头山镇建筑震害差异巨大,地形、地基土不同和断裂影响可能是造成建筑震害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头山镇建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建筑,其中严格按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绝大多数未倒塌,但也暴露出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普遍出现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普遍未能实现等。抗震措施不到位的老旧建筑和农村自建房则多数倒塌。通过对多层砌体、框架和简易民居典型震害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3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分析模型,梁端抗弯承载力的计算考虑了楼板翼缘及其钢筋的贡献(T形梁),采用两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对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值的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从顶点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结构塑性铰分布等方面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异形柱框架结构柱.梁抗弯强度比合理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RC框架结构产生"强梁弱柱"的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相关规定,以汶川地震中映秀镇漩口中学食堂为例,采用常用的简化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并与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得出RC框架结构中虽然设计计算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并由此梁端弯矩设计值进行梁端矩形截面配筋设计。但是由于没考虑板筋对梁端承载力的贡献,即使柱端增大了弯矩设计值,也在低烈度设防区形成强梁弱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RC矩形柱框架结构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的Pushove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布和倒三角两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以顶点位移、层间位移、结构塑性铰分布等作为性能评估的参数,对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值的矩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考虑到楼板翼缘及其钢筋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贡献,要保证强柱弱梁的实现,矩形柱框架结构柱-梁抗弯强度比值应不小于2.0。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国内外在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矩形柱结构相关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士孝 《山西建筑》2009,35(27):66-67
基于汶川地震的受灾情况,从强化城镇综合抗震减灾防范能力、做好建筑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结构选型、普及和推广应用抗震减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